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里着迷苏曦(想起放电影的岁月)

最近看到电影老片《永不消失的电波》,由黑白片复制成彩色电影片,增强了可观性和艺术性。这部影片我在青年时代放映过好几十场,影片内容还记忆犹新。这又勾起我追思放电影的岁月......

暗里着迷苏曦(想起放电影的岁月)(1)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由电影编剧、导演、摄影师、配乐师、书法师、剪截师、灯光师、配音师、制片师和各种艺术人才组成后由德才兼备的优秀演员的认真表演,由导演指挥拍成一部电影后,由电影放映公司搬上银幕在电影院呈现给观众。通过电影这门综合艺术展现历史文化,弘扬主旋律。展示祖国大美山河,讴歌人民,揭露黑恶,寓教于乐,激发人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热情,歌颂人民,赞美英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我从1977年初开始兼任三道沟公社电影放映员,那时我是三道沟大队党支部书记,晚上到公社参与放映工作。我的师傅是三道沟公社大盘沟村杨子义。那时他是电影队队长,在他的言传身教下,经过自己的刻苦学习,不到半年,我掌握了8.15mm放映机的技术。1978年正式调到电影队,开始了我七年的放电影生涯。

放映员那时是公社的八大员之一,还有农技员、水保员,放大站员、农机员、林业员、土地员、邮递员。这些员总称社办人员,统一受人民公社领导,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

公社电影队由两人组成,设队长、放映员。队长负责整体工作和放映员完成全年放映任务两三百场,每年到各生产队放映两场。一般在春季三月到秋季十月放映。因为冬季天冷,农村放映都在露天场所,天冷无法放映,观众也冷得无法观看。在特殊情况下,冬天也放映,如重要会议、婚丧事务聘请,也去放映。那个时代文化宣传较为落后,只有放大站广播宣传,生产队每户安装一个喇叭。公社给生产队和全公社的社员宣传政策、通知事宜,在广播上传达。电影队下农村生产队放电影是寓教于民的唯一的娱乐活动,受到广大社员的欢喜爱。每年能在村里看两场电影感觉很好。电影队每次下乡放映,预先在放大站广播上进行通知。生产队的社员听到通知后,做好了看电影的准备,备好小凳子、棉坐垫,等待着电影队的到来。有的社员还通知亲朋好友来本村看电影。家里提前准备点好吃的招待来客。有的亲戚看完电影住下,吃饭拉话,第二天清早返回原村,还要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周围村的社员下工后抓紧吃晚饭后,成群结队赶到放映村观看电影,看完后再走几里路,有的十几里返回各自村庄休息,不误第二天上工。有的年轻人为了爱看电影的老人,赶上牛车,把老人搬到放映点,看完后再拉回老家。那时,人们对看电影热情甚高,主要原因是农村文化娱乐活动太少,每年一个公社也就唱一台戏,但有的生产队离公社远,步行几十里,看上场戏往返几十里实在太累,加之生产队特殊工种无法前去看戏,如放羊的、喂牲口的,实际上有的社员几年没看一场戏大有人在。唯有电影下乡到村放映,晚上老少都能到村里场上或大点院内坐下,看电影,大饱眼福。故事片、戏剧片、战斗片,喜剧片、科技宣传片等,不管放映哪种影片,社员们都没看过,只要放映,他们都要认真地看完。观看时,影片故事内容深深地吸引着观众,有的被剧情感染,发出尖叫声、大笑声、哭泣声、辱骂声。如我们在大石岩村放映电影《白毛女》黄世仁逼迫杨白劳,观众发出打死黄世仁的愤怒喊叫。我们在昌汗沟队放映《刘三姐》,看到刘三姐与秀才对诗,秀才的一句:“我走前来牛在后”。观众大笑一片,说这秀才是个“糖货”。我们在阳湾队放映《苦菜花》《卖花姑娘》时,不少观众流下了同情的眼泪,在放映机旁的几个女社员哭泣有声......诚实的老农民把情感融入到电影剧情中,说明了电影在当时的魅力,起到了娱乐寓教的作用。观众喜欢看电影,特别是青年人,周围村放电影,他们都要来看电影,同时注意交朋友。有不少男女青年同志通过看电影认识,交往成了亲,所以青年人翻山越岭多跑路,看电影的热情,促进了我们放映人员积极工作的激情。为了放好每一场电影,我们必须要学好放映的技术是关键。先后我们参加了地县举办的放映员技术培训班。放映机、发电机的日常维护和检修技术,还开展了岗位练兵,如蒙眼装片、换片不停机的技巧等,进一步提高了全县放映员的技术水平,保证放映质量。每场电影都让观众完整看好,满意而归。每次下乡放映前,我们都要仔细检查发电机、放映机是否正常。有毛病及时维修后,确保放映中机器正常运行而不抛锚,使观众连续完整的观看完一部电影。让群众满意,我们放映员睡觉也舒心。

