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为什么膨胀了(表面膨胀的印度)
9月2日,印度宣布首次自行制造的航空母舰“维克兰特”号正式服役。印度成为继美、俄、英、法、中之后第6个能自建大中型航母的国家。
“维克兰特”号航母建造成本约合人民币170亿,从最初规划至今已超20年。该航母舰长约260米、宽约60米,排水量约4万吨,最高航速28节,可持续航行8000海里,可搭载30架舰载机。
不过,“维克兰特”号航母上的舰载机仍是从印度此前第一艘航母“超日王”号上借来的几架俄式米格战机。
同一天,印度海军改换新军旗,旗上去掉了英国圣乔治十字符号,加上了金边蓝底的八角形徽章,这是源于印度古代马拉塔帝国君主、印度“海军之父”希瓦吉的八边形印章。
1
20天前,8月15日,印度隆重纪念独立75周年。印度总理莫迪在新德里红堡做了长达75分钟的演讲,他豪言要在未来25年将印度建设成为发达国家。
40天前,7月25日,印度迎来了历史上首位原住民女总统——德拉帕迪·慕尔穆,她还是印度独立以来的第二位女性总统。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 林民旺:
“慕尔穆对莫迪政府来说是非常好的人选,第一,她是女性;第二,她是部落民;第三,她政治上特别干净,印度有一半的议会议员都有刑事案件在身。”
根据印度宪法,总统是国家元首及三军统帅,但印度实行内阁制,大多数职权实际上是由总理执行,总统是象征性的虚位元首。
有媒体认为,印度正尝试摆脱种姓制度包袱以及女性和弱势族群难翻身的形象,印度人民党全力支持形象正面、出身基层又经历坎坷的慕尔穆当选总统,无疑是下了一步好棋。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 林民旺:
“慕尔穆当总统我想更多的是一个符号意义的象征性的意义。对印度整个社会而言,包括阶层的固化、女性的地位等,不会有一个实质性的提升。”
2
除了女性地位,外界持续关注的还有印度快速稳步增加的人口。印度现有14.12亿人,联合国一份报告预测,到2023年,印度人数将超越中国,成为全球人口最多国家。而到2050年,印度人口还会增加2.5亿,将达16.68亿之巨。
调查显示,未来30年全球新增劳动力的22%都将来自印度。与此同时,印度政府能向民众提供的匹配教育培训、就业机会都远远不足。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所副所长 王世达:
“在印度街头,包括新德里、孟买以及其他一些主要城市,你可以经常看到一堆人站在那里无所事事,可能都没有什么热闹可看,他们就站在那。”
人口激增固然能带来丰沛劳动力,但对社会保障、卫生资源、生态资源的压力也显而易见。
3
印度庞大的人口压力也同样传导到军队之中。
6月14日,印度宣布推行新的征兵制度“烈火之路”,计划招募4.6万名17.5至21岁的新兵“烈火战士”,每届新兵服役4年,之后四分之三的人都要离开,只剩四分之一的士兵能留用服役15年,这与旧制服役17年相比变化巨大。
新旧兵役制度的剧变还在于军人服役后的福利。根据旧制,退役军人可享终身长俸,而新制的军人则只能在退役后得到一笔约11万至12万港元的退伍金,这明显不及定期长俸有吸引力。“烈火之路”一经推出,便招来民众怒火。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 林民旺:
“养了一个庞大的陆军,庞大的陆军形成了一个很强大的利益集团,他把大量的一直以来从祖祖辈辈开始以当兵为生的这些人的饭碗给敲掉了。”
外界普遍认为,印度不惜惹起众怒也要改兵役制度,是因为当前财政负担太重,不得不改革。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所副所长 王世达:
“改革利于谁?立于执政党。对中下层的家庭而言,这是一种实现阶层上升的渠道,因为毕竟拿到了国家财政的保障,但是,很显然这种做法给印度财政带来了严重负担。”
在此之外,印度还在军工产业、战区制方面力推改革。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所副所长 王世达:
“印度当局试图在军工领域优先实施所谓的印度制造,禁止进口,必须在本土生产。很显然,这些订单有利于印度本土的企业。战区制改革的出发点是提高印度三军的协同作战能力。”
4
此外,印度国内近期还把矛头对准了大量的中国在印企业。
5月30日,印度企业事务部称接到匿名举报,指在印中资企业可能存在欺诈等违规行为,随即对中兴通讯、Vivo、Oppo及华为等超过500家中国公司展开调查。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所副所长 王世达:
“印方对于中企的限制和打压是一个国策,是一个长期的做法。”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 林民旺:
“印度一直以来是有这样一个‘关门杀猪’的传统,一个国外的企业尽管在印度本地化做得挺好,但是一旦做强做大,就会存在各种各样的这种非正式的障碍。”
过去两年,印度政府对中企态度始终阴晴不定。2020年,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发生后,印度先后下架了200多款中国APP。2021年3月,印度官方又称可以“有选择地考虑中国的投资”。2022年1月,中印举行第14轮军长级会谈时,印度表示正在考虑放松对部分中国投资的限制。3个月后,印度又以“财务报告存在重大违规行为”为由对Vivo展开调查。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 林民旺:
“印度的外交,甚至它的对外行为,当然有点小家子气,老强调边境一定要恢复到2020年4月的状况,中国只要不答应,就不停打压中资企业,用这种方式让中国付出一定代价。”
在印度当地,中国制造的电子产品、生活用品随处可见。
印度社会活动家 马努·辛格:
“2015年或2014年,印度公司的市场份额是70%,中国公司的市场份额是30%,现在印度公司是1%,中国公司是68%。”
2021年,中印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达到1256.6亿美元,同比增长43%。同时,中印之间的贸易逆差也达到了创纪录的740亿美元。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 林民旺:
“中国的采购团去了印度后,能真正采购的东西没有,或者说大宗商品不多,而中国真正想采购的,比如铁矿石等,印度又觉得这是印度的资源,要留在印度。”
5
2022年2月26日及3月2日,联合国安理会举行有关俄乌局势的投票,印度都投了弃权。4月7日,联合国大会投票表决是否暂停俄罗斯在人权理事会的成员资格,这次印度再度弃权。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所副所长 王世达:
