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水胆玛瑙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各种金)

1.东汉红色玛瑙耳珰

博物馆水胆玛瑙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各种金)(1)

2.东汉玛瑙穿坠

博物馆水胆玛瑙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各种金)(2)

3.西汉“夫人”桥钮玉方印

博物馆水胆玛瑙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各种金)(3)

4.西汉谷纹高足玉杯

博物馆水胆玛瑙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各种金)(4)

5.西汉绞索纹玉手镯

博物馆水胆玛瑙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各种金)(5)

6.西汉海蓝宝石串珠

博物馆水胆玛瑙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各种金)(6)

7.西汉六棱柱形水晶穿珠

博物馆水胆玛瑙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各种金)(7)

8.西汉玛瑙小动物

博物馆水胆玛瑙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各种金)(8)

9.西汉小玉管

博物馆水胆玛瑙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各种金)(9)

博物馆水胆玛瑙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各种金)(10)

名称:玛瑙穿坠 尺寸:最长2.2厘米 时代:东汉来源:1955年出土于广西贵县(今贵港市)高中部12号墓。共25粒,呈灰褐棕红,其中灰黑白色相间玛瑙珠21粒,橄榄形,两端截平,孔为对钻孔;红色玛瑙珠四粒,圆球形,有对穿孔。玛瑙象征坚毅。自古以来一直被当做辟邪物、护身符使用。

博物馆水胆玛瑙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各种金)(11)

名称:玛瑙小动物 尺寸:高1.3厘米,最长1厘米 时代:西汉来源:1975年合浦县环城堂排M2出土。这串玛瑙佩饰由十一件小动物组成,其中鹅五件,虎六件。采用圆雕技法,简练地表现动物的各部位,制作工整、形体准确、构思巧妙、形态生动。战国至汉代,玉雕动物佩饰进入鼎盛时期,各类题材层出不穷,形态千变万化。玛瑙出自西域,在合浦汉墓中有玛瑙饰物的出土,反应出汉时中原与西域已有广泛交流。

博物馆水胆玛瑙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各种金)(12)

名称:西汉龙形玉饰件尺寸:长9.4厘米,宽3.1厘米时代:西汉来源:广西贵港市罗泊湾2号墓出土。黄褐色玉质,器扁圆弧形。印刻兼浅浮雕龙首,龙作昂首张嘴状;龙身饰绞丝纹,线条流畅,近首位两端各穿一孔。此饰件构思巧妙奇特,生动传神,惜尾端残缺。

博物馆水胆玛瑙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各种金)(13)

名称:螭龙纹青玉璧尺寸:外径11.8厘米时代:东汉来源:广西合浦县九只岭出土。青灰色玉质,扁圆形,中有一圆孔,此璧两面纹饰均分内外区。一面内区为蒲纹,间饰涡纹,外区饰四组双身螭龙纹;另一面内区为谷纹,间饰涡纹,外区饰四组双身螭龙纹。古代玉璧的用途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种:一为祭器和礼器;二为国事中礼仪馈赠;三作佩系,也作不同身份的标志;四作砝码用的衡;五作辟邪和防尸腐用。

博物馆水胆玛瑙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各种金)(14)

名称:西汉谷纹青玉璧尺寸:外径16.7厘米,内径4.1厘米时代:西汉来源:广西贵港市罗泊湾2号墓出土。玉质青黄色,器扁圆状,中有一孔,双面雕饰排列整齐的谷纹,紧密晶莹。谷纹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意。这种大型玉璧是一种礼玉

博物馆水胆玛瑙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各种金)(15)

名称:圆形谷纹青玉佩 尺寸:高1.4厘米,径3.5厘米 时代:汉代。青玉,圆饼形。一面饰谷纹和蚕纹。一面受沁成黑褐色,中心为一圆钮,钮上有一对穿孔。玉质滋润。

博物馆水胆玛瑙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各种金)(16)

名称:蝉形玉琀 尺寸:长5.7厘米,宽3.1厘米 时代:东汉来源:1956年出土于广西贵县(今贵港市)初中宿舍2号墓。该玉琀为灰白色玉质,蝉头部略呈弧形,双眼突出,嘴角分明,弧线形的蝉翼覆盖着蝉身,蝉腹部刻有七道长短不一的横纹,表现出汉代八刀制玉工艺水平。

博物馆水胆玛瑙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各种金)(17)

名称:出廓玉玦 尺寸:外径3.2 厘米,内径1厘米 时代:战国来源:1964年出土于广西平乐县银山岭64号墓。玉玦为黄褐色玉质,呈扁圆状,有一线切缺口,外沿有四瓣相对称的花饰。玦是我国最古老的玉制装饰品,在古代主要是被用作耳饰和佩饰。

博物馆水胆玛瑙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各种金)(18)

