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泌素测定和胃蛋白酶原二项区别(正确解读体检指标)
张斌,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306医院),消化内科
医研部医学科普中心 刘燕/崔彦 编辑
随着胃蛋白酶原Ⅰ(PGⅠ)、Ⅱ(PGⅡ)和胃泌素-17(G-17)逐渐被重视,目前这几项指标已经成为体检中必不可少的项目,用以在无症状人群中筛查可能患慢性萎缩性胃炎者及筛查胃癌的高风险人群。但对这2大类、3个指标,大家还是非常陌生,不知道其代表的真正含义,在此给详细说说,让您有所了解以减少不必要的恐慌。
体检指标: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原是胃蛋白酶的前体,根据其生化性质和免疫原性将其分成2个亚群,1-5组分的免疫原性相同,称为胃蛋白酶原I,主要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黏液颈细胞分泌;组分6和7被称为胃蛋白酶原II,除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黏液颈细胞分泌外,贲门腺和胃窦的幽门腺的黏液颈细胞以及十二指肠上段也能产生胃蛋白酶原II。
早期浅表性胃粘膜炎症会刺激主细胞,分泌PG、胃酸和胃泌素,所以在胃黏膜炎症早期,会出现PGⅠ升高,同时PGⅡ也有可能会升高,但此时以PGⅠ升高为主,因此PGⅠ/PGⅡ比例不会下降,甚至还会增加。
然后,慢慢地随着炎症进行性发展,出现胃黏膜萎缩,尤其是胃底、胃体黏膜萎缩,使得主细胞数量减少;同时,黏膜炎症反应本身也可造成主细胞损伤,进一步使得主细胞分泌功能受损,所以此时,PGⅠ会减低;另外,胃体黏膜萎缩还会引起胃窦部细胞的增生,PGⅡ分泌增加,因此PGⅠ/PGⅡ比值就会下降。胃黏膜萎缩越严重,PGⅠ/PGⅡ比值下降程度越厉害。
体检指标:血清胃泌素17(G17)
胃泌素是一种重要的胃肠激素,它主要由G细胞分泌。G细胞是典型的开放型细胞,以胃窦部最多,其次是胃底、十二指肠和空肠等处。在人体含量最多(约90%)、作用最为重要的则是胃泌素17。胃泌素17是反映胃黏膜结构和功能状态的指标之一,但是血清G17受H. pylori感染、性别、年龄、病变部位、PPI制剂、肾功能、糖尿病、恶性贫血等多种因素及疾病的影响, 所以应综合考虑, 全面评价,充分理解其指标的临床意义。
(1) G-17水平升高原因:胃体黏膜萎缩,胃酸分泌减少,对于胃窦G细胞的负反馈抑制减少,使G细胞分泌胃泌素增加,G-17水平升高。G-17的升高还可见于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类的强抑酸药物的患者,也可见于胃泌素瘤的患者。
(2) G-17水平下降原因:胃窦黏膜萎缩,G-17水平则下降;胃窦溃疡引起的胃黏膜破坏、胃窦外科手术等均可导致胃窦部G细胞数量减少、G-17分泌减少,从而引起血G-17水平的下降。
目前PGⅠ、PGⅠ/PGⅡ比值和G-17水平,只是反映了胃黏膜萎缩程度,对判断胃癌的价值并未得到确认。存在血清PGⅠ、PGⅠ/PGⅡ比值和G-17水平变化者,绝大部分是胃黏膜炎症,而非癌症,所以不要因此而忧心忡忡。
如果您体检中发现指标异常,请及时到医院就诊,由专业医生为您解读结果,必要时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镜等检查,来评估是否存在胃黏膜萎缩以及严重程度,并通过活检取得组织,进行病理学诊断,这才是“金标准”!
(配图来源于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