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粤剧团十大排名 朱振华耕耘粤剧45载

11月16日,在广东省艺术研究所主办的“名家大讲堂 粤剧新传承”系列活动上,身着竖纹黑西装的朱振华,为戏迷娓娓道来他的粤剧艺术人生。当天,他从澳门一天往返,午饭还没来得及吃就化妆上台,讲到动情处屡次哽咽,几度被掌声中断。现场更有40余名“铁杆粉丝”专程从澳门赶来听讲。

广东粤剧团十大排名 朱振华耕耘粤剧45载(1)

朱振华入行四十五载,深耕澳门粤剧土壤,不遗余力奔波在粤剧教学与传承之路上。几十年来,他“以工助戏”,从未放弃粤剧热爱。数十年的坚持与出众的唱腔,使演教俱佳、文武全才的他蜚声海内外粤剧圈。

如今的他身兼多职,商业工作与粤剧热爱并驾齐驱。他成立澳门振华声粤艺会,秉承“澳门人做澳门剧”的信念,参与制作《风雨同路》《啼笑因缘》《镜海魂》等现代粤剧,反响热烈;他对教学有着极大热情,培养的学生横跨老中青三代人,遍布各行各业,“耐心”的教学风格有口皆碑。

本期“人文湾区大咖说”,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朱振华,谈他兼顾艺术与生计、深扎澳门传播粤剧的艺术道路:他是唱腔出色的名伶,更是桃李满天下的老师。

以工助戏,“赚生活”不忘授艺

虽已从艺45载,由于入行时间早,朱振华年尚五旬,说起话来声音浑厚沉稳,和蔼可亲,各类戏腔更是信手拈来,收放自如。

天赋过人的朱振华,自小便考入佛山粤剧院学戏,唱功、基本功、表演课等正规课程样样兼顾。艰苦严格的训练没有难倒朱振华,具备四年实习与多场境外演出经验后,他观察到在港澳地区,粤剧的唱腔、手法与广东本土有所区别。因此,九十年代初,在粤剧演员大多转行打工的背景下,朱振华踏上澳门,扎根在了粤剧生长的另一片土地。

为了维持生计与家用,朱振华首先选择将“戏外人生”活得勤勤恳恳。他相信只有物质需求得到保障,艺术追求才会有坚实的后台,“纯粹靠艺术,有时候可能做不到自己想做的事。”因此,曾获1988年广东省粤曲康乐杯专业广播大奖赛一等奖的朱振华,进入了澳门一家制衣厂。

朱振华曾打趣:“我没什么厉害的,烫衣服挺厉害。”初到澳门的他,从剪线头、用蒸汽夹机熨烫衣服做起,慢慢升至部门主管。与此同时,因过往演出结识的本地朋友也呼唤他出来演出、教学,顺水推舟,朱振华借着这种方式,将自己的艺术爱好紧紧抓在手中。

广东粤剧团十大排名 朱振华耕耘粤剧45载(2)

坚持兼顾艺术与工作并不容易,工厂的工作时间相对固定,朱振华便抓住下班时间教戏,但在制衣业蓬勃发展的当时,参加戏曲活动的时间往往因工厂加班而压缩。即便如此,朱振华依旧挤出时间不断学习,“粤剧历史真的是太悠久了。”他说,澳门临近香港,可以通过许多团体交流,不断学习不同的剧目、新的知识。

后来在朋友介绍下,朱振华转行进入一家娱乐公司,热爱挑战的他再次在新的领域做得风生水起,谋得不错的职位与薪水。新公司采取三班制轮换的工作时间,早班、夜班、中班依次轮流,常人眼里辛苦而不固定的作息,反而让朱振华“更有时间教学生”。

上班、教学相互交替,真的能扛得住吗?朱振华坦言:“我有时也想过,是不是真的要这么辛苦呢?”他回忆,几次抱病教课,下课后到家已是半夜11点,还要马上换衣服赶出租车,到娱乐公司又是没有停歇的通宵忙碌,直至清晨7时半。但出于对粤剧的热爱,“也就这样一年一年地过来了”,朱振华说,他很感恩很多朋友,让他有机会从教学中收获经验。

广东粤剧团十大排名 朱振华耕耘粤剧45载(3)

“半工半艺”的路上,朱振华还自学英语、进修大学课程,不断尝试不同的领域。他经营有酒店和餐饮,但逐步将精力转移到粤剧的学习、交流与传承中,还创办了属于自己的艺术团体——“澳门振华声粤艺会”。如今他早上、下午都排满了课程;晚上,则忙于排演各类戏目,凌晨才休息已是家常便饭。

耐心细致,不遗余力培养业余粤剧人才

澳门虽然还没有本土的粤剧团,却已有300多个报备在册的戏剧社团。“澳门的民众基础比较好,很多爱好者唱粤剧的水平其实不低。”朱振华相信,粤剧表演能否达到专业水准,科班训练固然重要,但更多取决于坚持不懈的钻研、用心体会社情百态。因此,澳门的粤剧爱好者虽然多为业余,但只要勤加练习,“不比专业的差,甚至可能有更多机会和时间去练习。”朱振华说。

带着这种信念,朱振华发掘培养了许多澳门本土的粤剧人才,其中就包括在前不久“粤韵同声——2019粤港澳粤曲唱作竞演”活动上,从来自大湾区11大城市的数百位乐曲爱好者中脱颖而出、摘得冠军的李巧莲。李巧莲是一名护士,从小爱听粤剧却没有机会进入戏剧学校,只能在卡拉OK里跟着名家碟片唱戏。3年前,她在一场粤剧比赛中与朱振华结下师徒缘,开始系统的学习。