“现在就导致印度成功实现它所谓的‘等距离外交’,同时双方都对它有要求。”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 林民旺:
“印度两头都可以吃,美国这边可以吃,俄罗斯可以吃,但是对俄罗斯而言,印度还是挺铁哥们的。”
5月24日,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对话”首脑峰会在日本举行,印度没有跟随它的盟友对俄罗斯进行制裁。相反,印度甚至提议印俄之间的贸易以卢布结算,继续与莫斯科进行贸易往来,以减轻俄受西方制裁的压力。早在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中,印度也采取了同样做法。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 林民旺:
“如果俄罗斯跟中国、巴基斯坦完全站一块的话,俄罗斯又成为印度的第三大敌人,所以印度不可能容忍这种局面出现,这也是为什么尽管有美国那么大的压力,它一定要保住跟俄罗斯的关系,这是一个很重大的战略上的考量。”
自俄乌冲突以来,印度不但没有参与对莫斯科的经济制裁,还扩大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6月12日,一条连接俄罗斯和印度的海上新航线开通,目前从圣彼得堡到孟买只需14天。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 林民旺:
“对于印度的战略平衡问题,形象的比喻是印度手上拿着两个球,这两个球同时往上抛,左手抛右手、右手抛左手,美国要觉得印度是可以争取的伙伴,俄罗斯会觉得还没有失去印度。”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已向印度输出粮食和提供经济援助,更协助其军事发展。1971年,印苏缔结友好合作条约,确立双方紧密关系;同年,印巴战争爆发,苏联力挺印度,苏联更支持当时尚为东巴基斯坦的孟加拉国独立,自此印俄关系长期友好。
6
印度试图在俄美冲突之间找到战略平衡。应对海上挑战,印度需要美国;面对内陆挑战,印度则需要俄罗斯。印度不断增加自己的谈判筹码,毕竟在喜玛拉雅山的另一边,还有一个大号邻居。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 林民旺:
“抓到了美国的软肋所在,美国虽然跟俄罗斯在俄乌问题上是根本性的冲突,但是印度知道,中国是美国的长久心腹之患。”
中印边界总长近两千公里,超过12万平方公里区域存在领土纠纷,涉及西段、中段和东段三个部分,历史上从未正式划定过主权。两国按照双方的行政管辖范围早已形成一条传统习惯线,但数十年以来依然爆发多次对峙、冲突,甚至是小规模战争。
2020年6月,中印两国士兵在加勒万河谷发生流血冲突,至少20名印度士兵和4名中国士兵殉职,两国关系持续紧张,各自在边境囤兵。据美媒报道,2022年10月中旬,美印将在北阿肯德邦的奥利地区举行联合军演,演习地点距离中印有争议的实际控制线不到100公里。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 林民旺:
“印度想告诉美国,中印关系将是长期性的对立关系,所以如果美国支持,其就会长期消耗中国,印美在共同应对中国崛起方面是有共同利益所在的。”
7
印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一度是不结盟运动的倡导者和第三世界的代表,拥有相对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及不俗的军事实力。印度在国际组织中一直相当活跃,积极寻找机会,力图跃升为政治大国。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所副所长 王世达:
“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有一句话,‘印度以所处的地位而言,是不可能扮演一个二流角色的,要么成为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此就销声匿迹。二流角色不能吸引我,二流角色我也不认为是可能的’。这一句话可以说概括了印度当局的大国梦想。”
新冠疫情、俄乌冲突加上管理不善等问题在2022年年中直接冲垮了斯里兰卡,政府宣布破产。对此,邻国印度大力援助,至今已提供价值约35亿美元借贷和货币互换。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 林民旺:
“首先要知道,在南亚,印度一直是以地区霸主自居的,印度实际上是在搞南亚的门罗主义。”
印度虽想紧握发展机遇,但无奈自身制约不少。根据印度一所大学估算,2020年本有5000万印度人有望摆脱贫穷,但疫情无情地打碎了他们的梦想,反而使2.3亿人因疫情陷入贫穷,每天生活费不足5美元。
2019年至2021年期间,全球流入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比例从3.4%下降至2.8%。而美国国务院发表的《2021年投资环境声明》,更直接形容印度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经商之地。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21年,印度制造业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4%左右,也未能达到提供1亿个就业职位的目标,工业发展迟缓,印度制造出口全球之路依然漫长。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所副所长 王世达:
“现在出现了很多新的业态,包括人工智能、新基建,印度在制造业和工业起飞都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如何在现在的新业态中处理好与世界经济的关系至关重要。”
作为亚洲第三大经济体,印度的亚洲战略能左右整个亚洲的和平与稳定。尤其当前美国正在不断推进印太战略,试图重塑地区安全架构,印度则成为了西方竞相拉拢的“香饽饽”。亚洲的命运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而印度的战略选择也来到了十字路口。
制片人:柯仲平
编导:周正豪 岳梦颖
编辑:丁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