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明月思念爱人的诗句古诗(爱上唐诗秦时明月汉时关)

借明月思念爱人的诗句古诗(爱上唐诗秦时明月汉时关)(1)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是中国诗歌史上绝无仅有的灿烂之花。此前没有,迄今一千五百年也没有,今后会不会出现还很难说,大概是永远不会再有了。

“边塞诗”风格雄奇朗健、奔放昂扬又质朴自然,它是与强大的“开天盛世”相表里的文化现象,它体现的不仅是一种美学精神,一种生存态度,更有一种与自我及天地若合一契的世界观。

宋词虽然也有“豪放派”与“婉约派”的区别,但在文学气质与基调上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载《收获》2021年第二期114页《渔阳鼙鼓何处来》作者:陈福民)

已经写完了这篇,读到《收获》上的这段文字,我把它引在前面,以示敬意。

王昌龄乃“七绝圣手”,且这首诗又被后人推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何以这般?需要我们仔细去品。

第一句,互文见义。秦汉时代的明月与雄关,不仅让人联想到那样一幅苍凉的图画,且能联想到那一部苍凉的历史。从秦汉到今天,中国有多少道雄关,要多少年,多少将士一批又一批,一年又一年地戍守、作战、厮杀…… 这又牵动着多少家人、思妇的心…… 更可悲者,有多少人,是“万里长征人未还”呀。

如今的月亮,还是秦汉时的月亮,关口,也还是那个关口,戍卒也还须戍边。并且,当今的边患,仍无异于秦汉时的边患……于是,“但使龙城飞将在” (龙城,即庐龙城,今河北喜峰口一带,为汉右北平郡所在。

《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不教胡马度阴山” 。

这是对良将的殷殷期许,而引出李广,又让人联想到李广的遭遇……

这诗悲壮、苍凉,也让人心酸。

从有第一个人对剩余的物品说:“那是我的” 开始,人类便有了私有制。而部落与部落、族群与族群之间的争夺,便从此开始。(也许更早,今天看动物之间就是如此,领地意识,自然是一切生物之习性)。

但“文明世界”,就该如此么?我似乎突然明白,为什么有人说“一切战争都是罪恶”了……多少年来,民族之间,国与国之间征战不断。而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抢夺,自古亦然。

自鸦片战争以来,就像再大的食草动物,也总是要受食肉动物攻击和欺负一样一一中国,受尽了西方列强及东亚倭寇的欺侮。

所以,对于后世有些学者责备汉武帝“穷兵黩武,大征凶奴”,我是不以为然的。对那种屡屡犯边的游牧民族,怎可以不征?就像一头大象,对频来滋扰的狼豺辈,何得不出击!

即如今,这世界。依旧是丛林法则。中国一一这头狮子,睡着时,那些豺狼虎豹,都欺负到了你头上;而当你醒来,它们又十分害怕,千方百计地阻扼你、试探你、骚扰你……

唉!祖宗留下的江山,960万平方公里的老大中国呀,有小桥流水,亦有大漠孤烟,多少道关口,都需要上下一心,军民合力驻守。

这个把家园看得比命还重,骨子里最是安土重迁的民族,早已把万道雄关,万里长城,构筑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一一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

到了最危险时候……

边塞安宁,百姓安康,永远是中华民族不变的信仰。

我深爱着一一

我的国歌:《義勇軍進行曲》

借明月思念爱人的诗句古诗(爱上唐诗秦时明月汉时关)(2)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作者简介:

诺鸫。 高中语文教师。现已退休。 一半塞北,一半江南,喜骏马秋风,爱杏花春雨。

浸染于古诗词多年,喜读诗书,偏传统古典文化艺术。

【脑动读书】签约作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