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新产业中科创达(中科创达深度研究报告)

(报告出品方/作者:信达证券,罗云扬)

一、中科创达:全球领先的平台型智能操作系统服务商

1.1 公司立足操作系统,发展智能软件、汽车与物联网业务

公司发展历程可以分为横向深耕和纵向拓展两个阶段: 2008-2013 年:深度耕耘——立足操作系统,发展智能软件业务。2008 年公司成立,设立 之初主要从事面向移动智能终端的 Linux 系统产品的开发和相关技术服务,随后拓展到 Android 系统,并开始与移动芯片厂商高通、Flextronics 进行合作。2009 年协助联想推出 业界第一款智能本产品 Skylight。2010 年参与高通第一代 QRD 操作系统相关研发工作,同 年获高通、arm、展讯、北极光投资。2011 年与展讯开展战略合作并成立&高通联合实验室。 2013 年成立&Inter、微软联合实验室。 2014 年至今:横向拓展——收购核心企业,拓展汽车与物联网领域。

2014 年公司与 Inter 成立合资公司,同年进入智能汽车领域。2015 年与 arm 成立合资公司,进入智能物联领域, 同年于深交所上市。2016 年与高通成立合资公司创通联达,创通联达推出 TurboX 智能大 脑平台,应用于智能家居、VR/AR、无人机等领域;收购车载娱乐系统公司爱普新思与慧驰 科技,芬兰智能汽车人机交互和引擎公司 Rightware,其 Kanzi 软件在全球汽车视觉软件中 市占率第一。2017 年收购保加利亚图像视觉技术公司 MM Solution。2018 年推出 AI 开发 套件 TurboX AI Kit。2019 年推出 TurboX 边缘智能平台,完成 3D 互联座舱平台研发。2020 年收购自动泊车公司辅易航 51%股份。

股权结构清晰,实控人为赵鸿飞。公司股权结构清晰,创始人赵鸿飞自公司上市以来一直为 实际控制人,香港中央结算公司持股 7.29%,越超有限公司持股 4.14%,陈晓华持股 2.26%, 其他公众股东持股 55.87%。公司子公司共 76 家,包括爱普新思、慧驰科技、Rightware、 MM Solution 和辅易航等。

核心团队结构稳定,拥有丰富的技术经验。公司创始人赵鸿飞为北京理工大学硕士,曾任职 于恩益禧-中科院软件研究所,现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公司董事陈晓华为清华大学学 士,2009 年起担任公司董事,现持股 2.26%,为第二大个人股东。邹鹏程为清华大学学士, 曾就职于恩益禧-中科院软件研究所、中科红旗软件科技有限公司,2008 年加入中科创达, 历任市场部总监、高级副总裁、副总经理。

耿增强为中科院硕士,曾任无锡亚联开源软件技 术有限公司总裁,领导亚洲开源 Linux 系统—Asianux 操作系统的中/日/韩/越多国联合开发 和推广;北京中科红旗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产品市场总监,领导第一代移动终端(MID)的 Midinux 操作系统的开发和推广;现任中科创达总裁。

公司凭借在操作系统领域的技术优势,面向智能软件、网联汽车、物联网推出一系列产品 和解决方案。2008 年公司成立之初主营业务就定位于操作系统,对 Android、Linux、Windows 等操作系统进行长期研究与开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面向智能手机、网联汽车、物联网推 出了一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主要有:适用于智能手机、无人机、机器人、智能相机、VR/AR 等智能终端的定制化专属智能操作系统解决方案;面向汽车厂商和 Tier1 提供智能座舱解决 方案及工具产品;推出 TurboX 物联网开放智能大脑平台,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面向边缘 计算推出物联网开发框架平台 TurboX Edge Platform。

1.2 多元业务协同发展,公司经营状况良好

公司业务持续稳定发展,营业收入与利润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营业收入上,公司营收由 2015 年的 6.15 亿元增加到 2020 年的 26.28 亿元,年复合增速为 33.7%;2021 年前三季度,公 司实现营收 26.72 亿元,同比增长 49.5%。

新技术新产业中科创达(中科创达深度研究报告)(1)

