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积分常用公式汇总(图解微积分之泰勒公式和其背后的几何意义)

01 开场白

自从我努力将所学知识以动图的形态呈现给大家之后,我惊喜的发现我对知识点的理解变得更加的透彻了。这难道就是: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泰勒公式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具,同时也是不容易理解消化的知识点。如果你认为这篇文章讲解的好,请分享给身边的大学生,不管是亲戚、朋友。

02 cos(x)在0点附近的泰勒分解

微积分常用公式汇总(图解微积分之泰勒公式和其背后的几何意义)(1)

cos(x)

当我们仔细观察 g(x) = cos(x) 函数的时候,当 x = 0 处的图形和抛物线的图形(红色)相似度极高。

红色抛物线的公式可表示如下:

微积分常用公式汇总(图解微积分之泰勒公式和其背后的几何意义)(2)

抛物线公式

x = 0 时,g(0) = cos(0) = 1。 我们的目的是将抛物线 f(x) 和 cos(x) 的图形尽量逼近。那么,在 x = 0 时, f(0) = g(0) = 1

微积分常用公式汇总(图解微积分之泰勒公式和其背后的几何意义)(3)

x = 0处值

微积分常用公式汇总(图解微积分之泰勒公式和其背后的几何意义)(4)

图1:抛物线变换(一)

上图所示,在我们定下 c = 1的情况下,第二项中 a 的值将会对抛物线在 x = 0 处切线斜率产生影响。cos(x) 在 x = 0 出的图形切线斜率为 0(红线所示)。自然,我们也需要将抛物线在 x = 0 处切线斜率逼近 0

切线的斜率 = 切线函数的一阶导数

微积分常用公式汇总(图解微积分之泰勒公式和其背后的几何意义)(5)

一阶导数

我们需要保证 f(x) 和 g(x) 在 x = 0 处的切线斜率相等,那么 a = 0

微积分常用公式汇总(图解微积分之泰勒公式和其背后的几何意义)(6)

图2:抛物线变换(二)

上图所示抛物线公式中 b 对于图形形状的影响。二阶导数是个很抽象的概念,有的表达式 切线斜率的变化率。这并不方便记忆,所以我们可以结合导数的物理意义来帮助记忆。

  • 路程 S 的一阶导数对应 速度 V;
  • 路程 S 的二阶导数对应 加速度 α;

微积分常用公式汇总(图解微积分之泰勒公式和其背后的几何意义)(7)

图3:抛物线变换(三)

我们分别在两个图形上定两个小球,由于两个图形的一阶导数(速度)为0,也就是初始速度都是0。之后,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红色曲线上的小点运动加速度要大于蓝色曲线上的小点。这就是 抛物线公式中 b 对整体的影响。

知道这一点后,我们就可以通过二阶导数相等去求出 b 了。

微积分常用公式汇总(图解微积分之泰勒公式和其背后的几何意义)(8)

二阶导数

如上所示,2b = -1, b = -0.5。

所以抛物线的方程可以如下表示:f(x) = 1 - 0.5 * x^2

微积分常用公式汇总(图解微积分之泰勒公式和其背后的几何意义)(9)

图4:抛物线变换(四)

03 结果验证

我们得到了 cos(x) 在 x = 0 处的泰勒公式近似公式,那么是不是可以用该公式求cos(x)的近似值呢?

  • 当 x = 0.1时:

cos(0.1) = 0.995994165

1 - 0.5 * x^2 = 0.995

  • 当 x = 0.5时:

cos(0.5) = 0.877582562

1 - 0.5 * x^2 = 0.875

我们发现,当 x 的取值离 x = 0 越来越远,则误差越来越大。从图4中也能看出,蓝色和红色小球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这不代表我们的公式有问题,是因为我们的公式推导过程本身就是基于 x = 0 附近的点的近似求解。自然 x 的值里0点越远越不准。

那么怎么样提高精度呢?我们可以不断的在公式后面增加更高次幂的式子。

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不断增加高次幂之后,两个图形的重合度有什么变化吧。

微积分常用公式汇总(图解微积分之泰勒公式和其背后的几何意义)(10)

图5:抛物线变换(五)

在 x 取别的值的时候,我们依然可以按照上述过程进行泰勒展开。当我们 在 x = π 的时候做泰勒展开,图形会如图6般美妙。

微积分常用公式汇总(图解微积分之泰勒公式和其背后的几何意义)(11)

图6:抛物线变换(六)

泰勒公式通式:

微积分常用公式汇总(图解微积分之泰勒公式和其背后的几何意义)(12)

泰勒公式

04 泰勒公式的几何意义

微积分常用公式汇总(图解微积分之泰勒公式和其背后的几何意义)(13)

图7:泰勒公式几何意义

那么,蓝色、红色和绿色的面积分别为多少呢?

微积分常用公式汇总(图解微积分之泰勒公式和其背后的几何意义)(14)

也就是说,泰勒公式中

  • 第一项为蓝色的面积区域;
  • 第二项为红色的面积区域;
  • 第三项为绿色的面积区域;
  • 依次类推,不断增进精度。
05 总结

理解知识才能熟练掌握,而将数学、几何和物理融会贯通才能所向披靡。

这么辛苦写了这篇文章,不关注点赞就过分了啊。

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关注天天有料的“逃学博士”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