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对于童年的分析(心理学家解读搬家)

搬家似乎是童年经历中很普遍又常被忽略的一个场景因为父母工作调动,或者为了选择更好的居住环境、更好的学校,许多人在小时候经历过搬家,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心理学对于童年的分析?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心理学对于童年的分析(心理学家解读搬家)

心理学对于童年的分析

搬家似乎是童年经历中很普遍又常被忽略的一个场景。因为父母工作调动,或者为了选择更好的居住环境、更好的学校,许多人在小时候经历过搬家。

我小时候搬过两次家,我曾经以为这是很独特的经历,直到近来和朋友们聊起这个话题,才发现从来没有搬过家的人竟然是少数。实际上,国外一项跟踪调查显示,从孩子出生到9岁,研究样本中有大约60%的家庭经历了至少一次搬家[1];在另一项研究里,样本中80%的人在满18岁前经历了至少一次搬家[2]。

我们收集了三个搬家故事,不知道其中有没有你的影子。

“我还会梦见搬家的那一天”

@小安

“我从小就生活在那种单位家属楼里。家属楼的房子很小,但是邻居之间非常亲近。一到晚上,大人们一起打麻将、聊天,小孩就在外面的院子里玩,还经常到别人家串门,挺开心的。

上小学的时候,家属楼要拆除了。那段时间走廊里全是打包的箱子,我们还常常拿纸箱来玩,被大人发现了就会挨骂。

直到纸箱一个个装满,又一个个送走,我才慢慢意识到,这房子要被拆掉了,以后再也看不到了。

施工那段时间我还央求爸爸带我去看。我捡了几块碎砖,用纸包好收起来,就当留个纪念吧。

新家离得不远,搬家后我还在原来的学校上学,只是在放学排队回家的时候需要换一支队伍。有一次,我迷迷糊糊地走向原先的队伍,一个陌生的带队老师走过来,对我说:‘你不是这边的吧?回你自己那一队去。’

老师问我住在哪里,然后把我送到了另一队,排在前面。我一回头,看见了一排不认识的面孔。

直到现在,我还偶尔会梦见那个场景,梦到自己在小学的操场上,只穿了一条内裤,和一群不认识的同学在一起。

“搬家后,我变得不爱说话了”

@阿斌:

“我出生在小县城,爸爸是小学校长。那时候我也淘气,是班上的‘孩子王’,经常带着一群小伙伴到处搞事情,反正老师也不敢拿我怎么样哈哈。

升五年级的时候,因为爸爸工作调动,我家搬到了省城。我跟着爸爸,进了当地最好的小学。

县城的教育质量果然没法和大城市比。我本来成绩中上,转学后感觉课程一下子变得好难。就拿英语来说,原来的老师只要求我们背单词、读课文,但是转到新的学校之后,外教会用很多时间和大家对话,好多单词我从来没听过。

更要命的是,无论说英语还是说普通话,同学们都会嘲笑我有口音。我渐渐开始害怕上课被点名回答问题,害怕和同学说话,更没法和大家一起打球、出去玩了。

那段时间,我一放学就跑回家,待在自己的房间里看书。我就是在那时候开始喜欢看科幻的。”

“每天放学我都是哭着回家的”

@茶茶:

“我从小就是个安静的孩子,在班上没什么存在感,只跟几个好朋友待在一起。但是初一那年搬家转校之后,我连这样的朋友都没有了。

青春小说里的转校生总会成为人气王,但是我没有。那时候我戴着牙套,又发育得早,身材有点胖。男生整天对我说下流的笑话,给我起各种外号;女生们都躲着我,她们说跟我一起玩的人会变胖。

原来的好朋友给我写信,信被同学拆开,到处传阅。

每天放学我都是哭着回家的,每天。

那时候我还不知道什么叫校园霸凌,只是觉得,我一定要离开这里。我努力读书,不是为了争一口气什么的,我就想去一个很远的地方。

高考那年,我考了全校第一。原来的同学终于都滚蛋了,没有人和我上同一所大学了。

大学的时候我换了隐形牙套,还瘦了许多。有时候参加校园活动,会有男生过来搭讪,但是我总觉得他们都很猥琐。

朋友说,跟我不熟的时候觉得我很高冷,熟悉了又感觉我有点讨好别人的倾向。可能是被欺负了那么长时间后,我有点不适应别人对我好了吧。

“去做客和搬过去完全是两回事”

