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驻岛守边的故事(日夜不休看顾家园)

07-17 06:26 长江日报-长江网

关于驻岛守边的故事(日夜不休看顾家园)(1)

长江日报-长江网讯 11日,洪峰将袭,武汉天兴洲于傍晚主动行洪,457位村民转移,交通阻,水电断,江水灌。26平方公里沙洲一夜寂寞冷。7月12日23时,长江洪峰果然来袭,长江干流汉口站洪峰水位28.77米。

“孤岛”浮水,激流环绕,留守的30名党员群众日夜不休,驻堤、巡查,成为村民的“眼睛”,看顾家园。

16日,武汉战疫“重启”百日,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乘船登洲,进入中心城区唯一封锁的区域,探访江心浮洲的勇者。

关于驻岛守边的故事(日夜不休看顾家园)(2)

(图为7月16日,江水漫过的天兴洲上,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随天兴洲巡防人员乘船探访。)

■ 巡“水上森林”,镰刀开路木舟“跳绳”

江似黄丝带,岛如碧玉簪,迎风猎猎作响的党旗,是江心孤岛的一抹亮色。

7月16日8时30分,41岁的天兴乡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傅建军擎旗行船。此前,他已连续坚守4天,只回家暂休一夜便再度驰援。

傅建军眼前的江心绿岛,正“泡”在长江里,堤内江水静如湖泊。双目所及,电线杆只留下“笔尖”,曾经抬头仰望的“环堤路”蓝色路牌,现在要低头避开。

“天兴洲原本的村湾道路消失,新的水上森林跟大型迷宫一样。”傅建军介绍,主动扒口行洪后,留守者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开辟一条全新的水路。

水上是生长茂盛的树林,一开船,树枝迎面扑来,扇脸,左右开弓;水下是打结的电杆线缆,螺旋桨容易缠住电线,小船动辄困在半途。第一条水道是大家用镰刀砍出来的。

船只是向村民临时借的,“成色”不齐。傅建军驾驶的是一艘老旧的木船,轻微渗水,船舷上爬满了水蟑螂,稍微挪动便能引起船身颠簸。

静水行舟,看似安全,实则危机四伏。行至复兴村党群服务中心附近,木船需要跨越一簇水中线缆。竹竿压线,船头轻松驶过,等船腹过线时,船体被线缆挂住,顿时“悬空”,进退两难。

傅建军急忙与伙伴紧贴船舷,俯身压线。船尾舵手也到船头加压,这才通过线缆,完成了一次水上“跳绳”。

这一日,这只小船将在洲内至少巡查4趟,1趟约2个小时。

洪山区天兴乡人大主席郭爱华介绍,天兴洲巡洲队目前共有30名队员,分成4个小队,巡查外围堤防和内部村湾,防止市民误入天兴洲,发生危险。队员们24小时不间断巡逻,就是为了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高度负责。

11日当天,得知天兴洲即将扒口行洪的消息后,武湖水厂11名工作人员一大早赶到洲尾取水口抢修设备,保障黄陂50多万居民的用水安全。

没想到水位上涨过快,傍晚时就没过一楼,水厂职工被困。翌日,郭爱华接到求助电话,几名巡洲队员划小船将他们送至堤防岸边,助其脱困。

13日,巡洲队的12名党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随时准备冲在最前。

■ 代村民看家,兼职“主播”与“搬运”

“书记,我的房子泡水没?”

“进了点水。”

“那我的房子倒了没?”

“我看了,冇倒。”

“房子是正的还是歪的啊?你拍给我看。”

关于驻岛守边的故事(日夜不休看顾家园)(3)

(图为江水漫过的天兴洲上,人员出入只能行船。 )

这样的对话,天兴村党总支书记曾垦每天要重复十几次,除了水上巡查,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当“主播”,“人安全了,最牵挂的还是洲上的家”。

每次巡洲,曾垦和队员都要划小木舟穿过茂密的树林,沿狭窄河道拐进村湾,挨家挨户查看,用手机拍摄一段段小视频,现场向村民“播报”水位、房屋的最新情况,“我就是大家的眼睛”。

接连几日,曾垦还接到不少求助电话。“书记,能不能把我家冰箱挪高点?”14日,78岁的邵婆婆打来电话,声音透着焦虑。“您别着急,我这就去看看。”曾垦和另3名队员赶到她的住所,水已漫到家门口。几人利索地拧下门栓螺丝,冲进屋,合力抱起冰箱,抬到大桌上,再将几个板凳一拼,垫高洗衣机,总共花了10多分钟,临走前还不忘将门锁还原。

巡洲队员曾勇还代养部分家畜。有的村民走得匆忙,没有预留足够食物,便打电话请他帮忙投食,“只要在能力范围内,大家的需求我们尽量满足”。

7公里外,街道口小学东方雅园分校的天兴洲村民安置点内,71岁的杜大珍刚练完一套老年保健操,热腾腾的饭菜便送到手中。“这里住得真是舒服,可惜洲上的好些家当怕是保不住了。”

接到集中转移通知时,杜大珍走得急,电器家具都没往高处“挪窝”,“谁能想到今年水这大?好多人都大意了。”“大家不知道啥时候能回家,有人帮忙看顾着总是心安些。”

■ 吃份盒饭也要靠岛外送

关于驻岛守边的故事(日夜不休看顾家园)(4)

(图为7月16日,大水围困的洪山区天兴乡政府及洲上民居。)

