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历史上的忠臣 刘立夫印度历史上的百家争鸣

印度历史上的百家争鸣:六师外道与沙门思潮

自古以来,佛教便称异教徒为外道。这算不上轻辱,而是佛教强调心中求法。这样,求法于外的教门便被称为外道,心内求法佛教为即内道。

中国的百家争鸣时代可以称得上是“后礼乐时代的思想交锋”,针对的是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而古印度诸子百家时代针对的却是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婆罗门教,有说九十六种外道,亦有说九十五种的,但到底以“六师”为代表。这六师,大致类似于中国的“六家”,即儒、墨、名、法、道、阴阳六种显学。另外,佛教这一派影响越来越大,算起来应该为七种显学。

印度历史上的忠臣 刘立夫印度历史上的百家争鸣(1)

古印度的婆罗门教长期居于统治地位,实行严格的种姓制度,四大种姓以婆罗门居首,连世俗王权的支柱刹帝利也沦为二等,至于社会的生产者吠舍、雇佣劳动者和奴隶的首陀罗更是等而下之,被推入苦难的深渊。

对婆罗门统治的反抗,在文化意识领域便是“沙门”思潮的涌现。它们将矛头直指婆罗门教。

所谓外道六师,指六位或说六种自由思想家。他们分别是:

印度历史上的忠臣 刘立夫印度历史上的百家争鸣(2)

(一)散若夷·毗罗梨沸

古印度诡辩论的创始人,亦是怀疑论者。反对神造万物之说,亦对一切持怀疑态度。其主张被称为“捕鳗说”,犹如鳗鱼般滑溜,令人难以掌握。他甚至认为是非善恶也无法判断,唯有踏实严谨的修行才是正确之举。

(二)阿耆多·翅舍钦婆罗

顺世论的先驱之一,亦是唯物论和快乐论者。主张灵魂是肉体的属性,否定灵魂不死和轮回业报。主张种姓平等,把现世快乐作为人生的目的。

(三)末伽黎·拘舍罗

宿命论和自然论者,认为世间万物由十二种元素构成:灵魂、地、水、风、火、虚空、得、失、苦、乐、生、死。且它们的结合是自然的、机械的、无因的。因而苦乐不由因缘,惟为自然而生,人既然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还不如自然无为、乐天听命。

这一派亦称“邪命外道”,借行道以谋生,其中的“生活派”是耆那教的一个分支。

印度历史上的忠臣 刘立夫印度历史上的百家争鸣(3)

(四)富兰那·迦叶

非道德论者,对一切伦理道德都表示怀疑和否定。据传其为奴隶之子,后靠着裸形露体从奴隶主那儿逃了出来。此人主张无因无缘论,否认因果报应之说和祭祀礼仪,认为善恶没有固定标准,甚至公开宣称“使用暴力不以为罪”。

(五)婆浮陀·伽旃那

古印度“七原素说”的创立者。一切物体皆由地、水、火、风、空、苦、乐、命(灵魂)七原素构成,且它们是独立存在的,事物是它们的自由组合,具有反“因果报应说”的倾向。

(六)尼乾子·若提子

耆那教的始祖,号称“大雄”。以“命(灵魂)”和“非命(非灵魂)”两种原素来解释世间万物。主张业报轮回、灵魂解脱,苦乐、罪福等皆由前世所造,必应偿之,并非今世行道所能断。因此,他宣扬非暴力主义和苦行主义。

印度历史上的忠臣 刘立夫印度历史上的百家争鸣(4)

六者之中,大部分为苦行主义的倡导者。当然,在反对婆罗门教的思潮中,还有一个教派的影响远超六师,那就是佛教。据传,释迦牟尼的两大弟子舍利弗和目犍连,曾师从散若夷·毗罗梨沸,但因不满其学说,便率领散若夷250弟子投入释尊座下,散若夷为此气到吐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