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十大未解之谜 蔡根谈资治通鉴

接上篇(此篇较长,不过比较有意思,希望大家耐心读完),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资治通鉴十大未解之谜 蔡根谈资治通鉴?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资治通鉴十大未解之谜 蔡根谈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十大未解之谜 蔡根谈资治通鉴

接上篇(此篇较长,不过比较有意思,希望大家耐心读完)

赵简子的儿子,一个是伯鲁,为兄,一个是无恤,为弟,赵简子犹豫不知道该立谁为继承人,就用两片竹简,刻上训诫的话,分别给两兄弟,交代说:“上面的内容要牢记”,三年后他问两个儿子的内容,伯鲁张口结舌,答不上来,问竹简在哪里,也说丢了,而无恤则背诵如流,问竹简在哪里,马上从衣袖里拿出来,一直随身携带,于是赵简子认为无恤贤德,就立了无恤。

(蔡根谈解读:伯鲁就不贤德吗?未必!两兄弟的差异就是对父亲交代的事情的重视程度不同,更深一层的可能,是伯鲁身边缺少高人指点,而无恤身边有高人指点,和自身是否贤德无关,但权力的争夺就是这样,争来争去,其实争的就是领导人的一个看法,或者一句话而已!)

赵简子派尹铎治理晋阳,尹铎请示说:“您让我去,是搜刮钱财还是保家卫国?”赵简子说:“保家卫国”,于是尹铎到了晋阳之后轻赋税,增民生,赵简子对无恤说:“晋国一旦有变,你不要认为尹铎年轻,也不要嫌晋阳路远,一定要去投奔尹铎!”

(蔡根谈解读:领导者其实对很多事情都很明白,搜刮钱财,势必民心不稳,以民生为本,则民心所向,但是为何很多领导者还要继续搜刮?因为不得已,想维护统治,需要庞大的机构,需要大量的钱财,不搜刮,无法运转,但是不能都搜刮,不然连最后的立足之地都没有了!这是一个度的把握,也是统治者的智慧所在。)

智宣子去世之后,智襄子继位,就是上一篇讲到的智瑶(有才无德),又称智伯,有一天,智襄子和韩庚子、魏桓子在蓝台宴会,宴会期间,智伯屡次捉弄韩康子,又侮辱他的总管段规。智国听说后,劝智伯说:“激怒对方而不小心提防,恐怕要有大难!”智伯说:“什么大难?我就是大难,我不给人大难,谁还敢给我?”,智国说:“恐怕不是这样的,《夏书》上说,一个人屡犯过失,结下的冤仇不在明处,不能因为看不见就不加防备。君子以在小事上谨慎,才没有大患,今天您在一次宴会上同时羞辱对方君臣二人,让他们蒙羞,您还认为他们不敢报复,恐怕不大合适吧,就连黄峰蚂蚁都能害人,何况对方不是一个强大家族的族长和总管!”可智伯不听。

智伯要强占韩康子的土地,韩康子不愿意,段规就说:“智伯好利,而且刚愎自用,如果不给,他就会讨伐我们,不如给他,他得意忘形之后,必定找其他家族要地,如果别人不给,就会激起战争,那时候我们再见机行事。”

韩康子说行,于是就派使者,给智伯送上一个拥有一万户人家的城邑。

智伯大为高兴,果然又找魏桓子要地,魏桓子准备拒绝,他的总管任章说:为何不给?“他无故索地,当然不给。任章说:”他无故索地,诸家大夫一定害怕,我们给他,他一定更加骄横,他骄横而轻敌,诸家大夫就会因为害怕共同的敌人而联合,以联合之后对轻敌之兵,我看智伯命不久矣。《周书》上说,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您不如给他,让他骄横,然后我们就可以选择联盟来对付他了,为何要现在和他翻脸呢?“

魏桓子说好,也送了一座一万户人家的城邑给智伯。

韩家和魏家都给了,智伯很得意,又找赵襄子,指名两个城市,赵襄子拒绝,智伯大怒,率领韩、魏两家的军队攻打赵氏,赵襄子抵挡不住,想要撤退,问手下往哪里撤,手下说长子和邯郸,赵襄子说,长子县人民精疲力竭去修城,邯郸一直搜刮钱财,这两个城市的人民不会拥戴我,还是去晋阳,父亲在世时嘱咐我,有难就去晋阳。

智、韩、魏三家军队包围晋阳,并引水灌城,城淹到只剩六尺,连锅灶都沉入水里,生出了鱼虾,但人民还是没有背叛的意思。智伯视察水攻情况,感慨说:今日才知道水攻可以亡人之国啊!听了这话,魏桓子用肘碰碰韩康子,韩康子也轻轻踩踩魏桓子的脚,两人都想到了,水可以灌晋阳,也可以灌韩魏的主城。

智伯的谋士希(原字打不出)疵说:韩魏必反。智伯问原因,希疵说:”形势之必然,赵亡了,下一个就是韩魏,之前约定灭赵后三分其地,现在眼看就要胜利,但韩魏二人没有喜色,反而忧心仲仲,这不是要反,又是什么呢?“第二天,智伯把谋士的话告诉韩魏二人,二人说,这是敌人的离间计,是让您怀疑我们,我们怎么可能对到手的利益不动心,而去反对您呢?韩魏二人刚走,希疵就进来,问智伯怎么把他的话告诉了二人,智伯说你怎么知道,希疵说,他二人盯着我看,然后又快步离开,我就知道他们的心思了。但智伯依然不听,希疵为了避祸,就请求出使齐国,离开了。

赵襄子派张孟谈偷偷出城见韩魏二子,说,唇亡齿寒,今天智伯率韩魏攻赵,赵亡之后,就轮到你们了。二子说,我们也知道这个道理,就是怕事情没办成,反而泄露,招祸。张孟谈说,“谋出于二子之口,入臣之耳,有什么不放心呢?”于是三人商议停当,约好起事的日期,赵襄子派人深夜杀掉守堤的士兵,把水引去灌智伯的军队,智伯军乱,韩魏两军分从两翼夹攻,赵襄子率赵军从正面攻击,智伯军大败,于是杀了智伯,尽灭智氏之族,只有辅果(也就是之前的智果)一支得以幸存。

(蔡根谈解读:这一节,有几个高人,1、赵简子,深刻明白为君之道,明白搜刮与民心的度之所在,因此也救了自己儿子和家族;2、智国,只通过智伯对别人的羞辱,就知道要有大难临头,但他不如智果,不知改姓以避祸;3、段规和任章,这两人分别是韩氏和魏氏的家族总管,给族长的计谋如出一辙:先骄其心,然后联盟,见机行事,后来的事也确实如他们所料;4、希疵,通过分析和一线的观察,就得出韩魏要反的结论,同时敏锐的感觉到了自己的进谏已泄露,在自己的意见无法被接纳之后,果断离开避祸;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深通人性!懂人性的恶,懂事物的本质,了解本质之后,很多事情的发展和结果其实就已经很明显了,就像摆在桌子上一样清晰,我们在日常管理中也要多注意事物的本质,只有抓住本质,才能把事情的发展趋势看清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