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到万物复苏的禁忌(惊蛰至万物长)
N海都记者 陈燕燕 罗丹凌
今天是惊蛰,这是春天的第三个节气。不知不觉,春已过半。
气象专家表示,惊蛰的含义是,此时节开始有雷,蛰伏的虫子听到雷声,受惊而苏醒过来,结束了冬眠。不过,其实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无声回升的温度。
惊蛰时节,气温多变,乍暖还寒,雨水增多,万物复苏。
倒春寒 “过山车”里要捂紧
“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
伴随着冷空气的到来,春雨也跟着来报到。4日,榕城下了一天的雨,最低气温跌至10℃以下,湿冷感十分强烈,但7日高温将冲至22℃,届时又将恍如初夏。
福建省气象局专家苏同华说,这个节气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此时,日照的时长明显增加,土地吸收了太阳光,快速增温,因此导致气温回升。
然而,这时回暖的气温并不稳定,总要让大家“坐”几趟“过山车”才能罢休。苏同华称,惊蛰时节,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仍很“威风”,气温波动比较大,容易“倒春寒”。因此,大家不要急于脱去厚重的衣物,还是多“捂”几天,小心感冒。
雨水多 冷暖空气的邂逅此时,北方的冷空气和暖空气相遇后,暖空气被迫抬升,形成了对流。这些暖气团上升至高空后,凝结成水珠,春雨便随之而来。一旦高空的水珠变成冰晶,小冰晶再逐渐长大,还可能下冰雹。
俗语说,“惊蛰不下雨,今年要饿死。”惊蛰是春耕开始的节令,这时雨水增多,对农民来说很重要。
春雷鸣 惊醒冬眠的虫儿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意思是春雷始鸣,惊醒了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苏同华解释,“雷”和强对流有关系。不同的两片云摩擦后,形成了正负电荷。一旦电荷超过了容量范围,就会把整个大气给击穿,也就是我们肉眼看见的雷。
【养生秘笈】
惊蛰吃了梨 一年都精神?惊蛰时节,气温变化幅度较大,乍暖还寒。福州市中医院医生杨宇提醒,此时容易风热感冒、发烧、咳嗽等,市民要注意多喝水。
俗语说,“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这种说法靠谱吗?
对此,杨宇说,吃梨可以生津止渴、润肺止咳,很适合春季。但梨性寒,不宜一次食用过多,脾胃虚寒的人不宜食用生梨,可蒸熟后食用,或煮水食用。
而养生方面,要“一少两多”。
杨宇提醒,春季肝气旺,容易伤脾,要少吃酸,多吃甘味食物,比如用山药、大枣熬粥,还可适当多吃能生发阳气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芥菜等。
此外,春天要多运动,才能振奋身体的阳气,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当然,目前正在防疫期间,市民出门别忘了戴口罩,而且运动时要保持一定距离,别扎堆活动。
【冷知识】
惊蛰原叫“启蛰”惊蛰,这个节气最初的名字叫作“启蛰”。而据有关记载,为避开汉景帝刘启的名讳,“启蛰”在汉代时被改为“惊蛰”。
按照我国最早的天文历法著作《夏小正》的解释,启蛰,言始发蛰也。无论是启、是发,都是一个温和的渐变过程,后来的“惊”,体现的是瞬间的突变。也许正是这个“惊”字,启发了关于雷声终结蛰伏的演绎和解读。
伴随着春雷的打响,荒芜冬季的倦怠和晦涩也随之结束,整个人间迈向生机勃勃、风光旖旎的春季。
而雪融草青以后,樱花、喧闹、平安也一定都会纷至而来。
我们盼望的春天不只是季节,更是希望。
编辑:郭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