名称:六棱柱形水晶穿珠尺寸:最长2.4厘米时代:西汉。来源:1975年合浦县环城堂排M2出土。这串水晶配饰的珠子呈六棱柱形,质地透明玻璃色,表面光洁滑润,中间有一穿孔。水晶硬度为7,性脆,在制作和选料方面很讲究,这串水晶穿珠做工精致,反映了当时在玉石制作的工具及手艺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博物馆水胆玛瑙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各种金)(19)

名称:蟠虺纹玉璏 尺寸:长4.6厘米, 宽2.3厘米 时代:东汉。来源:广西贵港市新村M12出土

博物馆水胆玛瑙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各种金)(20)

名称:东汉谷纹玉璏 尺寸:长7.3cm,宽2cm 时代:东汉来源:广西贵港市火车站出土。玉璏是装饰于剑鞘上方一侧,可穿系于腰带上,将剑固定于腰间的剑饰。此玉璏为黄褐色玉质,呈长方条形,正面布满谷纹。正面两端下弯如拱桥;背面有一长方形穿孔,可作穿系之用。玉璏流行于战国秦汉时期。

博物馆水胆玛瑙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各种金)(21)

名称:谷纹高足玉杯尺寸:高11.3厘米,口径4.5厘米,足径3.3厘米时代:西汉。来源:1976年出土于广西贵县罗泊湾1号墓。玉杯由一块黄褐色半透明的硬玉雕琢而成。呈圆筒形,器壁厚薄均匀,平口、直腹、圜底、下连豆把形空心座足,腹部镂刻每两个乳钉为一组的谷纹,上下左右穿插排列,口沿和下腹各刻一周卷云纹,足柄素。玉杯是一种饮酒器。该器形约始于西汉时期。晶莹润滑,雕刻精细,造型优美,是一件艺术珍品。

博物馆水胆玛瑙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各种金)(22)

名称:“夫人”桥钮玉方印 尺寸:高5.1厘米,边长2厘米 时代:西汉来源:广西贵港市罗泊湾2号墓出土。此方印为印信,玉质黄褐色,方形桥钮,篆书白文“夫人”两字,左右排列,书法修长舒展,婉转流动,畅达自如,体现了汉玉印清俊洁净,畅达挺拔的线条特征。按照汉代制度,丈夫享有相当高的政治地位,方能称为“夫人”,因此其印主生前拥有相当尊贵的身份。

博物馆水胆玛瑙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各种金)(23)

名称:小玉管 尺寸:长8.4厘米,径0.6~0.4厘米 时代:西汉来源:1972年广西西林县普合大队普驮粮站前出土。多数为圆柱形,个别扁圆柱形,中空,两头截切不规整,穿孔不均匀。

博物馆水胆玛瑙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各种金)(24)

名称:红色玛瑙耳珰 尺寸:长 2.1厘米 时代:东汉来源:广西合浦县九只岭出土

博物馆水胆玛瑙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各种金)(25)

名称:穿孔石刀 尺寸:长9.8 厘米,刃宽3.7 厘米,厚0.8厘米 时代:新石器时代。石刀呈扁长条形,斜弧刃,顶端钻有一圆孔。石刀是新石器时代古人类的生产、生活用具。

博物馆水胆玛瑙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各种金)(26)

名称:束腰形双肩玉铲 尺寸:长16.2厘米,肩宽11.2厘米,厚1厘米 时代:新石器时代来源:广西隆安县博浪乡大龙潭工地出土(采集)。玉铲为青玉磨制,器身扁平,上端有短把,两肩平直,束腰,弧形刃口。铲面的弧形石纹清晰,与刃口的弧线相一致,规整而精美。广西出土的石铲数量极多,但以玉为制作材料较为罕见。石铲是广西新石器时代晚期极具代表性的器物,对研究桂南地区大石铲文化以及了解岭南地区原始农业经济、农具种类和玉石加工工艺等具有重要意义。

博物馆水胆玛瑙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各种金)(27)

名称:石凿 尺寸:刃宽2.6厘米,高9.9厘米 时代:新石器时代来源:广西那坡县感驮岩出土。石凿呈黑灰色,四棱,截面呈梯形。单面刃,微弧形,柄端微收,器身光滑。石凿为手工业工具,是新石器时代古人类生产用具。

博物馆水胆玛瑙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各种金)(28)

名称:双眼滑石灶 尺寸:高11.4 厘米,长25.6厘米,宽14.8厘米 时代:汉代来源:1999年出土于广西合浦县凸鬼岭。该灶为随葬品,共有3件,分别为:甑、釜、双耳釜。灶为灰白色,长方形,一侧头有火门,灶面置两大灶眼,一灶眼上置一甑和双耳釜,甑圆口,深腹,平底。釜直口,扁圆腹,有一对称方耳,平底。另一灶眼置一件双耳釜,釜平口,弧腹,平底,腹侧置两短柱形耳。

博物馆水胆玛瑙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各种金)(29)

