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厅哪些副厅长(这15名现任四川省市领导都曾是老师)

文/川观君

30年前的今天,即1985年9月10日,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诞生了。30多年前,如今身处领导高位的部分四川官员正是老师。

“出仕”路径很多,从教转轨是重要的一种。咱四川又有哪些现任官员曾是老师了?川观君(川报观察cbgc2014)梳理了省委常委、省政府领导,21个市州党政“一把手”的公开简历后发现,这59位官员中有15位曾有过从教经历,约占比25%。(此“从教”定义为曾在各层级校园内有过工作经历者。)

四川教育厅哪些副厅长(这15名现任四川省市领导都曾是老师)(1)

四川教育厅哪些副厅长(这15名现任四川省市领导都曾是老师)(2)

四川教育厅哪些副厅长(这15名现任四川省市领导都曾是老师)(3)

四川教育厅哪些副厅长(这15名现任四川省市领导都曾是老师)(4)

四川教育厅哪些副厅长(这15名现任四川省市领导都曾是老师)(5)

这15位官员的任教时期,集中在20世纪70后期到80年代,这和当时的背景不无关系。70年代末到80年代,社会上尊师重教已渐成风气,当老师被认为是光荣之事。因此,当时很多优秀青年投身到教师行列,他们有知识有想法,敢说会写。

但这些官员由教入仕的轨迹不尽相同,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特点一:因高考恢复转入新领域

1977年恢复高考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当年的这部分官员正值意气风发,通过努力进入知名大学读书,毕业后转入了新的领域和岗位。

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曾于1976年开始在其家乡湖北孝感县任小学教师。1978年前往同济大学读书,1982年毕业后到四川工作至今。

副省长、雅安市委书记叶壮在赴复旦大学物理系学习前,曾在垫江县商业局子弟校当过两年的代课教师。1982毕业后,进入核工业部工作。3年后,回到家乡四川,从省纪委开始仕途。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宁则在罗江县当了两年小学老师后,1978年进入四川省财政学校(现西南财经大学)学习,毕业后到四川省财政厅工作。

这几位官员的执教经历均在他们上大学之前,因为年纪尚轻时就因高考改变人生轨迹,所以他们教书时间不长。

特点二:长期留校工作者多属半学半官

这15位官员中,有3位的从教时间比较长。

省委常委、秘书长吴靖平,1984年从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毕业后留校工作,先后任系辅导员、助教、系学生党支部书记、院团委书记,在高校呆了八年左右的时间。

民建中央常委、四川省委主委,副省长陈文华1982年从西南财经大学毕业后,先后担任该校助教、讲师、副教授,审计学教研室主任,时间达11年之久。

达州市长包惠,1980年从西南交通大学毕业后留校,先后任系助教、辅导员,团委书记和计划财务处处长,在西南交大工作长达14年。

川观君(川报观察cbgc2014)梳理发现,这三位官员均是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有教书有管理经历,属于半学半官者。经过在大学多年的历练后转轨从政,且进入官场的首个岗位与其在校工作相关。曾任院团委书记的吴靖平,于1992年调任共青团绵阳市委副书记。在校曾分管审计的陈文华,于1993年调任成都市审计局副局长。包惠则在1998年告别了西南交大,任成都市青羊区副区长。

省长魏宏的在校工作经历则比较特殊,部队出身的他于1978年进入长沙铁道兵学院(后并入中南大学)学习,并留校当了3年的正连职干事,1982年,他又从湖南到了四川,在永川人事局工作。

特点三:从教者优势:思维活跃 表达力强

有媒体在2014年做过统计,当年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员、部委首长、地方党政“一把手”、省级常委等410人中,有117人有过从教经历,占28.5%。

不管是从中央还是四川所代表的地方层面来看,官员中出身教师的比例都颇高。

从教经历能带来什么?教师一职有三种难能可贵的素质,其一是思维活跃,其二是表达能力强,其三是自甘人梯的奉献精神,而这些素质恰恰是具有现代管理意识和现代治理能力的干部所必须的。

因为有过从教的经历,部分官员的理论素养、务实作风表现得更加突出些。四川现在的省市领导当中,也不乏先在教育系统工作,后又在宣传部、办公室等岗位上经历过理论和综合协调能力锻炼而逐渐成长起来的。

曾有媒体分析称“为师者,自需技高一筹,不管是学识还是品行;为官者,更需博学富勇,不管是驭国驭省还是理乡治村。二者都应是正能量的策源地,从理念到操作上的共通点为教师从政提供了理论基础与转轨机遇。”

旧有孔子、苏轼、李贽、康有为和中国古代众多士大夫,今有诸多“教而优则仕”们。

在第31个教师节,祝福这些曾经和现在仍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们节日快乐。

本文编辑:陈俊 唐乐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