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与创新的素材(一口气列出30类文化素材)
【方圆居文化】导读:这篇文章就写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请先看看是否有您需要的章节。如果没有合适的内容就请绕开,千万别耽误宝贵的时间......
- 什么是文化?
- 文化领域包含哪些内容?
- 文化领域容易同哪些领域混淆?
- 文化领域创作的五个小窍门。
头条号是一个非常强大的信息平台,在这里汇聚了数以亿计的创作者和阅读者。在这个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是作家,每个人也都可以是评论家。只要遵规守法,在这里你可以创业、抒情、交友、增智、健身、打八卦......实现很多在现实世界不能实现的梦想。
也毋庸置疑,这个平台也是一个大众的娱乐场所。来这里的相当数量的阅读者属于消遣类型的,文化领域的内容不是他们的最爱。主要包括三大类:
1、大量的中青年城乡务工者朋友,他们平时很忙碌,休闲时间把看西瓜视频和抖音作为娱乐和调节身心疲劳的重要方式;
2、大量的家庭妇女朋友,她们把头条号上的做菜、化妆、带孩子作为学习和交流的园地;
3、大量的退休老年朋友,他们更关注头条号上的养花弄草、保健养生和旅游观光。
而这三大类头条号的忠实读者,却是为数众多的群体,我不知道头条号有没有准确的读者统计数字,但我感觉上述三类朋友应该占据头条号读者人数的半壁江山。
我列举这些类别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说在头条号里文化领域不是一个大众领域,因为真正对文化感兴趣的“文化人”或者没有时间泡在头条上,或者不愿意看这些文化味不够浓的“业余”文章。
所以,大多数文化领域创作者几乎都有这样的感觉,那就是文化领域文章不好写,平台的推荐量和读者的阅读量都不高,对于青云计划之类的获奖则更是想都不敢想,很多朋友甚至感觉做文化领域走到了死胡同,有打退堂鼓的想法。起码,我所认识的文化领域创作者大多有这样的感觉。
那么,在头条上做文化领域就真的没有出路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我感觉,我们还是对“文化”和“文化领域”认识不够到位,或者叫做没有找准定位和方向。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也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切入点,走对了就会一顺百顺,否则就会南辕北辙。
【方圆居文化】---001
——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一个汉语词汇,内涵和外延均比较广泛,对这个概念的解释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从汉语词汇的构成来看:
文化,是由两个动词联合而成的名词。顾名思义,文就是“记录,表达和评述”,化就是“分析、理解和包容”。由此,文化就是通过记录或记述人类活动的印记,并经过归纳、提炼和加工而形成的宏大的物质和精神体系。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由人类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它是人类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感性上的知识与经验的升华。
2、从文化一词的历史渊源来看:
“文化”一词出于易经贲卦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由此可见,"文化"乃是"人文化成"一语的缩写。所谓文,就是指一切现象或形相。比如,天文就是指自然现象,也就是由阴阳、刚柔、正负、雌雄等两端力量交互作用而形成的错综复杂、多采多姿的自然世界;人文,就是指自然现象经过人的认识、点化、改造、重组的活动就称为人文活动。
从这里,我们可以概括"文化"一辞的主要涵义:它是特指一种进级的人文活动,其目的在点化人的生活中及一切生活中所涉及的外物,以使之具有无限的道德意义。
3、从文化一词的实质内涵来看:
从文化的内涵来看,大致可以表述为:一是广泛的知识并能将之活学活用;二是内心的精神和修养。所以,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而其中的:
- 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它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
- 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别指生活制度、 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的内容。
- 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则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方圆居文化】---002
——文化领域都包含哪些内容——
在上面第一个段落中,尽管我费了很多力气力求从三个方面来叙述文化的概念,但相信大多数人看过之后仍然会感觉一头雾水,对于文化的定义还是不甚了了。那么,我们就从另一个角度,通过文化的分类来直观的说明这个问题吧——
广义的文化应该包括包括四个层次:
一是物态文化层。它是由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比如乐器、兵器、服饰、书籍等等。
二是制度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等。
三是行为文化层。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比如春节帖春联、祭祖上坟等。
四是心态文化层。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经过长期蕴育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是文化的核心部分。比如中华文化里的尊老爱幼、仁义礼智信等等。
上述一和三部分属于物质文化,二和四部分属于非物质文化。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会对文化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那么头条号上的“文化领域”也就应该围绕以上四个类别展开。归纳起来,文化领域作者进行主题创作大致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类入手:
1.传统文化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是我们做文化领域的头条号创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源泉。
我国的传统文化大致包括:杂家、纵横家、道家、佛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和阴阳家等文化形态,具体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以及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等等。其中,儒家、佛家、道家思想,以及“三位一体“的合流思想对中国传统影响最为直接而深刻。
具体一些说,传统文化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文化理论
传统纵览: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民间习俗、精忠报国、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
农业文化:农家、农民起义、锄头。
帝王将相:宫廷文化、帝王学。
诸子百家:
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仁、义、礼、智、信;《中庸》);
佛家(《金刚经》《心经》《地藏经》《佛说阿弥陀经》《华严经》《法华经》);
道家(老子、列子、庄子;《道德经》);
墨家(墨子、《墨子》、兼爱);
法家(韩非、李斯、《韩非子》);
名家(邓析、惠施、兰名钧);
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
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
(2)文化技艺
琴:笙、笛子、二胡、古筝、萧、鼓、古琴、琵琶。《茉莉花》、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
棋:中国象棋、中国围棋,对弈、棋子、棋盘、五子棋...