利润方面公司归母净利润由 2015 年的 1.17 亿 元增加到 2020 年的 4.43 亿元,年复合增速为 30.5%;2021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利润 4.50 亿元,同比增长 54.2%;公司利润仅 2017 年出现下滑,当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35.1%, 系新业务智能汽车和智能物联网投入较大所致。公司营收和利润的增长主要得益于软件行业 快速发展,公司智能软件、智能汽车、智能物联网业务量明显增加。

全球化布局成效显著,国内外营收占比约为 1:1。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子公司及研发中心 分布在全球 30 个地区,可以为全球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技术服务和本地支持。从营业收 入来看,各地区营收增速基本与公司总体营收增长保持同步,2020 年中国大陆、欧美、日 本、其他地区营收占比分别为 56.2%、22.1%、15.3%、6.4%,国内外营收占比约为 1:1。

公司费用管控良好,高研发投入提高公司竞争力。公司上市以来费用管控良好,三费合计由 2015年的 33.26%下降至2020年的 29.68%;其中销售费用由 2015 年的3.37%增加至2020 年的 4.15%,总体保持平稳;管理费用由 2015 年的 30.52%降低至 2020 年的 25.29%,呈 逐年下滑趋势;财务费用由 2015 年的-0.63%微增至 2020 年的 0.24%,波动较小。公司属 于高科技企业,全球范围内共有 8500 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超 90%;2018-2020 年公 司研发费用保持较快增长,研发费用率保持在 14%以上,高研发投入有助于提升公司在智 能手机、汽车、物联网领域的竞争力。

新技术新产业中科创达(中科创达深度研究报告)(2)

1.3 定增募集资金加码研发,助力公司长远发展

定增募集资金 17 亿元,用于研发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智能驾驶辅助系统、5G 智能终 端认证平台、多模态融合技术和中科创达南京雨花研究院建设项目。2020 年 2 月 24 日, 公司发布《2020 年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拟募集 17 亿元用于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研发 项目、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研发项目、5G 智能终端认证平台研发项目、多模态融合技术研发 项目和中科创达南京雨花研究院建设项目。2020 年 8 月 11 日,公司完成定增,发布《创业 板非公开发行股票 新增股份变动报告及上市公告书》,本次非公开发行新增股份 20,652,110 股,于 2020 年 8 月 12 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二、5G 技术快速发展,带动公司手机业务稳步增长

2.1 操作系统核心提供商,连接产业链上下游

公司为芯片、智能终端、元器件、应用软件厂商和运营商提供手机操作系统产品与服务。 公司作为操作系统产品和服务提供商,拥有领先的智能终端解决方案,能够为客户提供优质 的工程技术服务和全方位的技术咨询。与芯片厂商(高通、华为、arm、三星半导体、瑞萨、 Inter 等)、手机厂商(华为、Oppo、VIVO、小米、三星等)、元器件厂商(东芝、豪威科 技、舜宇等)、运营商(ATT、威瑞森、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应用软件厂商(腾讯、百度、 阿里、支付宝等)优质企业展开合作。

公司智能终端解决方案包括智能终端软件差异化、运营商定制化与认证、自动化测试、系 统升级 FOTA、硬件设计和 Camera 一站式,覆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智 能手表、腕投等)等终端产品。软件研发则完全覆盖内核驱动程序集成、框架优化、运营商 认证实现、安全增强、新设计的用户界面、上层应用定制化等重要环节。

2.2 5G 渗透率提高 产品高端化,为手机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传统智能手机 2017 年迎来拐点,出货量逐渐回落。智能手机出现以来,整个市场快速扩张, 根据 IDC 和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2012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 7.25 亿台,到 2016 年已达到 14.71 亿台,实现出货量翻了一番,在 2017 年达到最高点 14.72 亿台。随后几年 一直至今,智能手机市场处于相对饱和状态,出货量有所回落,2020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 量为 12.92 亿台,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变化与全球类似,2020 年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 3.26 亿台。

5G 手机渗透率迅速提高,2021 年 8 月达到 73%。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20 年我国 5G 手 机出货量 1.63 亿部,占当年出货量的 52.9%;2021 年 1-8 月,5G 手机出货量 1.68 亿部, 同比增长 79.7%,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 74.1%。分月度数据来看,5G 手机渗透率逐步提升, 2021 年 7 月渗透率达 80%,随后有所回落,2021 年 8 月渗透率为 73%,但仍保持在 70% 以上。

