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解缙对对联的故事(一人游玩偶得一联)
对联起源于桃符,讲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只有汉语才能诞生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因为对联的特殊要求,使其具有很高的趣味性和竞赛性,因此在古代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很多文人之间互相出对,进行智力大比拼。
但是对联往往是出对子容易、对对子难,因此一些过于刁钻的极难上联,即使是才高八斗的大才子一生也对不出来,更有甚者,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都无人能对。
小时候的解缙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神童,他自幼天资聪颖,而且十分善于对对子。长大后的解缙更是才华横溢,被列为明朝三大才子之一,也是《永乐大典》的总编纂,深受朱元璋、朱允炆、朱棣三代皇帝赞赏。
《明史》评价解缙:“才高,任事直前,表里洞达。”意思是解缙才华很高,但是为人却太直太张扬了,解缙因为这个性格没少得罪人,很多人也都想找机会锉一锉解缙的锐气。
有一次,解缙同朋友一起游玩三塔寺,朋友看到三塔寺的景色后,灵感迸发,偶然得到了一个绝妙的上联,于是便想难一难解缙。说道:“解兄自小便善于对对,在下刚才偶得一联,不知解兄能否对出下联?”解缙大笑道:“尽管说来!”友人说上联是:“浙江江浙,三塔寺前三座塔,塔、塔、塔。”
解缙一听,张嘴对道:“北京京北,五层山上五层台,台、台……”解缙对了一半对不下去了,因为上联是“三座塔”,后面恰好跟了三个“塔”字。而“五层台”后面则要跟五个“台”字,这样字数就对不上了。下联也对“三”又不合语法,后来解缙终其一生也未能对出下联。
解缙之后,无数的文人才子都曾试对下联,但是千百年来连一个可以说得过去的都没有,这个上联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古绝对”,至今仍无人能对出下联。
长江后浪推前浪,你能对出工整的下联吗?欢迎留言交流探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