书: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
画:国画、山水画、写意画、禅画;敦煌壁画;八骏图、太极图(太极)、印鉴与金石篆刻:篆刻。
名:字号、符标、姓名、名称、称号等。
(3)文化传统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传统文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歌、赋、《诗经》 、《三十六计》、《孙子兵法》、四大名著...
传统节日: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祭祖)、端午节(粽子、赛龙舟、屈原)、中秋节、重阳节(敬老)、腊八节(大年三十、红包、守岁、团圆饭)、除夕、春节(正旦、元旦、元日)。
中国戏剧:主要剧种有昆曲、湘剧、粤剧、徽剧(庐剧)、汉剧、京剧、豫剧、皮影戏、越剧
、川剧、黄梅戏;主要题材有《目连戏》等。此外,还有昆曲脸谱、湘剧脸谱、川剧脸谱、京戏脸谱。
中国建筑:长城、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亭台楼阁、井、石狮、民宅、徽派建筑、陕西窑洞、秦砖汉瓦、兵马俑...
汉字汉语:汉字、汉语、对联、谜语(灯谜)、歇后语、熟语、成语、射覆、酒令等。
传统中医:中医、中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
宗教哲学:中国传统宗法性宗教、佛教、耶教、天主教、道教、长生天(天崇拜如昊天上帝)、萨满。
民间工艺:剪纸、风筝、中国织绣(刺绣等)、中国结、泥人面塑。
传统服装: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巴纹)、祥云图案、凤眼、千层底、檐、鹫。
中华武术:南拳北腿、少林、武当,内家外家,太极八卦。
地域文化:中原文化、江南文化、江南水乡、塞北岭南、大漠风情、蒙古草原、天涯海角、西域文化。
民风民俗:礼节、婚嫁(红娘、月老)、丧葬(孝服、纸钱)、祭祀(祖);门神、年画、鞭炮、饺子、舞狮。
衣冠服饰:汉服、深衣、襦裙、唐装(盘领袍)、唐巾(襆头)、直裰(道袍)、舄、云端履、千层底、绣花鞋、老虎头鞋、维服、俄服、哈服、京服、朝鲜服、藏服、苗服、银饰(苗族)、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丝绸。
(4)其他传统文化
四大雅戏:花鸟虫鱼、牡丹、梅花、桂花、莲花、鸟笼、盆景、斗蛐蛐、鲤鱼。
动物植物:龙、凤、狼、麒麟、虎、豹、鹤、龟、大熊猫;梅兰竹菊:梅花,兰花,竹子,菊花;松、柏。
器物随身:玉(玉佩、玉雕)瓷器、景泰蓝、中国漆器、彩陶、紫砂壶、蜡染、古代兵器(盔甲、大刀、宝剑等)、青铜器、古玩(铜钱等)、鼎、金元宝、如意、烛台、红灯笼(宫灯、纱灯)、黄包车、鼻烟壶、鸟笼、长命锁、糖葫芦、铜镜、大花轿、水烟袋、芭蕉扇、桃花扇、裹脚布。
饮食厨艺: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酒、茶道;吃文化、中国菜、八大菜系(鲁、 川、 粤、 闽、 苏、 浙、湘、徽)、饺子、团圆饭、年夜饭、年糕、中秋月饼、筷子;鱼翅、熊掌、满汉全席。
传说神话: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后羿射日、嫦娥飞天、夸父逐日。
神妖鬼怪:神仙、妖怪、鬼怪、幽冥;玉帝、阎罗王、黑白无常、孟婆、奈何桥。
2、民族风情
民族风情凝结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包含当地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人口地理、饮食文化等等。文化领域的作者就可以写民族风情方面的内容,多向读者展示不同的民族文化,也可以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民族文化之间的不同,兼容并蓄取长补短。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俗文化,这也是我们创作的很好素材:
土家族:赶年、土牛毛大王节。
蒙古族:旧历新年“查干萨仁”、那达慕、马奶节等。
朝鲜族:回甲节、回婚节。
傣族: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
东乡族: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布朗族:厚南节。
怒族:盍司节、仙女节。
塔塔尔族: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
回族: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满族:添仓节、虫王节。
黎族:春节和三月三。
纳西族: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和朝山会。
撒拉族: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
乌孜别克族: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
独龙族:卡雀哇。
藏族: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沐浴节、驱鬼节、响浪节、酥油花灯节、望果节、转山会等等。