手机单机价值量提高,5G 应用创新趋势下单机软件和操作系统价值量有望随之提高。尽管 2020 年受到疫情影响,智能手机出货量呈下降趋势,但从 IDC 及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不同 价位智能手机出货占比可以看到,0-300 美元手机占比下降较快,300-400 美元、400-500 美元、500 美元以上手机占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随着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在智能手机上 的消费投入意愿会有所增加,高端智能手机仍然会是发展趋势。软件、操作系统是手机的核 心竞争力之一,手机的高端化必然会带动软件、操作系统价值量的提升。

2.3 与头部厂商深度合作,共享手机行业发展

全球手机品牌集中度不断提高,2020 年 CR5 达到 70%。从行业集中度来看,智能手机行 业集中度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2015-2020 年全球智能手机 TOP5 品牌出货量合计占全球 智能手机出货总量的比重从 51.5%提升到 70.2%,我国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市场 TOP5 品牌 市占率从 59.7%提升到 96.5%。受华为被美国制裁影响,2020 年全球 TOP5 品牌市场集中 度有所下降,随后国产品牌迅速填补空白,2021 年 Q2 全球 TOP5 品牌为 Apple、Samsung、 Xiaomi、OPPO、Vivo。

公司与头部终端企业保持深度合作,提供全栈操作系统技术产品。在 5G 市场的发展和演进 过程中, 在包括兼容性、协议、认证、功耗、稳定性、射频天线等技术领域带来了大量的研 发需求, 并且由于 5G 带来的研发复杂性,进一步提高了手机行业的技术门槛。公司凭借全 球领先的全栈式操作系统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为头部智能手机企业提供服务,包括华为、 OPPO、VIVO、小米、三星、传音、一加、索尼、夏普、富士通、摩托罗拉、联想、TCL 等。在核心客户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公司智能手机终端业务的增长。

自中科创达公司建立起,就与移动终端产业链顶端的芯片公司高通形成了战略合作,包括 QRD(Qualcomm ReferenCE Design)手机的联合开发,建立联合实验室,对中国移动终 端厂商进行深入支持,对 IHV 元器件进行联合认证,共同打造智能硬件(loE)平台。

联合实验室:2010 年,中科创达与高通签约建立联合实验室,共同为中国手机厂商提供技 术支持,并对 IHV 元器件提供预测试和认证。近 200 名 CE 工程师,为超过 120 家手机厂 商进行常年的技术支持工作,帮着这些厂商解决基于高通平台开发智能手机过程中的各类问 题。联合实验室每年处理 4.5 个以上的请求,并达到 97%的服务满意度。在北京、深圳和 上海建立的高规格手机测试实验室,已为 130 家元器件厂商的 1500 种元器件进行了认证测 试。

新技术新产业中科创达(中科创达深度研究报告)(3)

5G 手机更新换代带来终端手机厂商应用创新,公司收到终端厂商收入大幅提升。2016 年 公司智能手机业务营收 6.58 亿元,2020 年增加至 11.62 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 15%,2021 年 Q1-3 营收 10.55 亿元,同比增长 26%。芯片业务 2020 年营收 3.52 亿元,同比增长 2.5%, 2021 年 H1 营收 2.2 亿元,同比增长 6.5%;随着 5G 加速渗透,5G 手机出货量逐渐攀升, 公司终端业务发展较快, 2020 年营收 7.13 亿元,占比达 30.24%,同比增长 72.6%,2021 年 H1 营收 4.85 亿元,占比达 66.6%,同比增长 57.2%。

新技术新产业中科创达(中科创达深度研究报告)(4)

三、软件定义汽车,智能汽车业务前景广阔

3.1 以操作系统为基础,智能座舱 智能驾驶 Kanzi“三驾马车”拉动汽车业务高速发展

中科创达为底层车载 OS 系统的二次优化与定制,是唯一拥有同时拥有 linux 和 QNX 系 统定制化软件开发能力的厂商。汽车软件底层需要操作系统将芯片、硬盘、内存等硬件资源 做合理分配,支撑应用软件开发。车载 OS 是支撑智能驾驶、车联网、车载娱乐等功能模块 的平台。

