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自然景观(山河变迁的活化石)

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自然景观(山河变迁的活化石)(1)

美丽山西平顺,山河变迁的活化石(一)

平顺县属于山西省长治市管辖,上党盆地为大山围着,东面的党就是平顺。太行高山相连,全县找不到几片塬地,典型的砂岩干石山区。

老天不断人的路。缺了这扇窗,会给你补上那个门。不给你肥沃丰饶的米粮川,就给你雕刻一片美丽壮观的好山水。

太行山从北到南八百里,绝色的山水风景一片片。印象最深的有河北涞源县的白石山,南部的云台山,还有我们山西壶关的八泉峡,陵川的王莽岭等地,都是世界级品质的壮美旅游地。

平顺县属于太行山的南端,不来不知道,一来吓一跳。这个县全域几乎都是山水景观,镜头转到任何一处,都有摄不完的画境。县北,和东面河南林州的“红旗渠“接轨。当年创造林州人间奇迹,就是将太行山西端的漳河水,引到太行山东面的林州去。太行头顶上凿洞架桥造天河,那可是惊天地,泣鬼神。红旗渠的上游就在平顺县。

平顺县缺水,但老天偏偏赐了一片集阳刚与阴柔于一体的”太行水乡“。飞岩峭壁,山木倒垂,峥嵘如鬼工,幽深诡异。5里柳树湾,有如置身在如画诗韵的福建武夷山,碧池天鹅湖,鸳鸯戏水,恍如仙山神境。

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自然景观(山河变迁的活化石)(2)

前年和长治市的几位友人到虹霓关通天峡,就被平顺县的美山景惊奇了一回。不说眼睛饱览,听名就带响。再往太行山深处走,车走了挂在悬崖上的"挂壁公路“。那个路边的小景"哈楼梯“,哇,过往的车辆都要情不自禁停下来,和"哈楼梯"留个影,惊叹。神龙湾过去弯曲下行,专门去游了“穽底村"。峡谷深处的村庄,简直惊呆了。胡说迫不及待,回来码了篇"神奇穽底村“。搜肠刮肚的文字美话,有时根本描不出大自然动感灵气的美色。唯有自己亲临感受和呼吸。

进入21世纪,国人迈进小康社会,吃喝不是回事儿,才有闲情逸致,才有哼哼唧唧的诗词。岂不知以前的饥荒时代,过光景,对付肚皮。这边内里闹的慌,你那边弄风雅,不嗤你一鼻才怪。

上世纪80年代到长治市出差,听当地人说过平顺县。市里的干部出差,谁也不愿意去这个穷地方。谁也没提到平顺县猫藏有绝世的好风景。以前也没有看长治市的行政地图,总觉得市里10多个县份,平顺县最穷酸,最偏远。穷的地方就不招人待见。实际情况是,平顺县经济很落后是真,但距离市区才30多公里。这就是势利俗话,穷在身边不觉得,富在深山惦记着。

(二)

年纪大些的,中国农村有几个大牌子,不会不知道的。昔阳大寨,全国农村一杆旗。安徽小岗村,改革开放一枝花。平顺县西沟村,应该不陌生。

平顺县西沟村离县城10多华里。2年前到平顺看风景,到太行山深处看险峻的挂壁公路,神龙湾峡谷中的村落穽底村,实在惊奇了一回。山水风景沒有最好,只有更美。岔口路经西沟村,也没去好好品味。也知道西沟村的份量,中国农村变化的历史活化石。

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自然景观(山河变迁的活化石)(3)

这次来平顺,通天峡,虹梯关不是目的。看一次西沟,能勾岀许多许多的中国故事。文化旅游耗时间,有限的生命装不下世界的风景。漫游太不合算。去一城一地,提前做点功课省时省力又有学问效果。尤其看人文历史的风景,眼睛一扫而过,什么信息也读不出来。那得用心来欣赏。

不知道平顺历史的,今天过来看,哇,好地方。山路弯弯却修的平坦,座座山上绿树葱笼,平顺的峰峦长的耐看好看。这么优美的地方,古朴幽深的意境,住这里多好。

看过去的照片以及介绍,才会明白美丽的山景和贫穷没有联系。平顺是典型的干石山区,水资源偏少。全县除与上党盆地衔接的山坡地,有些整块的耕地,其余就是纵横的沟壑,支离破碎的山地。明清以来,特别是民国年间,平顺的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森林毁灭,植破砍伐。老百姓为生存的挣扎,战争年间军队的需要。本来生态就很脆弱,加人为因素,穷山恶水是真实写照。

穷人的眼中是没风景的,最关健的是肚皮哇肚皮,最重要的资源是粮食啊,粮食。

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自然景观(山河变迁的活化石)(4)

