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病毒大比拼(细菌病毒如何侵袭)

CIAA小课堂开课啦!一文读懂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机制及其危害。

细菌病毒大比拼(细菌病毒如何侵袭)(1)

病原微生物又叫病原菌,是指具有致病性,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本文详细介绍了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感染机制以及危害,以飨读者。

一、病原微生物有哪些种类?

病原微生物一般有以下 8 种类型:

细菌病毒大比拼(细菌病毒如何侵袭)(2)

二、病原微生物如何引发机体感染?

病原微生物需要一定的致病物质、数量和适当侵入途径才能引发机体感染。

病原微生物能产生包括毒素和侵袭力在内的致病物质来造成宿主感染毒素对宿主有毒,能直接破坏机体的结构和功能。但需注意,病毒的致病物质中属于真正毒素的不多。

病毒主要通过干扰宿主细胞的营养和代谢,造成宿主组织器官损伤和功能障碍而导致疾病。毒素根据性质、作用和产生的不同可以分为外毒素内毒素两种。

侵袭力本身无毒性,但能突破宿主机体的生理防御屏障,并可在机体内生存下来(医学上称为定殖)、繁殖和扩散。

因此,如果毒素是“元凶”,那侵袭力就是“帮凶”。

▪ 病原微生物的数量与致病力成正比

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多少,与病原体毒力强弱和宿主免疫力高低有关。一般毒力愈强,引起感染所需的病原体数量愈小。例如鼠疫耶氏菌,在没有特异性免疫力机体中,几个细菌侵入就可造成感染;而沙门氏菌通常需要摄入数亿个才引起急性胃肠炎。

▪ 适合病原微生物生长的部位

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致病还需要适合的侵入途径和生长部位。例如伤寒沙门菌经口进入,脑膜炎奈瑟氏菌通过呼吸道吸入,破伤风梭菌的芽胞要在深部创伤的厌氧微环境中才能发芽、繁殖并产生外毒素等。

当然有些病原微生物的合适侵入部位不止一个。比如结核分枝杆菌,能在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创伤等部位造成感染。炭疽芽胞杆菌也可以多途径侵入宿主。

三、病原微生物如何形成群体传染?

病原微生物需要有传染源,经合适途径传播,有易感群体,才能形成传染。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新的感染就不会发生,流行也不会形成。

传染源

传染源一般包括病人、无临床症状但携带病原体的人,以及被感染的动植物。一般情况下,病人是重要的传染源,但由于携带病原体的人或被感染的动植物不易被察觉,其危害性并不亚于病人。

传播途径

病原微生物一般会经空气(飞沫或者气溶胶)、水体和表面接触(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进行传播。

易感群体

易感人群一般包括老人、婴幼儿,以及抵抗力底下的成年人(亚健康人群),以及动物和植物。

四、病原微生物有哪些危害?

病源微生物不仅会频繁引发天花、霍乱、西班牙流感、SARS、MERS、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各种公共卫生事件,在日常生活中还会导致冰箱综合征、空调病等各种“现代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 5200 多万死亡人口中,超过 1/3 是由传染病造成的。

细菌病毒大比拼(细菌病毒如何侵袭)(3)

当前严重威胁人类的(部分)微生物传染病

病原微生物会引起禽流感、鸡霍乱、牛炭疽等动物性疾病,以及水稻白叶枯病、小麦赤霉病、大豆病毒病等植物性疾病。

有些病源微生物还会使工业产品、农副产品和生活用品发生腐蚀和霉烂等。比如会使接触的金属、仪表、电讯器材和纺织品等理化性能降低,产生老化、腐败和变质等问题。

病原微生物在特殊的情况下大量繁殖,引发机体感染,对我们的健康有着极大的威胁。正因如此,如何抑制病原微生物不过度增殖,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是才抗菌的目的。

细菌病毒大比拼(细菌病毒如何侵袭)(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