空腹血糖高的原因和危害有哪些(空腹血糖高可能是这三大原因)

糖尿病的治疗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空腹高血糖。比如,晚餐餐后2小时血糖7.0mmol/L,而空腹血糖也是7.0mmol/L,甚至到8mmol/L以上。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仔细地追究原因,才可能彻底解决。那为什么会出现空腹高血糖呢?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三种:

1、降糖药物不足;

2、黎明现象;

3、苏氏反应。下面就这三个方面逐一讲解:

空腹血糖高的原因和危害有哪些(空腹血糖高可能是这三大原因)(1)

1、降糖药物不足

不管是使用胰岛素还是口服降糖药物,降糖药物的不足都是会引起空腹高血糖的。由于降糖药物的不足,血糖得不到理想的控制,空腹血糖升高,而此时,餐后或者一天中任一时间血糖值可能都很高高。这种情况必须增加药物的剂量或联合用药,以整体降低血糖状态。

空腹血糖高的原因和危害有哪些(空腹血糖高可能是这三大原因)(2)

2、黎明现象

黎明现象是指糖尿病病友在夜间血糖控制尚可且平稳,即无低血糖的情况下,于黎明时分(清晨3~9时)由于各种激素间不平衡分泌所引起的一种清晨高血糖状态。听起来和上面“基础药物不足”中讲的后一种情况非常类似,但是,机理是不同的。那黎明现象是什么呢?那是一种“备战激素”分泌的反应。清晨的时候,人体要自主地为第二天的活动做一些准备工作。记得有学者说,人体最佳的睡眠时间是晚上10点到次晨的2点,并称之为“黄金睡眠时间”,说一个人只要这个时候休息得充分,第二天的精神状态就基本上不错,如果这4小时没有休息,或休息一般,就算其他时间睡的再多一点,效果也不好。有人对这段时间的比喻是人体的自检自修阶段,任何要想健康的人都尽量不要占用她。医学上的黎明现象是在清晨3~9时,是在“黄金睡眠时间”以后。身体完成自检自修后开始复苏了,要为新的一天做准备工作。这个时候,准备工作的信息传输者----激素开始分泌了。他们包括:生长激素、皮质醇、胰高糖素及儿茶酚胺等,这些都是可对抗胰岛素而升高血糖的激素。而人体为了保证血糖的平稳,会代偿性的使胰岛素分泌也呈不同程度的增加,但是,由于糖尿病病友自身胰岛素分泌常达到了极限,没有了更多的“再分泌”储备,于是,血糖就在这些升糖激素的影响下而逐渐升高了。有研究显示,“黎明现象”病友清晨血清生长激素水平升高为其主要原因,并发现健康老年人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减少,其基础分泌仅为青年人的30%,无明显黎明现象发生。这也是否说明了,具有明显“战斗意识”的年轻人,要比善于“修生养息”的老年人发生黎明现象更普遍或更明显呢?而糖尿病病友性格多为A型性格,是“奋进善战”的性格。

总之,黎明现象是一种思想上总想“战斗”的人身体分泌的一种“备战激素”所引起的反应,正常人也有这种“备战”,只是它对血糖的影响由于强大的胰岛素分泌代偿而隐性化了。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良好的心态(心境祥和而不是持刀霍霍)和充足的睡眠是多么地重要啊!我在论坛上经常倡导病友的心态要平和,甚至对那些近似疯狂想让血糖更理想的年轻人说,“欲速则不达”!心中总想着良好的血糖而不断地检测啊,强迫性地运动啊,哈哈,良好的血糖总是在和您捉迷藏,这里面或许就有这个“欲速则不达”哲学上的涵义吧。对黎明现象怎样处理呢?两个大途径:1增加那个时候本应该代偿增加的胰岛素数量,一般的主张就是中效胰岛素睡前10点注射,它其效2~4小时,高峰在6~8小时,基本上可以相对应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而胰岛素泵使用的病友,增加相应时段基础胰岛素的量就可以解决了。提醒一句,使用预混胰岛素一天两针早晚餐前注射的病友,如果出现黎明现象,是很难调整良好的,原因就是预混胰岛素中的中效部分作用时间问题,它和睡前10点注射的中效胰岛素,虽然相同,但是注射时间不同,应对“黎明”时期的这一特定血糖问题,自然就有了很大区别。如果因为空腹高血糖增加晚餐前的预混胰岛素,夜间0~3点间的低血糖风险就会明显增加,这就是下面要说的“苏氏反应”了。

空腹血糖高的原因和危害有哪些(空腹血糖高可能是这三大原因)(3)

2解决“备战”的升糖激素问题。

一是药物对抗,目前有生长抑素(SMS)治疗研究,且有望成为重要的治疗黎明现象的药物;