太行山在抗日战争期间是大后方,平顺是革命的老区。在难长粮食的土地上要粮食,从上世纪30年代抗战期间,平顺农村就成了建设一个新中国的小试验田。

平顺县西沟村的历史是从抗战时期写起。这么一个偏僻的山村后来升起两颗巨星,为亿万中国人仰望。一个是申纪兰,另一位叫李顺达。

1938年,西沟村就有农村党支部,李顺达是村书记。他是中国新时代农村变革的拓荒者。

李顺达是和平顺县一山之隔的河南林州人,15岁逃荒到西沟村。穷则思变。1943年他就组织西沟人废除了封建土地制,进行农民村户的生产互助合作。李顺达是能人,经过数年的努力,把"光山秃岭乱石沟,庄稼十年九不收“的西沟变了样。改变了山川面貌,尝试了集体经济,李顺达的名声传遍解放区。他最早获得了"劳动英雄"称号。直至解放初期的1951年,他三次受到人民领袖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李顺达后来从山沟里走出来,作为人大代表,多次参加全国会议。后来担任了晋东南地委书记,68岁时病逝。

(三)

平顺县城到西沟,路过川底村。有路牌介绍,这里有著名的"山药蛋文学流派"鼻祖的故地。大作家赵树理在这里创作了长篇小说《三里湾》。描述了建国初期的农村变革。而文中的主要模特儿,基本是平顺县当地村子的几个人物。

中国革命的几个阶段看,抗战之前,致力于打碎一个旧中国,农村包围城市,口号是6个字,打工豪,分田地!抗战之后,解放战争,一直到建国,根据地扩大,推翻了旧中国,农民当家作主,如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平顺县就是最早期的模型,做了许多划时代的尝试。

平顺县美山美景,但在历史的画廊里,最为珍贵的农村记忆,是涌现的几个伟大拓荒者。他们是李顺达,申纪兰,武侯梨,郭玉恩。建国初期,一个县涌现出4个荣耀全国,大名鼎鼎的劳动英雄,在全国2千多个县份中应是绝无仅有。记住了这几个人,就阅读了新中国建立前后2、30年的农村变迁史。

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自然景观(山河变迁的活化石)(5)

西沟村的村口,有一组醒目的大型浮雕,定格了西沟最早的一群创业英雄。除了李顺达,还有众所周知的妇女英雄申纪兰。早在40年代革命战争时期,申纪兰就从家门走出来,成为合作社的副社长,李顺达的助手。她第一个呼吁男女同工同酬,是中国农村妇女解放的先驱人物。

申纪兰的一生是不同凡响的。建国70年,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被选为人大代表,连续十三届,直至终老,届届不落,是全国人大的化石级人物。老人家2020年9月去世。

上面提到的川底村,西沟的邻村,大作家赵树理深入生活,直击农村变革的地方。解放后第一个产生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郭玉恩。1951年郭玉恩率先走社会主义的新农村之路,集体力量改变山河旧貌,受到中央的高度赞扬。因此成为全国学习的榜样,评为劳动英雄。郭玉恩相对于李顺达,申纪兰来说,后来的政治地位稍逊。他担任过平顺县的县委副书记。而李顺达、申纪兰在政府内任过省市级领导。

平顺4位顶级劳模中,唯一布衣始终的是羊井底村的武候梨。

1943年,武候梨就在羊井底村成立了劳动互助组。解放前夕他担任了村支书。为改变羊井底,治理荒山秃岭,倾尽一生努力。上世纪50年代,他被评为全国双旗,农业林业全国劳动英雄,是改造山河,勤劳致富的学习榜样。武候梨一生扎根在羊井底村,没有上升到领导岗位。直至改革开放之后,他一直为羊井底村的富裕努力。直至上世纪80年代去世。

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自然景观(山河变迁的活化石)(6)

平顺县的几位劳动英雄,只是十万平顺人的优秀代表。在险恶的自然环境中,在艰苦的岁月里,战争,饥饿,天灾人祸。平顺县在这个时代产生了这么多优秀的儿女,描写了时代变迁的重要段落,为全国人民所仰望,给平顺留下一笔珍贵的历史财富,是平顺一代人的骄傲。

今日的平顺,风景迷人,植被茂盛,山河清秀,游人络绎不绝。

西沟村,更是象嵌在大山的画面里,前后山簇拥,松柏苍翠。半坡上的新村静谧迷人,象一处宜居的度假村。走在村街,也没见多少人影。村庄经过数代人的努力,早已告别了贫困。村里有蘑菇种植基地,连锁进来的品牌"太子龙“服饰加工等多种企业。许多年轻人飞出了大山到了外面大世界。

山河无语,土地无言。惊天动地的劳动号子,一代人努力的血汗,已渗润到历史的长河。随岁月而更替,越久远越散发出普世价值的历史飘香。

所以今后到平顺来观光的人们,不要只欣赏高山峻岭上绿色的皮毛。要站在平顺巍峨的大山峭壁前,读一次一代创业英雄的无字碑。

(来源:胡说胡又说)

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自然景观(山河变迁的活化石)(7)

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自然景观(山河变迁的活化石)(8)

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自然景观(山河变迁的活化石)(9)

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自然景观(山河变迁的活化石)(10)

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自然景观(山河变迁的活化石)(11)

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自然景观(山河变迁的活化石)(12)

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自然景观(山河变迁的活化石)(13)

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自然景观(山河变迁的活化石)(1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