目前主流的底层车载 OS 主要有黑莓的 QNX、微软的嵌入式计算平台 Window CE以及基于 Linux 开发的各类操作系统。在底层操作系统之上,各车厂需要针对自身产品和硬 件部署定制化的对底层进行二次开发与优化,目前国内针对操作系统定制化的第三方解决方 案供应商主要有 BAT 旗下产品以及中科创达等。

公司自 2013 年开展汽车业务,确立了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以及工具链 解决方 案和服务的布局。公司的汽车产品包括智能互联驾驶舱、KANZI®、智能混合仪表、TSRunner 自动化测试台架、DMS 安全驾驶方案、Serround View 车载全景环视、MRVS 电子后视镜、 信息娱乐系统软件平台、Linux 信息娱乐系统平台和车载开发套件;汽车解决方案包括车辆 总线解决方案、信息娱乐系统安全解决方案和智能网联汽车 FOTA 解决方案。

中科创达智能网联汽车解决方案为智能汽车 OEM 提供从操作系统开发、核心技术授权到应 用定制的全方位数字座舱软件技术服务和产品,涵盖信息娱乐系统、智能仪表、ADAS 和影 音集成等方面。自 2013 年以来,中科创达凭借多年的操作系统优化技术、卓越的 3D 引擎、 机器视觉、语音和音频技术,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了极具科技感和个性化的智能驾驶体验。 目前,已有超过 100 家智能汽车厂商采用了中科创达的智能驾驶舱产品和解决方案。

公司拥有全球领先的 HMI 软件 Kanzi,目前全球市占率超 50%。2016 年公司收购芬兰 HMI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厂商 rightware,其产品 Kanzi 拥有 UI 增强框架、类似游戏引擎渲染 能力、与安卓深度集成,能够加速 HMI 团队开发、提升车辆软件堆栈、拓展开发范围。目 前公司是全球领先的HMI设计平台专利汽车软件开发供应商,结合公司系统定制开发技术, 能为下游客户提供更好的汽车解决方案。

新技术新产业中科创达(中科创达深度研究报告)(5)

4.2 物联网行业大发展,智能终端与工业物联网前景广阔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有序发展。随着 5G 的不断普及,国内为了推动智能 网联汽车的发展,从中央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打通 汽车、通信、交通等各方面关联方,推动协同发展。

智能网联汽车销量、渗透率均稳步提升。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数据,2016 年我国智 能网联汽车销量为 146 万辆,2020 年增加至 1306 万辆,年平均增长率为 73%,新车型渗 透率也由 5%增加至 52%;2018 年全球智能汽车出货量为 3514 万辆,2020 年增加至 5649 万辆,年平均复合增长率为 26%,预计 2025 年出货量为 9323 万辆,2020-2025 年年复合 增长率为 10%。

2020 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为 2556 亿元,未来将保持两位数增长。随着智能网联 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汽车领域正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战略高地,我国智能汽 车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车联网汽车的数量不断增加,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规模预计也 将呈现连续增长趋势。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数据,2016 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 模为 792 亿元,2020 年增加至 2556 亿元,年平均复合增长率为 34%,预计 2026 年我国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将达到 5859 亿元,2020-2026 年年复合增长率为 15%。

智能座舱市场空间广阔,2030 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智能座舱市场。根据 IHS Markit 的统计数据,预计到 2030 年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将达到 681 亿美元,届时,国内的市场规模 也将超过 1600 亿元;中国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将由当前的 23%上升至 37%左右,是全球最 主要的智能座舱市场。分产品来看,车载信息娱乐系统、驾驶信息显示系统将成为智能座舱 中规模最大的两部分,占比超 60%。

新技术新产业中科创达(中科创达深度研究报告)(6)

软件是汽车实现“新四化”核心要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 提出,以数据驱动的“软件定义”正在成为融合应用的显著特征,通过软件定义硬件、软件定 义存储、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系统等,带来更多的新产品、服务和模式创新,催生新的 业态和经济增长点。软件是实现汽车网联化、自动化、电气化和共享化等创新的核心推动要 素。

