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梨有多少种类(刺梨知识大揭秘)

刺梨对贵州人民来说并不陌生,这种随处可见的野生小果填补了多少人童年时零食的空白,这种酸涩回甘的味道也成了回不去的记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朋友圈关于刺梨的信息也开始多了起来。那咱们今天就来扒一扒关于刺梨的来龙去脉吧。

刺梨有多少种类(刺梨知识大揭秘)(1)

这种野生果实出现在官方文献中大约已有300年的历史,据现存的文献中,始载于康熙年间,贵州通志云:“刺梨野生乾如蒺藜,结实如小石榴,有刺味酸,取其汁入蜜炼之可以为膏,各群具有,越黔境乃无,有重胎者,花甚艳。”大意是说野生刺梨像蒺藜,结的果 实像小石榴,取其汁入蜜炼的可以作为膏,贵州各郡都有,出了贵州境内就没有了。在贵州,刺梨非常受欢迎和喜爱。因为刺梨本身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据《本草纲目拾遗》、《中药大词典》中记载,其花、叶、果、籽皆可入药,具有健胃、消食、滋补止泻的功效。经医学检测,在同等质量下,刺梨的维生素C、维生素P和SOD含量均居已知果蔬之首。以100克刺梨为例,维生素C含量高达2054~2725mg,约是猕猴桃的10倍,苹果的500倍。维生素P含量高达5980~12895mg,约是柑橘的120倍。其次,SOD活性高达6000u/100ml。“三果王”的美誉当之无愧。

我国对刺梨的系统研究,则始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抗战时期。1937年,湘雅医学院迁移到了贵阳,时任中国生理学会营养学会荣誉委员、湘雅医学院王成发教授在对贵阳市民进行人体血液中维生素C含量的检测时发现,每100毫升血浆中平均含有维生素C仅0.29毫克,低于正常值的100倍。

刺梨有多少种类(刺梨知识大揭秘)(2)

为解决关系到国民健康的大问题,众多专家教授投入到寻找富含维生素的资源中来。湘雅医学院的李华琼教授、原国民党陆军营养研究所万昕教授以及贵州农学院院长罗登义教授对我省山区和周边重庆进行资源调研和分析测试,发现少数民族食用的野生刺梨中维生素C极为丰富,由此也形成了系列论文成果。经过八十多年的发展,现在对刺梨的理论研究日趋成熟,刺梨的营养物质及药理作用也被人们所熟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