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长成我喜欢的样子(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12月1日,在四川省绵竹市,龚桂林在家中穿戴假肢;右图:5月9日,在位于成都市的四川省人民医院,邹有策在检查假肢接受腔。
今年31岁的龚桂林是四川绵竹人,他身姿挺拔、走路利落,从外表很难看出他是一名残疾人。而实际上,经历过汶川地震的他双腿截肢,需要佩戴假肢才能行走。
假肢矫形师邹有策原本在北京从事假肢相关工作。2008年地震后,他以志愿者身份来到四川,为伤员制作假肢。“他帮我适配假肢时总是非常仔细、充满耐心,”龚桂林说,“他每次都要跪在地上去帮我调试,却一直关心我站得累不累、要不要休息一会儿。那时我就想,如果我做这份工作,能不能做得像他一样好?”
休养一段时间后,龚桂林去了医学院康复专业就读, 之后成为了一名专业的康复理疗师。他很喜欢现在的工作。“看着患者经过我的治疗,能够减轻痛苦、恢复运动能力,这是让我最开心的。”
现在,龚桂林在绵竹一家骨伤医院工作,邹有策也留在了成都。两人虽相隔百余公里,但一见面仍然无话不谈。邹有策说:“现在他也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我很高兴也很感动。”
新华社记者 李梦馨 摄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12月1日,在四川省绵竹市一家骨伤医院,龚桂林在整理患者信息;右图:5月9日,在位于成都市的四川省人民医院,邹有策在整理患者信息。新华社记者 李梦馨 摄
5月9日,在位于成都市的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假肢矫形中心,邹有策(右)为龚桂林适配假肢。新华社记者 李梦馨 摄
5月9日,在位于成都市的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假肢矫形中心,邹有策(前左)为龚桂林适配假肢。新华社记者 李梦馨 摄
5月9日,在位于成都市的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假肢矫形中心,邹有策(前中)为龚桂林适配假肢时,龚桂林的儿子伸出大拇指。新华社记者 李梦馨 摄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5月9日,在位于成都市的四川省人民医院,邹有策在骨科假肢矫形中心为患者调试假肢;右图:12月1日,在四川省绵竹市一家骨伤医院,龚桂林为患者治疗。新华社记者 李梦馨 摄
12月1日,龚桂林和妻子回老家接儿子。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