中央 EE 框架奠定软件定义汽车基础。当前,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总体呈现分布式 ECU 架构向域控制器 EE 架构发展,最后演进成中央集中式 EE 架构。 传统汽车采用的分布式 EE 架 构,因计算能力不足、通讯带宽不足、不便于软件升级等缺点,不能满足现阶段汽车发展的 需求。新一代中央集中式 EE 架构是“软件定义汽车”重要的硬件基础,能极大缩减整车上的 ECU 数量,同时实现域内算力有效利用,核心计算性能大幅提升,复杂功能开发难度大幅 下降。

随着汽车“新四化”发展,软件在汽车整车制造中的重要性大幅提升。从软件代码量对比 来看,目前,高端车辆软件代码已经达到 1 亿行,高端汽车中的代码量远多于 PC 和智能手 机操作系统,且呈指数级增长中。横向来看,常见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安卓的代码量为 1300 万行,PC 操作系统 Windows Vista 为 5000 万行,而一辆高端汽车的代码量可达 1 亿行。 根据亿欧智库的统计数据,2015-2025 年汽车中代码量有望呈指数级增长,其年均复合增速 约为 21%。

新技术新产业中科创达(中科创达深度研究报告)(7)

3.3 收购小而美科技公司,与产业链核心企业深度合作,全面布局汽车软件

看重技术点和商业落地,并购“小而美”科技公司。公司的投资方向在汽车和物联网领域,具体集中在视觉算法、自动驾驶、物联网中的软硬一体方案等。投资看重技术点,综合考虑 研发能力和产品延伸;看重项目落地,即商业应用和落地盈利。

公司先后收购了北京爱普新 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车载娱乐系统)、北京慧驰科技有限公司(车载娱乐系统)、芬兰 Rightware 公司(智能汽车人机交互界面和引擎业务)、海外公司 MM Solutions AD(图像 视觉技术),实现了从手机智能软件向智能汽车产业的转型,并于 2020 年 12 月收购辅易航 (ADAS),持续发力自动泊车领域。收购公司与母公司保持业务协同,产品仍在不断更新。 royalty 中 Kanzi 的占比达到了 30%,Kanzi 等尖端产品打开某地区或某企业市场,接着会 有后续其他产品上的合作。我们认为,通过收并购等投资,公司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技术 积累更进一步,不断扩大自己的产品生态。

辅易航成为公司智能驾驶版图中的重要部分。辅易航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自主泊车领域公司, 核心技术过硬,2018 年底已成功开发出自动泊车系统,并在量产车型试验成功。并购后, 公司将继续发力智能驾驶模块,在自动泊车、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技术积累更加深厚。我们认 为,随着自动泊车、低速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公司智能驾驶板块收入有望不断扩大。

高通在智能座舱领域行业领先。本届 CES 展会上,宝马(第八代 iDrive 系统,计划搭载车型 21 年中国上市)、奔驰(新一代 MBUX Hyperscreen 车机系统,集成 AI 人机交互功能)、通用 (全新一代 VIP 智能电子架构,计划 5 年内覆盖全部凯迪拉克车型)等车企纷纷发布新一代 智能系统。

新技术新产业中科创达(中科创达深度研究报告)(8)

而芯片方面,高通、德州仪器、瑞萨、NXP 等主流汽车电子芯片厂商均基于 ARM 架构。竞争格局方面,凭借相比于传统汽车芯片杰出的性能,高通晓龙 820A 芯片成为智能 座舱领域行业标杆。而高通最新发布的晓龙 8155p 采用 7nm 制程,性能约在 820A 的 3 倍以 上,功耗降低 1/4,竞争力与市场份额有望将不断提升。(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高通搭建自动驾驶平台 Snapdragon Ride,收购维宁尔,全面布局智能驾驶领域。高通自 动驾驶平台 Snapdragon Ride 将于 2022 年投入商用部署,支持多层级的 ADAS(先进驾驶 辅助系统)/AD(自动驾驶)功能。从安装于汽车风挡的 NCAP ADAS 解决方案(L1 级别), 到支持有条件自动驾驶的主动安全(L2/L2 级别),再到全自动驾驶系统(L4 级别),全面 覆盖自动驾驶领域。

Snapdragon Ride 以高算力(700TOPS)、低功耗、优散热为汽车制造 商和一级供应商提供卓越的平台,也能通过灵活的可扩展性与软件生态,让自动驾驶解决方 案的定制更丰富多样。维宁尔打造的 Arriver 视觉感知和驾驶策略软件栈的 SoC,解决从 NCAP 到 L2 级 ADAS 日益增长的复杂需求。2021 年 8 月,高通宣布收购维宁尔,这将补 强高通在自动驾驶方面的能力。