侗族:姓氏节及赶歌会、姑娘节、斗牛节、花炮节等。
僳僳族: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
毛南族:南瓜节、重阳节。
维吾尔族: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节。
瑶族:盘王节、达努节、耍望节、晒衣节、干巴节、月半节、祝著节等。
佤族:插种节、新米节。
仡佬族:祭山、吃新、过年。
鄂温克族:米阔鲁节。
苗族: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
白族:大过年、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 、拜日望等。
畲族:三月三和畲族畲族春节。
彝族:彝族年、跳公节、插花节及二月八年节等。
【方圆居文化】---003
——文化领域容易同哪些领域混淆——
在头条号上,文化领域同其他三个领域有很多相同之处,文章中的关键词如果选择使用不当,就会被头条计算机系统自动筛选到相关领域,而影响文章的垂直度。在写作时需要仔细推敲关键词,确保不出现混淆。因为这个问题不是关键,我只点点题目,不展开论述。
1、艺术领域。是头条号上一个独立的领域,很多内容是同文化领域相交的,比如书法、绘画、诗词等内容的文章,极容易被认定为艺术领域。
2、历史领域。也是头条号上一个重要的领域,因为文化领域很多内容,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内容,必然涉及历史知识和人物、知识点的历史渊源,很多关键词,如“朝代”、“历史人物”和“历史概念”而被划分到历史领域去。
3、教育领域。在文化领域的文章中,很多关键词如果涉及教师、教育等字眼达到一定数量,就会被认定为教育领域。比如,前一段时间,我写了一篇关于教师节的文章,里边也涉及很多孔子、教育等方面的内容,结果就被认定为教育领域,而白费了我一天的写作功夫。
【方圆居文化】---004
——文化领域创作的五个小窍门——
我做文化领域不到一年时间,这期间我经过了许多的波折,甚至有过放弃的想法。好在近期一直在学习头条上做文化比较成功的朋友的文章,又参加了头条号组织的七天训练营活动,总算有了一点体会,便想着急于分享出来,以使那些还和我一样迷茫的朋友少走弯路。
1、文化领域文章要考虑受众的接受能力,写作时要用风趣幽默的语言。
前边我已经说过,在头条号上做文章的人不乏专家和学者,但阅读者更多的是普通老百姓,他们大多数不是文化专家和学者。所以,我们写的文章一定不要太过专业,那样的文章会生涩难懂,普通人肯定不愿意看。
前一段时间有一部网红书《明朝那些事》,卖得很火,这样一部长篇历史书却受到广大老百姓的热捧,原因就是书的作者当年明月老师的语言接地气,我们在创作文化领域的文章时完全可以借鉴。大家试想,对于普通百姓,我们把朱元璋称为“同学”、把魏征称为“老头”肯定会让读者开心,把兵部尚书叫做国防部长、把吏部尚书称为中组部长,他们也一定更好理解。
2、要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引申出文化观点,不要只讲生涩的知识点。
如果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文化现象作为文章的引子,导出后边我们要论述的文化话题,因为所介绍的内容通俗易懂,普通的读者肯定更容易接受,也会吸引他们读下去。
比如,大年初一,孩子不小心把一个碗摔碎了,我们的奶奶看见之后,肯定会一边安抚孩子一边嘴里念叨道:碎碎平安(岁岁平安),这就是一种传统文化现象,我们就可以从这个引子说开去,一直说到中华里的吉祥文化、祝福文化等等。
再比如,我们都感到无可奈何的朋友结婚随喜,是不是可以引出一篇关于“当今变味的送礼文化”的大文章,估计肯定会有不少人关注。近期,我就准备写这篇文章。
3、要写自己觉得有意思的东西,不要写自己都不感兴趣的内容。
我们现在写文化类文章有很多是无可奈何的拼凑,就像是完任务一样,这样连自己都不感兴趣的内容,肯定不会很生动,读者也一定不愿意看的。而这些自己感兴趣的素材必须是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身边人、身边事和身边现象。
例如,本地很有特色的东西,如果你家乡有什么特产,你可以写写你家乡的特产文化和文化衍生品。你身边有些人喜欢扎圈子交朋友,你可以写圈子文化对身边人的影响等等。发现有人在红绿灯路口不遵守规则,你也可以写那些害人害己的自私文化等等。
总之,文化无处不在,生活处处都是文化现象,文化领域相对宽泛一些。
4、文章最好“一事一议”,不要写的面太宽泛。
文化类文章知识点多而杂,我们写这类文章最好不要涉及过多话题,只围绕一到两个观点展开论述。如果涉及内容太广,东扯葫芦西扯瓢,漫无边际的展开说,最后自己都不知所以然,那样的文章读者肯定也不愿意看。
我认真阅读过头条号里获得青云计划奖励的文化领域文章,虽然很长,但却都很好懂,条理清晰,耐人寻味。
5、文化类文章最好要有自己独到的观点和见解,让读者受益。
文化类文章很难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因为各种书籍、媒体上有大量大师级的文化学者写过方方面面的文章,几乎没有我们这些小“文化人”的创作空间,这就要求我们用独特的视角观察文化现象,分享自己的感悟 、技法、经验和教训,也就我们常说的“干货”。
比如,书法绘画技法,诗词楹联创作技巧,传统文化知识在职场上的应用等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