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级国乐直播间(降低国乐传承门槛)

作者:曾昕 沙垚近年来,数字化转型已然成为文化产业发展变革的重要助推力量伴随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关注度增高、民众参与传统文化艺术传播的意愿日益强烈,参与主体日趋多样化,人人都可能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贡献者网络直播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演出制度,许多民乐演奏者纷纷入驻直播平台,开启了新的发展空间,助力国乐传播形成互补升级的文化普惠效应;也推进了国乐的传承与人才就业,促进了国乐在现代社会的活态化传承发展,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国宝级国乐直播间?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国宝级国乐直播间(降低国乐传承门槛)

国宝级国乐直播间

作者:曾昕 沙垚

近年来,数字化转型已然成为文化产业发展变革的重要助推力量。伴随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关注度增高、民众参与传统文化艺术传播的意愿日益强烈,参与主体日趋多样化,人人都可能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贡献者。网络直播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演出制度,许多民乐演奏者纷纷入驻直播平台,开启了新的发展空间,助力国乐传播形成互补升级的文化普惠效应;也推进了国乐的传承与人才就业,促进了国乐在现代社会的活态化传承发展。

国乐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从钧天广乐到江南丝竹,源远流长、婉转悦耳的国韵,勾勒出源远流长的气韵风华,彰显了包容并蓄的民族气概,浸润与陪伴着代代国人历经亘古千秋。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要坚持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融通媒介资源创新表达方式,大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

国乐传承对于赓续民族历史、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其小众性、高门槛的特征,近年来,与国乐相关的文化产业发展并不乐观,规模小、分布散、难以形成产业集中度等问题是公认的行业痛点。在国乐传承领域,很多项目难以实现商业化运作,一些小众乐种因为缺乏足够的关注度,湮没沦为濒危文化。国乐的大众化尝试屡见不鲜;但很大程度上仍然限于特定领域、特定从业者、特定时空范围,难以形成主流趋势,仍有许多优秀艺人和作品散落民间,鲜有问津。因此,国乐要得以传承和发扬,不能仅仅是作为“小众文化”被瞻仰,还需要进入市场、在传播中经历检验和历练,才能为活态传承、文化普及提供保障。

但是近年来,在国风国潮复兴和日渐年轻化的背景下,国乐也进入了虚拟空间,以直播的方式和现实舞台形成了互补关系。现代年轻人渴求感受、体验民族文化脉源,在直播间,主播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重新打开国乐,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用户可得到讲解、点评等知识与额外互动体验,不熟悉国乐的观众还可以通过评论区了解曲目的历史背景、乐理知识、表演特点、赏析维度等。这些视点,难以通过舞台观演获取。

直播寓教于乐的文化普惠功能,为国乐传播开启了更加繁荣的商业生态,使其文化触达更加广泛,甚至让一些小众民乐、濒危剧种,得以复兴和发扬。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联合抖音直播发布的《网络直播文艺生态报告》显示,2021年抖音传统文化类直播同比增长超过100万场,主播收入同比增长101%,在直播间听戏曲、逛非遗、学才艺、看演出成为新潮流。许多从业者在“艺人”之外,增加了一重主播身份;让“最孤独”的乐器,找到了广大知音。

主播赵霞是独弦琴艺术省级非遗传承人。作为少数民族京族的传统乐器,独弦琴传承不记谱,曾经整个京族会弹奏独弦琴的人仅有个位数。2020年,赵霞开启了直播演奏独弦琴的视频。如今已经收获40万粉丝,开设了两个非遗传承点,直播打赏收入也被她投入教学运营中。

由此,不仅用户受益于“文化普惠”;创作者乃至行业本身,同样能够从上述过程中受益;通过不断发掘受众的偏好和领域内的增长点,完成传统文化传播的品质升级。在直播助力下,国乐实现了在传播传承过程中自发生长、通过打赏获得市场反哺;创作与回馈的良性循环,催生了线上表演空间的繁荣,而线上的繁荣又使更多观众有热情走进线下剧场,从入门级爱好者成为有鉴赏能力、深度关注的“国乐发烧友”,成为国乐行业欣欣向荣的基础。

