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结束加息有哪些影响(22年来首次大幅加息)
美国东部时间5月4日,美联储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正如市场预期,美联储临时主席鲍威尔宣布加息50个基点并于6月启动缩表计划此外,鲍威尔暂时排除了未来一次加息75个基点的激进举措,被投资者视作利好,带动美国三大股指迅猛拉升,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美联储结束加息有哪些影响?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美联储结束加息有哪些影响
美国东部时间5月4日,美联储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正如市场预期,美联储临时主席鲍威尔宣布加息50个基点并于6月启动缩表计划。此外,鲍威尔暂时排除了未来一次加息75个基点的激进举措,被投资者视作利好,带动美国三大股指迅猛拉升。
分析人士认为,美联储前期行动迟缓,一定程度上导致美国面临40年来最严重通胀局面。如今为遏制通胀风险,美联储不得不在加息、缩表上“急转弯”“快步走”。这一政策失序不仅导致美国经济衰退风险上升,也造成负面外溢效应,冲击全球金融市场并加剧新兴市场压力。
22年来最大幅度加息
自疫情暴发拖累美国经济以来,美联储实施超宽松货币政策带动全球流动性大增,也导致本国物价飞涨。今年3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8.5%,涨幅刷新逾40年峰值。物价上涨引发民众不满,再加上国会中期选举临近,抑制通胀和加速缩表无疑成为拜登政府在经济领域的头等大事。
今年3月,美联储批准了三年多来的首次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至0.25%至0.5%之间。上月,鲍威尔暗示,美联储可能在5月货币政策例会上加息50个基点,“致力于把通胀率降回到2%的目标”。如今,大幅加息的“靴子”终于落地,这也是美联储自2000年以来最大幅度的加息。
纵观此次美联储议息会议,有以下几大要点:
第一,利率工具方面,美联储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上调至0.75%—1%,并预计目标区间的持续上调是适当的。
市场分析人士预计,美联储可能以“先快后慢”的节奏加息:在6月、7月两次议息会议上考虑加息50个基点,然后在9月、11月和12月的会议上每次加息25个基点,在年底前将联邦基金利率提升至2.5%至2.75%的“中性利率”区间。
值得一提的是,鲍威尔暂时排除了未来一次加息75基点的可能,打消了市场对于激进加息的恐慌。受此影响,当天早盘全线下跌的美国三大股指在尾盘时段迅猛拉升,道指大涨超过930点,纳指涨超3%。亚洲股市也追随了美股涨势。
第二,资产负债表方面,美联储将从6月1日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初始阶段美国国债的缩减规模将为每月300亿美元,3个月后每月减持规模将扩大至600亿美元;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初始缩减规模将为175亿美元,3个月后每月减持规模将扩大至350亿美元。
路透社指出,相比2017—2019年的美联储缩表计划,此次进程明显加快,每月减持规模是当时目标的两倍。这意味着到2023年初可能超过上一周期的缩表总和。
第三,经济前景方面,鲍威尔认为,尽管第一季度整体经济活动小幅下滑,但家庭支出和企业固定投资仍然走强。在他看来,通胀率居高不下,反映出疫情导致的供需失衡、能源价格上涨以及更广泛的价格压力。俄乌冲突及其相关事件正在给通胀带来额外上行压力。
当回答加速收紧货币政策是否会导致衰退风险的问题时,鲍威尔说,经济有望实现“软着陆”。但他同时表示,实现“软着陆”将非常具有挑战性。
“用错误替代错误”
美联储的最新货币政策将给本国和世界经济带来哪些影响?
对美国普通民众而言,加息意味着借贷成本上升,从抵押贷款、房屋净值信贷额度到学生贷款、汽车贷款等都会水涨船高。人们可能更难负担疫情期间攀升的房价,并降低消费需求。而企业贷款也会变得更贵,给生产经营和业务扩张带来压力。
一些民众已经感受到政策带来的影响。25岁的米娅·纳瓦罗是一名首次购房者。当她看到更高的抵押贷款成本正在限制她的负担能力时,她加快了在华盛顿特区寻找一居室公寓的速度,最终以低于5%的抵押贷款利率买下:“趁我还买得起,必须迅速行动。”
对美国市场而言,分析人士认为,议息会议虽然没有采取激进加息,但“美好时光”能持续多久,只能边走边看。预计市场波动仍会继续存在,投资者不太可能因为鲍威尔一席话就放松警惕。
短期内,美联储的表态利好美股,但股市的后续表现仍取决于美国经济基本面,长期来看有一定的下行压力。美债方面,如果通胀筑顶后下行,美债利率有望迎来拐点。美元方面,随着加息缩表的不断推进,将会带动美元回流,对美元形成支撑,短期内美元仍将保持高位。
不少分析人士认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美国能否在不引发衰退的情况下成功抑制通胀?外界对此表示怀疑。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莫卡特斯中心高级研究员托马斯·霍尼格担心,美联储这次可能会面临与以往同样的困境——在通胀飙升时未能及时采取行动,在增长放缓时却又收紧政策,“用一个错误替代另一个错误”,并为此付出经济衰退的代价。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加里·赫夫鲍尔也认为,美联储去年五六月份就应行动,却向市场发出了“通胀暂时论”的错误信号,是巨大的“人为错误”。
曾在美联储任职的经济学家唐纳德·科恩把加息比作一条“不得不走的窄路”,认为“美联储政策可能引发经济急剧放缓,特别是在出现俄乌战事等挑战之际。”还有分析认为,美国的通胀是诸多问题交织所致,既有货币驱动的因素,也有结构性的影响,还有供应链以及外部输入的问题。仅靠提升利率来控制通胀效果有限。
新兴市场或遭多重冲击
美联储政策的外溢效应,更可能给世界经济带来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初警告,美联储更快收紧货币政策,可能造成新兴经济体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经济增长前景更加不确定。
而这种忧虑可能正在变成现实——在亚洲,由于外汇储备急剧下降,斯里兰卡货币卢比过去一段时间连续大幅贬值,该国政府日前决定暂时中止偿还全部外债;在拉美,阿根廷央行今年以来已三次加息,以稳定本币汇率。此外,国际金融协会最新数据显示,阿根廷、巴西和土耳其等一些新兴经济体已遭受资本外流的不利影响……
“美联储引发另一场全球危机的条件已经成熟,尤其令人担忧的是新兴市场极高的债务水平。”《纽约时报》写道,“如果美联储真的给经济‘踩刹车’,那么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际反应。”文章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二十国集团等全球经济治理机制需要应对上述风险,进行宏观政策协调,妥善分配资源,关注最脆弱国家。例如,IMF应扩大特别提款权(SDR)的发行,发挥贷款融资方面的作用,并减少对脆弱债务国的惩罚性附加费。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美联储按下加息键,全球多国央行做出反应,乌克兰、巴西、土耳其、俄罗斯、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纷纷加息,一时间“全球加息潮”是否到来引起广泛讨论。不过有专家认为,目前一些新兴市场加息旨在预防跨境资本流出,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不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不太会对其他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转向产生明显影响,“全球加息潮”这一提法可能仍需推敲。
对于中国而言,分析人士认为,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没有搞“大水漫灌”,而是搞好跨周期设计,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金融体系自主性和稳定性增强,人民币汇率预期平稳。总的来看,美联储政策调整对中国影响有限,但仍需警惕它对人民币汇率、资本市场的潜在风险,应加强研究提前布局。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题图来源:东方IC 图片编辑:朱瓅
来源:作者:张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