@丹妮:

“我五岁的时候爸妈就离婚了,他们谁都不想管我,于是我被送到大伯家里,让爷爷奶奶照顾。

搬家的细节我记不清了,只记得在那之前爸妈几乎天天吵架,搬家后一下子清净了,竟然感觉还挺好的。而且大伯家里还有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堂姐,有很多玩具,我本来就很喜欢去他们家玩。

但是时间长了,我慢慢意识到,去做客和搬过去完全是两回事。那些玩具都不是我的,吃饭时鸡翅和鸡腿也不是我的。墙上贴的也只有堂姐的画和奖状,我拿的奖状比她多,却只能收在抽屉里。

有一天我在房间里读《简·爱》,读到简小时候一个人躲起来看书的情节,哭了整整一晚。我感到很孤独,同时又发现原来有人和我一样孤独,真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因为这样的经历,我一直盼着有自己的房子。上大学后我开始打工攒钱,到现在也有了不少积蓄,可惜还是没跑赢房价。”

童年搬家,人生最初的孤独冒险

人们往往觉得搬家意味着新生活的开始,但与此同时,搬家也是旧事物的丧失。

在心理学上,搬家和重大疾病、失业、离婚并列,被视为一种重大压力事件。在皮克斯的动画《头脑特工队》中,小女孩莱莉正是因为搬家经历了一场情绪危机。

和成年人相比,孩子往往对环境变化更加敏感,经常搬家的孩子有更多的行为问题和学业问题。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显示,在2岁前搬家两次或以上的孩子,在9岁时更容易出现和焦虑、抑郁和孤独感相关的行为[2]。

搬家有时是家庭关系变化的结果,比如经济状况变动、父母分居或离异,这些事件本身就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冲击。

对孩子来说,搬家的影响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同伴关系的变化离开熟悉的玩伴本来就令人伤感,如何融入新的环境也是一个挑战。孩子已经开始形成稳定的小圈子,新来的孩子往往很难融入,感觉被排挤、被孤立。

在《教养的迷思》中,独立研究者朱迪丝·哈里斯(Judith Harris)指出:“我认为在同辈群体中地位的高低对一个人的人格产生永久的影响。不受同伴欢迎的孩子通常自尊水平很低,并且不安全感永远不会完全消失。”[3]

朱迪斯本人也有过多次搬家的经历。有一次,她家搬到一个“非常势利的郊区”,同班的女生们整天讨论如何化妆打扮,而她在班上年龄最小,还戴着眼镜。她在书中写道:

“我每天与邻居的孩子一起上学,但他们都不愿意跟我玩,也不跟我说话。如果我鼓起勇气跟他们说话,他们完全不搭理我,我很快就不再做任何尝试了。一两年之内,我从一个活跃、外向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拘谨、害羞的孩子。

朱迪斯其实是幸运的。在那段时间里,她努力读书,成绩越来越好。四年后她再次搬家,在新的学校里,她凭借聪明才智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她承认,这段经历虽然很不愉快,但是也成就了今天的她。

少数人从来没搬过家,许多人因为搬家改变了人生轨迹,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但是我们终会慢慢找到自己的位置

此心安处是吾乡。

参考文献:

1. Rumbold, A. R., Giles, L. C., Whitrow, M. J., Steele, E. J., Davies, C. E., Davies, M. J., & Moore, V. M. (2012). The effects of house moves during early childhood on child mental health at age 9 years. BMC Public Health, 12, 583. http://doi.org/10.1186/1471-2458-12-583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490785/]

2. Brown D, Benzeval M, Gayle V, et al Childhood residential mobility and health in late adolescence and adulthood: findings from the West of Scotland Twenty-07 Study 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 2012;66:942-950.

[http://jech.bmj.com/content/66/10/942]

3. 朱迪斯·哈里斯. (2015). 《教养的迷思》. 上海译文出版社


Read more:

获取最敏锐的人性心理洞察请关注「简单心理」,全球心理咨询资源库,人人不可错过的心理学知识。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学了几个心理学理论,男朋友再也吵不赢我了

“能再坚持一下吗?” “不能”丨“沉没成本谬误”了解一下

相信我,我所有的成功都是侥幸|越成功越焦虑的“冒充者”们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