整机厂关注差异化,科技巨头关注规模化,偏定制型厂商有望充分受益行业景气。从整车 厂角度,若汽车智能化的功能全部使用科技巨头标准化产品,那么在市场中只剩下价格竞争, 而根据标准化产品结合自身产品策略进行差异化定制,才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

从科技巨头 角度,华为主要关注自身鸿蒙 OS 生态,实现“1 8 N”的万物互联战略,阿里、腾讯则主 要关注智能汽车中功能与原有产品生态结合。我们认为,从整车厂与科技巨头针对智能网联 汽车的核心诉求有一定差距,公司深耕嵌入式领域多年,专注于芯片与操作系统适配与差异 化开发,技术积淀丰厚,标准化技术积累可为客户实现新产品高效开发,发展前景广阔。

四、万物互联时代,智能物联网业务大有可为

4.1 端、边、云全面协同,为物联网应用提供一站式技术服务

公司面向智能物联网市场推出TurboX智能大脑平台产品以及TurboX Cloud智能物联网云 平台产品,为客户提供物联网应用开发的标准化产品及一站式技术支持服务。其中,TurboX 智能大脑平台产品是包括了核心计算模块 SoM、操作系统、算法以及 SDK 的一体化解决方 案。TurboX Cloud 智能物联网云平台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分别是:设备管理平台、FOTA 平台、应用赋能平台和数据分析平台,该平台产品为客户提供完整的物联网端到端应用解决 方案。智能物联网的业务模式以商品销售为主。

公司以核心计算模块 SoM 服务于下游较为分散的物联网应用场景,形成了 SoM 模块的规 模化出货。除面向渠道客户提供通用型功能的 SoM 核心板外,公司亦面向细分领域客户提 供差异化产品,主要包括机器人、VR/AR、智能 Camera、可穿戴设备、资产定位器、远程 视频会议系统等。主要客户包括全球知名的扫地机器人厂商、全球知名视频会议系统厂商、 JVC、优必选、全球知名的 AR/VR 厂商、全球知名互联网厂商以及国内知名终端厂商等。

新技术新产业中科创达(中科创达深度研究报告)(9)

物联网行业蓬勃发展,公司物联网业务发展势头强劲。2016年公司智能物联网业务营收1.28亿元,2020 年增加至 6.95 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 53%,2021 年 Q1-3 营收 8.26 亿元,同 比增长 80%。占总营收比重也不断提升,由 2016 年的 15%增加至 2020 年的 26%。随着 物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公司物联网业务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公司技术架构覆盖技术支持服务、App/Cloud、Framework、多操作系统支持、OS 内核、 硬件设计(PCBA、SOM)。技术支持服务包括定制化、集成/算法/应用开发、系统优化、 客户项目支持、模组认证、Linux/RTOS 支持;App/Cloud 包括 Control Station、Streaming、 MDM、MAM 等;Framework 包括 Algorithm、Optimization、Camera、Display、Security、 Control Engine 等;多操作系统支持包括 Android、Linux、tizen 等;OS 内核包括 Linux、 Kernel、RTOS、mbed;硬件设计包括 Schematic、Layout、ID/MD、RF、EMC/EMI。全 方位的技术支持提高了竞争力,公司物联网客户与合作伙伴包括高通、ARM、三星、百度、 腾讯、华为等企业。

TurboX Cloud 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分别是:设备管理平台、FOTA 平台、应用赋能平台 和数据分析平台。不同于一般的云平台,TurboX Cloud 专门针对物联网垂直领域的应用进 行了全面升级,面对不同的物联网开发和应用场景,四个平台都将发挥独特的作用,提供多 种支持方案。同时,结合 Thundersoft TurboXⓇ智能大脑平台,企业与开发者可以基于 TurboX 智能硬件开发平台、TurboX 核心计算模块与 TurboX Cloud 云平台快速开发物联网 端到端应用。