二是抑制其分泌,抗胆碱能药物可抑制生长激素分泌而治疗黎明现象,如东莨菪碱 ;选择性胃窦迷走神经阻断剂哌吡氮平也能成功地抑制病友夜间的生长激素分泌,控制病友的清晨高血糖,其给药方法多为晚睡前口服。国内有人用赛庚啶12~16mg/d治疗18例DMDP,发现病友7:00的GH及皮质醇水平降低,有效地治疗了黎明现象,其机理可能为赛庚啶通过其较强的抗组织胺与拮抗5-羟色胺的作用抑制垂体前叶分泌生长激素及ACTH而降低清晨高血糖。从黎明现象的“备战”激素分泌机理看,我更主张良好的心态和睡眠,以及对生活作息时间规律的调整,虽然它的作用缓慢,但对身体的影响要远远超过改善黎明现象这一单纯现象的问题。33、苏氏反应(苏木杰现象)苏氏反应,是指低血糖后的高血糖现象。低血糖后为什么会出现高血糖呢?是因为低血糖时体内胰高糖素、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及肾上腺素等均显著分泌增加。有时严重低血糖导致反应性高血糖,可持续数日之久。

空腹血糖高的原因和危害有哪些(空腹血糖高可能是这三大原因)(4)

总之,低血糖反应是身体的一种自救过程,这个自救程序的启动也是血糖自我调整系统的一组分。正常人在进食过少、运动过大的时候,血糖也会偏低,当血糖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降低血糖的胰岛素分泌减少甚至停止,升高血糖的激素(胰升糖素等)分泌增加,低血糖一旦纠正,两者的分泌情况立即改变,而且这两个方面拥有良好的灵敏度,以维持人体良好的血糖。糖尿病病友发生低血糖后的整体自救过程则不同于常人。首先,身体内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的浓度或作用力度不会因为低血糖而减少,这就会导致严重低血糖经推注、静点或口服葡萄糖被救之后还可能会再次发生低血糖。其次,低血糖后自救所分泌的激素种类也不同,正常人以胰升糖素为主,而糖尿病病友低血糖后肾上腺素类、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以及胰升糖素均增加,而且肾上腺素类为多,其分泌升糖激素的主要作用并非只是纠正低血糖,所以常伴有心悸、出汗、震颤、面色苍白、血压升高等交感神经兴奋症候。苏氏反应的起点常是低血糖症状的开始,其发生原因等同于低血糖的原因,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过量、饮食减少或运动突然增加而没有合理加餐等。很多病友希望严格血糖控制,但总是出现低血糖,结果,血糖忽高忽低,对身心影响很大。要认真分析低血糖的原因,只是知道加餐预防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夜间胰岛素剂量过大,很可能会引起夜间低血糖,这个苏氏反应就会引起清晨的高血糖,此时,就应该和黎明现象进行区分。其主要鉴别点就是:是否有低血糖发生。临床上一般检测凌晨0~3点的血糖,如果此点血糖大于6 mmol/L而空腹早餐前血糖大于凌晨3点血糖30%以上,就是黎明现象。检查午夜后至晨6时的血糖,如果有血糖小于3.9mmol/L(70mg/dl),而空腹血糖升高,则诊断为苏氏反应,若凌晨3时血糖小于6.1mmol/L(110mg/dl),同时早餐前空腹血糖大于8mmol/L(145mg/dl),要高度怀疑苏氏反应的可能性,必要时可进行动态血糖监测。

“苏氏反应”有一定临床隐蔽性,如有下述情况要提高警惕:

(1)经常晨起感觉头痛、恶心;

(2)经常发生夜间低血糖;

(3)病友体质消瘦,糖类摄入又过少;

(4)尿常规检查,尿糖和尿酮体波动幅度大;

(5)胰岛素用量加大后,早餐前高血糖反而得不到控制;

(6)尿糖消失后,仍然存在尿酮体或尿酮体先于尿糖出现。

对“苏氏反应”引起的清晨高血糖的处理绝对不能是“见高血糖就加药”,否则将越来越重。

主要的处理方法:

(1)减少晚餐前胰岛素的用量;

(2)睡前尿糖阴性或血糖接近正常水平者,可适当加餐(如水果等)。其宗旨就是如何减少低血糖发生。

“苏氏反应”不像“黎明现象”只发生在一定时间。“动态血糖监测”对夜间不易发觉的低血糖以及“苏氏反应”、“黎明现象”的鉴别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而在白天的时候,由于低血糖症状易于发觉而危害就相对减小了。但是,当病友胰岛素剂量增加较多而血糖波动较大的时候,必须考虑到有隐蔽存在的低血糖以及“苏氏反应”的可能,必要时候,要减少药物剂量,重新开始调整。

空腹血糖高的原因和危害有哪些(空腹血糖高可能是这三大原因)(5)

概述上面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降糖药物不足,高血糖就是必然;第二种情况是生理状态下分泌的“备战激素”引起的血糖升高因胰岛功能的下降而不能被足量的胰岛素所抑制;第三种情况是低血糖后的血糖反弹。三者原因不同,处理也不同,需要提醒的是,上述处理措施都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总之,适时有效的血糖监测和医患之间的密切沟通是正确认识空腹高血糖原因的关键。

欲知更多控糖妙招,敬请关注下期微信内容!

作者 陈刚 副主任医师

从事糖尿病诊治工作18年,任国内最大糖尿病论坛“甜蜜家园版主”,全国CIDE糖尿病知识演讲第一名获得者,现任瑞京糖尿病医院住院部主任

空腹血糖高的原因和危害有哪些(空腹血糖高可能是这三大原因)(6)

‍陈主任为本公众号签约专家,想联系他健康咨询或解决您的问题

请关注本微信公众号tnbtbzc(糖尿病同伴支持),回复“陈刚医生”查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