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渔家傲选择题问题及答案(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八上语文:《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赏析题汇编

李清照渔家傲选择题问题及答案(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1)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词人还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其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因此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仙境,在这梦境中寻求出路。

2.这首词表现了怎样的艺术风格?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风格的?

浪漫或豪放的艺术风格。该词意境阔大,想象丰富,天上人间,摇曳多姿,给人应接不暇之感,梦幻现实辉映对照,那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李清照晚年虽身处困境,想象的翅膀却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显示了“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豪迈气概,使这首词显示出来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

3.下面对这首宋词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D):

A.“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借写实之景,为梦魂所思作了铺垫。

B.上片首先写夜色将尽,满天云雾中略见曙光,移动的天河中就像有千帆飞舞。

C.“仿佛梦魂归帝所”意思是说,作者仿佛脱离了尘世,进入了天帝生活的境界。

D.下片中,作者埋怨自己因为致力于学诗而忘记了路程的遥远和时间的漫长。

E.全词结尾,作者寄希望于得到“风”的帮助,进入一种美好的生活境界。

4.“九万里风鹏正举”一句中的典故出自《逍遥游》“鹏之徙于……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试从主旨的角度分析这一句的作用。

“九万里风鹏正举”借用典明确主旨,展示作者在困顿、苦闷中以鹏鸟为鉴的决心和气概.同时,以“鹏”为例呼应上文“谩有惊人句”,并以其气概引出“蓬舟吹取三山去”的生活理想,行文妥帖自然。

5.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

示例: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也在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6.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该句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李清照渔家傲选择题问题及答案(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2)

7.从第三句中的“梦”字可以看出这首词描写梦境。开头两句描绘拂晓海上乘船的情景,其中景象:海天相接,船摇帆舞;感觉:星河欲转;气势:磅礴豪迈

8.第三句至第七句写诗人与天帝的问答,以此表现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

9.最后三句回答天帝的问话:“殷勤问我归何处?交代海上仙山是自己的归宿借此表现诗人追求自由光明的渴望

10.本词被评论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请结合词中写景的语句,简析本词意境和风格上的特色。

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下阕的“九万里风鹏正举”三句虚实结合,形象更加壮伟,境界更加恢弘。全词气概刚健昂扬,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11.“嗟”、“谩”二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

“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空有诗情诗才,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慨叹自己身逢乱世,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李清照渔家傲选择题问题及答案(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