中科创达能真正做到物联网应用开发的一站式技术支持。目前,TurboX Cloud 凭借其高效便捷的设备管理能力、出色的流程引擎能力、灵活的云服务架构、卓越的数据处 理能力以及坚实的 FOTA 能力,已经成功助力中国汽车产业、韩国移动互联产业、美国智能硬件产业以及国内智能硬件产业等来自智能工业、智能家居和智能硬件等物联网不同领域 的企业成功实现优质的设备管理、数据管理、在线设备升级等工作。

EB5 边缘智能站具有强大的 AI 算力和视频解码能力,重现视频原貌,实现端侧设备智能化 升级。支持远程算法及应用部署,使海量视频数据能够通过边缘 AI 进行实时决策和推理, 并将结构化数据上传至云端,实现端边云有效协同。内置边缘操作系统提供丰富的行业应用 组件,使 EB5 边缘智能站更好应对智能楼宇、智慧工业、智慧零售、智慧医疗、智慧交通、 智慧城市等边缘场景数字化升级需求。

4.2 物联网行业大发展,智能终端与工业物联网前景广阔

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有力推动物联网行业发展。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 合的产物,通过对人、机、物的全面互联,构建起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 新型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是数字化转型的实现途径,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力量。近 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应用物联网技术来促进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方式向智能化、精 细化、网络化方向转变,这对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信息化水平、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 务水平、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 要意义。

新技术新产业中科创达(中科创达深度研究报告)(10)

物联网应用不断进入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电网、智慧农业等行业,带动了物联网终 端的增长。据中国信通院《物联网终端安全白皮书》数据,2020 年全球物联网终端为 130 亿个,预计 2025 年达到 250 亿个,年复合增长率为 14%,工业物联网终端将引领整体连 接数增长,2025 年达到 140 亿个,占比 56%。据中国信通院《物联网白皮书》数据,2020 年我国物联网连接数 42 亿个,预计 2025 年达到 80 亿个,年复合增长率为 13.7%,届时工 业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 49 亿个,占比 61%。

下游终端:

扫地机器人:据《2021 年扫地机器人市场发展白皮书》统计数据,2013 年-2018 年,国内 扫地机器人行业增速迅猛,市场销售额由 8.4 亿元增长超过 10 倍至 86.6 亿元,年复合增长 率达到 58.66%。2019 年,扫地机器人遭遇消费寒流,销售额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 8.7%。

2020 年,在技术迭代、产品升级等的刺激下,扫地机器人市场再创新高。根据百睿智库统 计数据,2020 年国内扫地机器人销售额达到 94 亿元。同时,根据《2021 年扫地机器人市场发展白皮书》数据,2020 年扫地机器人行业前三家头部品牌占据线上市场约 69%的销售 份额,其中科沃斯以 43.8%的线上销售额份额稳居行业第一;而在线下市场,科沃斯销售额 占比达到 78.2%。我们认为,当前扫地机器人产品尚未定型,仍处于技术进步的上升周期, 研发优势与专利壁垒仍是企业核心竞争优势,行业长期成长空间广阔。

新技术新产业中科创达(中科创达深度研究报告)(11)

VR:VR/AR 产业链主要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其中硬件主要包括芯片、传感器、显示器 件等;软件分为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涉及到的主要公司 CMOS 厂商包括豪威科技(韦尔 股份), 代工以及光学零组件模组包括歌尔股份、舜宇光学、联创电子、立讯精密、水晶光 电、永新光学、宇瞳光学、联合光电、利达光电、福晶科技、欧菲光等,存储包括兆易创新、 芯片包括北京君正、全志科技等,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利亚德等。 政策利好及技术革新推动下,中国 VR/AR 市场将迎来飞速发展。

2018 年 12 月 25 日,工 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 2025 年, 我国应掌握虚拟现实关键核心专利和标准,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虚拟现实骨干企 业的目标。另外,5G 通信技术将推动 AR/VR 技术的大规模落地,5G 带来的高速通信将减 轻硬件的运算负担、提高 AR/VR 设备的视觉处理效率和追踪精确度、提供低时延的用户体 验。

智能无人机行业高速发展,工业智能无人机将成为未来增长点。根据产业信息网的统计 数据,2013 年我国智能无人机市场规模为 34.1 亿元,2020 年增加至 257.1 亿元,年复合 增长率达 33%;预计 2027 年达到 1387 亿元,2020-2027 年年复合增长率为 27%。相比军 事领域,工业级智能无人机市场拓展难度相对较低,市场容量也更为广阔,无人机相关企业 在工业级智能无人机市场的产品研发和市场开发方面能够凭借前期积累的市场经验进行快 速发展。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工业级智能无人机市场规模增速有望保持较高增速发展。