名称:滑石竖耳三足鼎 尺寸:通高15.5 厘米,口径17.5厘米 时代:东汉来源:广西贵港市火车站M74出土

金银器

博物馆水胆玛瑙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各种金)(30)

鼓形缠花金球

1986年4月合浦风门岭10号墓出土的鼓形缠花金球,属东汉晚期。通高1厘米、腹径1.4厘米、重5克。鼓形,空心,分内外两层。内层是球体,外层是用金丝条焊以凸绳纹二圈,中腰饰十二朵小珠花围绕一周,上下鼓面均以中轴穿孔为中心,焊以一朵十二瓣的花朵,每瓣又焊接小金珠一颗,制作工艺精美。颇具希腊风格。

博物馆水胆玛瑙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各种金)(31)

焊珠

金饰片

2008年合浦县寮尾14号墓出土的焊珠金饰片,属东汉时期,长2.1厘米,宽0.4厘米。其设计独特,制作精美,特别是工艺独到。这种工艺是地中海沿岸流行的金工技法,先是用金捶打成薄片,再用细小的勾勒轮廓,再将细密的小金珠焊接于上。

博物馆水胆玛瑙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各种金)(32)

梭形金串珠手链

1978年合浦县北插盐堆1号墓出土的梭形金串珠手链,属西汉晚期。这个手链共装饰有20颗装饰物,形态多样,有榄形,长1.1—1.2厘米;有葫芦形,长1.4厘米;还有镂空花球形等等。它的工艺同样来自西方。

龙首金带钩

博物馆水胆玛瑙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各种金)(33)

1990年合浦县黄泥岗1号墓出土的龙首金带钩,属东汉早期。龙首金带钩斜看呈“S”,平面呈琵琶形,上端曲首呈龙头状,背面中间有圆形钉柱。带钩起源于西周,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

博物馆水胆玛瑙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各种金)(34)

玉 器

博物馆水胆玛瑙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各种金)(35)

出廓玉璧

1990年6月合浦黄泥岗1号墓出土的出廓玉璧,属东汉时期。通高27厘米,宽18.3厘米。刀工娴熟,纹饰细腻。玉璧镂空刻六个字“宜子孙日益昌”,这种刻字玉璧在我国古代较为罕见,故这件玉璧显得十分珍贵。

博物馆水胆玛瑙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各种金)(36)

蝉形玉琀

1990年合浦县黄泥岗1号墓出土的蝉形玉琀。玉琀是古人下葬时置于死者口中的葬玉。这枚玉琀为白玉,色泽略黄。线条流畅,刀法粗放。

水晶、玛瑙、玻璃

博物馆水胆玛瑙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各种金)(37)

博物馆水胆玛瑙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各种金)(38)

紫色多面体水晶串珠

1990年合浦县黄泥岗1号墓出土的紫色多面体水晶串珠,属东汉早期。重615克,有串珠165颗,最大直径2.5厘米,最小直径1.2厘米,均为多面体,颜色深浅不一,表面打磨光滑呈现透明或半透明状,是合浦汉墓出土水晶饰品中的精品。

四色水晶串珠

博物馆水胆玛瑙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各种金)(39)

1990年合浦县黄泥岗1号墓出土的四色水晶串珠。共有白、蓝、黄、紫四个颜色的水晶珠30颗,透明度极高。

博物馆水胆玛瑙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各种金)(40)

深蓝色玻璃串珠

2009年在合浦县寮尾17号墓中出土深蓝色玻璃串珠,属东汉晚期。共有深蓝色玻璃珠19颗,大小不均,直径约0.5—0.7厘米。经过检测为罗马玻璃材质,证明它来自遥远的罗马帝国。

粉红色玻璃串珠

博物馆水胆玛瑙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各种金)(41)

1976年合浦县罐头厂12号墓中出土的粉红色玻璃串珠。共有玻璃珠26粒,大小均匀,色彩鲜艳,经过检测为高铅玻璃器,应该来自于古印度。

博物馆水胆玛瑙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各种金)(42)

湖蓝色玻璃串珠

1975年合浦县环城乡堂排3号墓出土。每颗直径约0.5厘米。经检测属于K2O—SiO2玻璃系统。

花玛瑙戒指

博物馆水胆玛瑙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各种金)(43)

1994年合浦县凸鬼岭1号墓出土的花玛瑙戒指,属西汉时期。该戒指直径2.8厘米,重6.1克,表面打磨光滑,色泽温和,造型简朴。玛瑙纹样为褐白相间的缠丝,如宽如带,如细如丝,甚为美妙。

博物馆水胆玛瑙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各种金)(44)

玛瑙串饰

1978年合浦县北插盐堆1号墓出土的玛瑙串饰,属西汉时期。该玛瑙串饰红白相间,色泽艳丽,质地呈半透明。

玛瑙狮子

2003年合浦风门岭27号墓出土的玛瑙狮子。色泽鲜艳,质感光润,雕工粗放,却也形态生动。

博物馆水胆玛瑙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各种金)(4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