天兴洲腹地,三层楼的乡政府底层已没入水中,这里是30名留守勇士的“根据地”。

1998年,乡政府大楼泡在水中数月安然无恙,顺利通过大考;2020年,这里因坚固耐守,再度成为孤岛的最后固定生活点。

陶红杏,48岁,天兴乡政府的门卫,7月11日天兴洲主动行洪后,坚守至今。每天早上6时,他准点起床,一间间房仔细巡查。没多久,来自岸上的豆皮、饺子、炒面等早点便经一叶轻舟,送将上来。

坚守的生活,枯燥而艰苦。陶红杏说,最基础的用水用电、吃喝拉撒,成了留守勇士的最大难题。

关于驻岛守边的故事(日夜不休看顾家园)(5)

(图为2020年7月16日,天兴洲巡防值守人员的午饭需要经过多次水路转运,才能辗转送达乡镇府大楼。 )

吃饭全靠洲外运送。7月16日12时30分,10份盒饭送至乡政府大楼,陶红杏扒拉了几口热饭,满足之余,又为晚饭发起愁来,“天黑以后,水路危险,只能吃自热米饭或方便面”。几日下来,陶红杏有些吃腻。

用水只有桶装水。留守勇士们从洲外运来桶装水,它们既是每日补充水分所必需,也是夏日“洗澡”的良品。陶红杏喜欢带着水去防波堤上洗澡,那里不仅视野开阔,而且江水清澈,便于洗衣。更多人则毛巾蘸清水,简简单单擦拭全身。

为解决用电,天兴乡政府在行洪前,紧急购置3000瓦的小型汽油发电机,足够日常照明。随着暑气渐浓,大家还计划着,能否使用小型空调,熬过武汉的酷暑。

“最麻烦的还是上厕所,”陶红杏解释,因大水漫灌,办公楼的卫生间早已无法使用,留守人员只能到防波堤上解决,“夜晚蛇虫出没,大家主动调整了生物钟,集中白天划船上堤‘解手’。”

数日下来,留守人员甚至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因水程遥远,人员上堤“解手”,必须提前半小时“酝酿”;两人一船同行,以便相互照应。

■ 组建20多年,巡洲队成为勇者的选择

与洪水相争数百年,天兴洲巡洲队的“年岁”不超过30岁。

79岁的曾祥鑫确定,1954年没有巡洲队。那年6月的一天中午,12岁的他和父亲正在青山防汛,突然接到乡里的撤离通知。

回家一看,江水已过膝盖,比上午出门时涨了1米多。一家人划着自家小船,逃往南岸的青山。鸡头山上,散落着天兴乡逃难村民的各式帐篷。曾祥鑫遥望天兴洲,只能看到几棵树的尖尖。

随后多年,一旦遇丰水季,村民不再各自奔逃。

关于驻岛守边的故事(日夜不休看顾家园)(6)

(图为武汉市洪山区天兴乡政府,巡洲队队长郭爱华在处理离洲村民事务。)

而在郭爱华的记忆中,上世纪80年代,天兴乡村民更喜欢与洪水共处,“晚上起夜,踩了一脚水,都淡定得很”。收拾家当,搬到洲上地势更高处就行。到上世纪90年代,“更重视村民的生命安全”,天兴乡汛期开始集中转移村民,“尤其有大洪水预警的时候,会提前撤离”。

1996年,一次集中避水,天兴洲巡洲队开始显露雏形。1998年洪水过堤,村民早早移居别处,20多人的巡洲队成立,开始替村民守家园。

此后,天兴洲实行“退人不退耕”,大部分村民迁入移民小区,留在洲上的有400多位村民,多为“单退”(平时生产居住,大汛撤离)的老年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种植西瓜、蔬菜等农副产品,他们的子女大多迁到了中心城区的移民小区。

一旦行洪,留在洲上的村民暂时撤离,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水性好的,会主动报名,成立新的巡洲队。

关于驻岛守边的故事(日夜不休看顾家园)(7)

(图为武汉市洪山区天兴乡政府,94年出生的汪秋林在楼内值守。)

16日,25岁的汪秋林身着橙色救生衣,第一次踏入水上洲,成为最新一代的勇者。

链接>>> 天兴洲主动扒口行洪

2020年7月11日17时,长江汉口站水位达28.42米,并呈持续上涨态势,逼近天兴洲堤防高程28.50米,超过堤防保证水位1.42米。为守护天兴家园,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自7月4日进入警戒水位以来,区乡村三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巡堤查险、处险和转移安置洲上村民工作,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坚持“能守多高守多高”,坚守至7月10日。由于长江流域持续强降雨,长江防汛态势十分严峻。根据最新水位预测,7月12日8时水位将到达28.59米,超过2016年最高水位28.37米和天兴洲堤防高程28.50米。预计16日8时达到29.20米,成为有水文记录以来新的历史第三高水位。由于水位持续上涨,必然导致漫堤,冲垮洲上村民房屋。

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群众房屋财产损失,经区指挥部组织防汛专家科学研判,于7月11日17时开始主动扒口行洪,在漫堤前引江水缓慢进洲。

洲上群众已提前全部安全转移,11日晨又对全洲进行拉网式排查,除扒口操作人员外无村民在洲上。在街道口小学东方雅园分校内设置天兴乡避灾安置点,妥善集中安置各类人员126人。

(记者杨菁 龙京 陶可祎 通讯员李涛 夏淑娴 王帅 谢光斌)

本文图片均由记者苗剑拍摄 统筹/赵代君

【编辑:戴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