公司多点布局,赋能下游多类终端,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公司推出的智能物联网云平台 Turbox 面向下游多种智能物联网终端,基于高性能的芯片,针对特定终端设计定制化的系 统方案。目前公司已推出 VR/AR、智能相机、机器人、无人机等智能终端的系统解决方案, 合作伙伴包括科技巨头百度、腾讯、华为,VR/AR 企业亮风台、蚁视,无人机企业零度智 控、零零无限等。我们认为,公司拥有智能操作系统核心技术,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赋能 下游多个细分领域,未来在 5G 万物互联时代,该项业务有望持续快速增长。

新技术新产业中科创达(中科创达深度研究报告)(12)

工业物联网:

工业物联网兼具技术突破和商业落地场景,潜力巨大。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 代表的数字技术已经全面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数字科技将进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 织,不断构建万物互联。2020 年政府报告提出的“两新一重”建设,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 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相融和,构建万物互联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我们认为,物联网行业的 发展将持续看好,其中工业应用端面向体量巨大的工业领域,切实提升工业效率,拥有巨大 潜力。

技术突破加快,工业物联网即将迎来爆发。电网需求量的快速上升以及线路复杂度的快速增 加,能源物联网领域迸发海量需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等相关技术的创新使得电网向 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无人驾驶领域的热点驱动,使得感知层的传感器和 MCU 板 块,传输层的射频模组和通信模组板块,平台和应用层的工业互联网和车联网板块等相关技 术不断突破并得到成熟。我们认为,工业物联网技术的创新突破将提速,同时会继续向各工 业细分门类蔓延,最终使工业和物联网共生。

公司处于产业链上游,技术赋能需求大。工业物联网的本质和核心是通过工业物联网平台把 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密地连接融合起来。工业物联网产业链较长, 上游通过软、硬件实现工业大数据的收集等功能;中游为平台;下游为工业企业,任何单一 层次或企业无法实现全产业链通吃。其中公司处于产业链的上游,目前已同亚马逊等巨头合 作,去帮助工业领域的客户实现真正的商业化落地、物联网整体的构建、整合云端等,并和 亚马逊、施耐德电气联合发布了工业视觉平台,实现工厂监测。我们认为,公司在工业物联 网领域拥有较好的技术积累和实践经验,技术赋能需求将持续扩大,相关订单将呈现快速 增长趋势。

五、盈利预测

盈利预测及假设

收入及毛利率假设: 智能软件:智能软件业务与芯片厂商合作稳定,受益于 5G 换机潮带来的量价齐升;工业软 件的发展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量。我们预计 2021-2023 年公司智能软件业务营收为 14.24/17.65/21.54 亿元,同比增长 23%/24%/22%,毛利率稳定在 48%水平。(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智能汽车:1)智能座舱方面,随着智能座舱行业规模的不断提升,叠加单车软件价值量的 增加,我们预计未来 3 年 CAGR 在 50%以上。2)Kanzi 方面,公司自 2016 年收购 Rightware 以来,Kanzi 市占率由 20%提升至 50%,随着 Kanzi 与公司汽车业务的有机结合,我们预 计市占率将继续保持增长,未来三年 CAGR 在 18%左右。3)自动驾驶方面,公司通过收 购辅易航切入泊车领域; 2022 年高通 Snapdragon Ride 将投入商用,公司作为高通深度 合作伙伴,将充分受益于高通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布局,我们预计公司自动驾驶业务 2022 年 初具规模,2023 年开始放量。综上所述,我们预计公司汽车业务 2021-2023 年的营业收入 分别为 12.44/18.26/26.28 亿元,同比增长 61.4%/46.8%/43.9%,毛利率为 56%/57%/58%。

智能物联网:公司物联网业务覆盖无人机、智能相机、AR/VR、机器人等领域,受益于下游 需求旺盛,我们预计 2021-2023 年物联网业务营业收入为 11.13/16.69/23.37 亿元,同比增 长 60%/50%/40%,毛利率为 26.5%/26.8%/27.0%。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智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