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建设(如何培养好生态环境领域人才)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通讯员 刁衍斌

图/通讯员供图

春夏之交,草木葱郁,一群青年学生朝气蓬勃、活力无限,一路行走,一路身体力行把沿途垃圾捡起来,争当绿色环保的志愿者、宣传员。师生在长约三公里的健康行走队伍与美丽校园沿途的树木相映,形成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5月23日,广东工业大学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团委、研究生会、团辅工作室联合开展了以“绿色低碳,青春同行”第一届“青春健康行”暨本科生“导师制”座谈会。

推动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建设(如何培养好生态环境领域人才)(1)

助力打造全国环境生态领域卓越人才培养基地

据悉 ,本次“青春健康行”活动旨在通过健康行走的方式倡导师生积极学习掌握低碳知识,提高低碳意识,树立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积极引导师生走进自然,以简约适度、身体力行的绿色低碳生活号召更多的人助力生态环境保护。

广东工业大学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谭倩教授表示,要通过本次活动助力学院打造粤港澳乃至全国环境生态领域的卓越人才培养基地,加强创新班“导师制”思想、科研、学业、生活交流等工作,不断开创新时代“三全育人”工作新局面。

推动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建设(如何培养好生态环境领域人才)(2)

如何做好生态环境领域“三全育人”?谭倩指出,一要依托学院优势,做好全员育人,充分挖掘导师资源,构建完善的创新班日常管理、科研教育、教务管理的育人机制,推动社会资源支持和搭建育人平台,共同担负学生成长成才的责任;二要以学生为根本,做好全过程育人,坚持从人才成长规律出发,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调整,注重大学各阶段专业知识的储备;三要依托多平台资源,做好全方位育人,导师们要充分借助“互联网 ”、“挑战杯”等学科竞赛,深化全方位的“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新工科多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助力广工“1 2 3”攀撑计划建设。

推动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建设(如何培养好生态环境领域人才)(3)

据介绍,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创新班“导师制”实行由国家级人才领衔的全员导师制培养模式,依托该院一流的省部级科研平台与国家、地方重大科研项目,鼓励学生自低年级加入科研团队与实验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科学研究与创新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深入领会专业特点与学习要求,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指导,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师生畅谈低碳环保与“导师制”培养模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活动中,学院赠送《与大学生朋友们》一书给创新班的每一位同学,希望同学们多读书、多思考,做新时代合格的建设者接班人。随后,学院师生在校园内迈出健康的步伐,尽情享受健康行走和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带来的欢乐,并沿途做好收拾垃圾、清洁卫生的志愿工作。

推动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建设(如何培养好生态环境领域人才)(4)

推动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建设(如何培养好生态环境领域人才)(5)

活动中和活动后,师生畅谈低碳环保话题和大学思想、科研、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问题和经验。2020级硕士生党员李彤同学倡议,保护环境应从生活点滴做起,从个人的衣食住行做起,积极学习掌握低碳知识,提高低碳意识,树立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带动更多人参与到行动中来。

推动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建设(如何培养好生态环境领域人才)(6)

教师代表冯景春教授教导学生要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大学的最好成绩;马金星教授结合自身指导创新班学生的经验提出,导师在人才培养中应该做到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相观而善”;创新班代表蔡珈颖同学认为,创新班“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学习、科研学科竞赛有很大的提升。(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张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