朱振华一直鼓励李巧莲,赞她的声音很“靓”,也推荐她参加比赛,更是帮忙联系澳门著名作曲家陈志梅,为比赛新作一首歌颂祖国发展的《濠江精神》。接到新曲的李巧莲,并不完全知道该怎么唱,朱振华便亲自临场监督,一句句调整唱腔。在短短一个月的准备期内,经由朱振华指导,李巧莲操曲三次,最终夺得冠军。

在澳门粤剧曲艺总会,每周都有几十名学生风雨无阻地跟朱振华学戏,“朱老师教学很细致,就像演出那么认真地教。”李巧莲说,从怎么发音、咬字、吸气,到台步怎么走、内心戏怎么表现,朱振华都一遍遍地手把手指导。学生大多没有专业背景,因此朱振华要一对一地反复讲解十几遍。尽管如此,朱振华从不降低对唱功的严格要求,“哪一处唱得不好时,朱老师会直接指出。”李巧莲说,“但他却从不发火,很多学生都很喜欢他。”

广东粤剧团十大排名 朱振华耕耘粤剧45载(4)

朱振华的耐心在学生中有口皆碑,同时他还是精通各类行当的“粤剧百科全书”。澳门本土专业人才不多,每一个角色朱振华都要亲身示范,他认为自己首先必须要有过硬的艺术功底,才有资格教学生,“如果自己一知半解,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和认知也会有影响。”排演较耗时的长剧时,工作人员常常是兼职的,因此,无论是灯光、布景、服装、道具等方方面面,朱振华必须亲力亲为。

朱振华教过的学生“不多不少”,无法统计的数字背后,是朱振华一视同仁的教学。无论贫富、长幼、门类,只要想学,他都愿意悉心教导。“很多时候是我自己离不开我的学生。”白天上班、抽时间学艺的学生,反而成了朱振华的榜样,“我觉得应该敬佩他们”。因此,只要有一点点时间,他就见缝插针地安排教学。

粤剧改革,不断尝试创新探索

在活化、推广粤剧方面,朱振华也一直寻找值得改编的题材,创作属于澳门自己的作品。2017年,台风“天鸽”重创澳门,涌现了许多感人事迹。朱振华抓住几个非常动人的场面,将菲律宾男青年勇救妇人、澳门学生义工队送温暖、驻澳门特区解放军战士清理垃圾等场景搬上舞台,在3个月内排出这场超百人参与的《风雨同路》。为了让这部澳门首部现代粤剧作品有更好的呈现效果,他还自掏腰包支持舞台布景。

广东粤剧团十大排名 朱振华耕耘粤剧45载(5)

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演出现场座无虚席,许多此前未接触过粤剧的年轻人也前来观看、甚至参与演出。“澳门人演澳门戏”,朱振华坚信,只有澳门人自己真正制作出优秀的戏剧,每一场表演才有意义,“而不是像其他地方的名演员、名戏演完了,大家看完就结束了。”

“很多年轻人看完《风雨同路》后,都说想不到粤剧跟现代生活可以联结。”朱振华说,但粤剧的改革也不能“一刀切”,澳门的传统粤剧深入人心,各类传统戏目、神功戏等已成街坊日常娱乐方式之一,对于每一个桥段该怎么唱,观众了解得很清楚。习惯了传统戏剧的演员与演奏师傅,突然作一些现代的表演,也会“水土不服”。因此,粤剧创新需要一步步谨慎地尝试。

在今年举办的第三十届澳门艺术节中,由澳门特区文化局与佛山粤剧院合作制作的粤剧《镜海魂》作为收官演出,吸纳了朱振华与其他来自澳门、佛山的演员参与表演。《镜海魂》讲述了一个澳门本土真实的历史故事:葡人侵略者在澳门大肆强拆田地、房屋、祖坟,激起龙田村民众愤,朱振华饰演的沈志亮奋起抵抗,成为民族英雄。改编后的《镜海魂》大量融入了广府童谣、咸水歌、南音说唱等地方特色,还特邀专家指导传统澳门鱼行舞醉龙的锣鼓和步法,极大丰富其地方色彩。

广东粤剧团十大排名 朱振华耕耘粤剧45载(6)

朱振华对此赞誉有加,“每一部粤剧都一定有一种很重要的精神,就是尽忠尽孝、精忠报国。”因此,粤剧可以帮助培养年轻人的品德与思想,即做人应该怎样去履行正义、为社会服务,在当下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今,粤港澳三地粤剧交流频繁,朱振华相信,未来大湾区的建设必将促进澳门粤剧的进步,“但更重要的是要落实,例如每年要有一两部戏是三地演员共同制作的。”谈及粤剧的发展,朱振华语重心长,尽管在政府支持下,粤剧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他希望粤剧能真正实打实地进入校园教材、三地能有落到实地的合作与学习,而不仅仅停留在戏班巡回演出层面。

“粤剧意味着我的一生。”朱振华自述,“有了粤剧,就有了我。”展望未来,朱振华决计在今后由他负责的戏中,秉持用人不看名气的态度,尽量启用表现最好、天分极佳的演员,着力将这些最年轻、最有上进心的演员推出来,培养成为粤剧真正的接班人。

【记者】徐子茗 见习记者 黄楚旋

【图片】受访者供图

【作者】 徐子茗;黄楚旋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