放电影工作苦不重,但也艰辛。下乡到生产队,早上按时在老乡家吃配饭后,联系队长配好送电影箱的社员,如下个放映点路途短的,由四个年轻人抬着两个放映箱送到下一个村,若路途远点能走车的村路,一般配一个社员赶着牛或骡拉着平板车送到下一个放映村,我们跟着送电影箱的人车,不好走的路我们要帮扶一把,确保电影箱安全到达放映点。到点后把电影箱放好,把电影片取出到社员家里,把昨天放过的影片,用倒片机把片子倒过来,并检查是否有片损,若有需要用手工在接片机上接好影片,防止放映中出现跳片、断片现象。力保放映质量,让观众观看后满意。发电员要检查发电机是否正常,清除火花塞积碳烧点,查看机油是否亏缺,然后给发电机加满油箱。检查完后与队长交涉放映地方,根据队长指定的地方,我们先去察看场所环境卫生,容纳人数,周围是否安全。在院内放映,还要打问清有无坐月子的女人和不能听杂吵的患病者。把放映地选好,我们抬箱到院,悬挂银幕,放置好音箱,摆放音箱连接线,如没有可挂墙壁,还得栽杆改挂银幕等,发电员要选择发电机最佳地方,要远离放映场所,看好风向,避开发电机的响声,这样才能保证看电影不受其他杂音的干扰。这些前期工作完成后才能休息,吃了晚饭后到放映场所开始工作,放完本场电影后,观众很快散去回家休息了,热心的队长留下和我们继续工作。拆卸银幕,折叠装包,用手把电源线绕成小弯,捆放好。把影片装入影片箱。擦洗干净后,都装入电影箱,抬到避风雨的地方,最后把放影机到发电机的粗电缆线收起,同发电机摆放在发电机箱里,再抬到放影机箱跟前摆放,这样就完成了本场放映工作。

春秋时节身冷手冰也不舒服。回到队长安排好的社员家里,洗涮一下才能休息了,一般都在晚上十点以后睡觉。有时队长和社员要求加演一场,那只能晚上12点后才能休息。第二天还得早点起来,按时到社员家吃配饭,吃饭后又得步走,到另一个村开展放映工作。白天空闲时间义务给老年人理发、照相,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有时确也感觉累,好在那时我们放映员大部分是年青人,二十几岁,年轻力壮,辛苦点没什么,在当时是应该的,为人民服务是我们放映员应尽的天职。放映员虽然工资不高,但是收入固定,当时确能养家糊口,好多人想当放映员,人稠地窄还轮不上。所以当时我是很知足的。只有认真工作,不敢懈怠,踏踏实实地放好每一场电影,才能对得起组织上信任和广大观众的支持与厚爱。

为了配合公社在三道沟逢三立新集,新庙村逢五立新集,我们电影队为立集每集晚上放映助兴。这要持续几个月,两个集市顺利立起,活跃了农村市场,解决了群众买难卖难的问题,受到了公社表扬和生产队的好评。

乡镇电影队是公社的社办单位,人员是社办人员,行政工作由公社领导,业务由府谷县电影公司指导管理,电影公司组织提供电影影片,影片实行租赁制,电影队回县公司提取影片,交纳租片费,一般每月坐班车回县城提取影片两次,每次提租影片两部。科教片、动画宣传片、新闻记录片不收费,可选择两三部,把影片提取到公社放映完按时交回公司,县公司检片员检查审核鉴定,若造成损失要赔偿损片款,所以放映队严格按放映规则进行操作,保证不损伤影片,否则要赔钱,或暂停供影片。年终评选罚差受到处理。作为一名放映员,谁都不愿意受处罚赔款,所以放映员要精通放映业务,认真负责放好每一场电影,才能完成上面下达的放映任务。

在三道沟公社电影队工作近两年,我的师傅杨子义选调到县电影院工作后,我担任了电影队队长职务。公社又把地界壕的支书高文秀选调到电影队工作,当放映员。高文秀文化不高,但心灵手巧。很快就熟悉了业务,很快就能独立完成了放映工作。我们兄弟俩共同努力,完成每年的各项放映任务,连续几年获得县地级表彰,成了有点小名的先进优秀电影队,我也获得过县地级的先进放映员奖励。放映队第五年,高文秀调到公社放大站工作。田家寨的王贵林选调到电影队工作,年轻人学习也很快,不长时间也学会了放映技术,也能顺利的完成放映工作。我作为队长,以身作则,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愉快地完成各年的放映任务,受到公社表彰奖励和全公社生产队和广大观众的认可,成了公社受欢迎的社办单位。

那时放电影,根据上级要求,放影片前必须加映科技宣传片,扩大科学技术的宣传力度,使农民尽快掌握科学技术,种好地,多打粮,过上好生活。上级还要求电影队制作幻灯宣传片,在放映整部影片前加映宣传,扩大宣传教育面,我队先后也绘制了不少幻灯片,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特别是《柠条是个宝》,我亲自编词制作绘画成片,请艺人用二人台调配唱放映。观众喜闻乐见,宣传效果很好。府谷县汇演获了奖,全榆林地区公社电影队调演获得了大奖,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表扬和观众的称赞,给府谷县争了光,给全县放映员争了气,我们电影队载誉而归。那时我们作为公社放影队的社办人员,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取得点成绩,心中的快乐是难以言说的。

我在三道沟公社电影队放映电影七年后,1984年考取了文化站正式专职干部,离开了公社电影队,到三道沟文化站工作,干起了宣传文化、文化娱乐等新的工作。现在回想起来,很怀念七年的放影员生活,回忆七年放映的各种影文片两千多场的那些往事,那村,那人,那些山路,那些千家配饭,那些有趣无忧故事,那些爱好电影的观众......还在脑海里储存着,也许永远也不会忘记。

现在看电影非常方便,中央电视台有电影频道八台,随时都能观看,手机下载电影观看也方便。城里人到电影院看电影,现在仍然火爆,一部好片票房率高达50多亿元。只是农村看电影甚少了,放映场数少,观看人不多。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公社电影队早已不存在了,全县的放映员只有兼任文化管理员,才有机会参与文化站专职干部的考试,考试转正的才七八人,大部分放映员连考试转正的机会都没有,最后连社办人员也不是了,只好自寻出路,生活在民间,成了八大员最可怜的一员。但他们几十年在农村放电影,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寓教于民,劳苦功高。他们是农村电影最早的传播者,他们的功绩不可磨灭,值得传颂与记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