直播打赏,作为知识付费的新形态,推进了国乐振兴与艺人发展。据《2022年中国知识付费行业报告》显示,中国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呈高速增长态势,2021年已达4.77亿人。视频化知识付费模式,正逐步被广大用户所接受和认可,成为知识付费的主流。传统知识付费“先付费,后学习”的消费模式,在直播中拓展成为新的形式——观众根据对每场演出的认可程度,自由支付不同金额“打赏”,观众以鉴赏满意度为依据决定是否付费,从而获得了更加自主的消费体验,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基于认可的文化消费。使用户从纯粹的观演者,变为评价者,享有定价权,凸显出消费的主体性。

直播正在成为一种文化生产方式,助力国乐通过经济回报获得更长久的生命力。国乐传承,不仅要靠艺术家,还要依靠广大爱好者。直播助力文化传播的本质,在于用户对优质内容进行内容筛选、价值评估与知识付费——用户基于对作品及主播的喜爱与认同,用数额自定的打赏表示奖励,将个体的态度、认可度通过打赏反馈到表演者。这种在直播间衍生出知识付费的新形态,对于演奏者,特别是资历相对较浅的青年演员,可以获得更多展示机会,在观众的建议与激励中迅速成长。

过去,艺术家在站台表演的过程中,也有观众通过向舞台抛洒鲜花、礼物等形式表达肯定和喜爱的传统;艺人也会通过观察观众反应,来衡量自身演出水平。如今,国乐乐手在直播过程中,同样接受着检验。“点亮小红心”“送花送火箭”等行为,将这种传统移植到虚拟空间,对演员来说是直观的锻炼和校验,可直接感受到观众的鼓励、反馈、和点评,从而调整精进自己的表演。直播打赏对于收入的增加,提升了国乐表演者的积极性,吸引着国乐爱好者以加入直播的方式参与国乐传播,争取更高质量的内容、更丰富的奖赏。

促力艺术技能精进的同时,直播也缓解了国乐艺人的就业压力。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集聚型场地演出受限,从业人员不断流失,成为赓续民乐的棘手问题。直播的出现提升了艺人“变现”的可能,既开辟了生存保障,也带来精神上的价值认同。直播不仅助力艺人个体的发展,甚至挽救了一些濒危乐团,解决了民乐人的就业问题。北京山水民乐艺术团,是一支曾多次登上国家级的专业舞台、走出国门的职业残疾人艺术团队。2018年上半年,由于演出机会减少,乐团曾接近散伙,靠“上网”提升知名度才维持住业务。疫情后,由于线下演出受到限制,山水乐团又一度濒临解散,直到加入网络直播,才扭转局面。2021年,乐团全年在抖音直播超过180场,用打赏收入继续支撑乐团运转,帮团员们改善生活,既开拓了艺人的就业思路,也保障了文化传承所需的人才储备。

当代文化根植于传统,传统也伴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元素。——现代科技和传统文化本神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传统文化只有真正服务于当代,才能让其体现出传承的活性、焕发出时代生命力。

国乐作为中华文化的一座艺术宝塔,没有丰厚的塔基,就没有坚实精美的上层建筑。注重专业与普及相结合,是国乐发展的必由之路,而直播也成为了对接二者的桥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也纷纷入驻直播平台,分享自身专业知识,推进直播文化普惠的社会效能。对表演者而言,他们不仅通过直播实现了得到个人价值的肯定、收入的增长,同时也作为文化传承人,为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持续发展贡献了力量。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助力国粹传承实践也变得不再遥远,每个人都能通过个体的力量,成为文化的支持者、推广者。这些传承和贡献,均是个体自我实现的有力途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共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正是国乐的活态传承的内生动力和发展保障。

(作者:曾昕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沙垚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

来源: 文旅中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