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的语文要素整理(小学语文教材重点内容教学攻略)
本篇文章主要说明人教版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材、识字教材、写字教材、口语交际教材、阅读教材、习作教材的编排特色以及教学的基本内容,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小学语文教材的语文要素整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小学语文教材的语文要素整理
本篇文章主要说明人教版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材、识字教材、写字教材、口语交际教材、阅读教材、习作教材的编排特色以及教学的基本内容。
一、学理阐述
1.汉语拼音教材特色
人教版汉语拼音教材较之以前有较大幅度的调整,结构体系、内容编排、呈现方式等方面都与以前有明显的不同。下面通过实例来分析人教版小学汉语拼音教材呈现出的一些鲜明特色。
(1)综合。入学之初,不再是孤立地安排拼音学习,而是充分考虑初入学儿童的不同发展水平,在拼音教材中,安排了意境优美的情境图,把识字、积累词语、发展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的发展。①情境图。有单幅图也有整合图,有示音、示形的,也有既示音又示形的。其意义在于:通过形象的方式引导学生记忆拼音,同时培养观察能力、发展儿童的语言,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如“y、w、ü”和“j、q、x”两课的图。②识字。教材有机地把学拼音和识汉字结合起来,每一课体现由易到难的编排:前几课是借助拼音读词语,之后几课借助拼音读短语,最后几课是借助拼音读句子。所有的音节都可以由学生自己拼读。在拼音教材中,汉字的学习与拼音的学习有机地融为一体。例如,学习“b、p、m、f”一课,掌握了拼读要领之后,学生可以借助新学习的拼音自己认识“爸、妈”等汉字。学生学了拼音,就能立即帮助认识汉字。如果学前认识汉字,还可以反过来帮助读准拼音。拼音与识字二者相得益彰,协同发展。这样的编排方式,可以有效地引导教学观念的转变:学生不再是单纯地学习拼音,而是把学习拼音与学习汉字、学习普通话紧密地结合起来。从一开始就强调了拼音的工具价值,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拼音的用处,激发良好的学习愿望。③儿歌。从“d、t、n、l”一课开始,每一课都安排了儿歌。每首儿歌都复现本课新学的音节,起到复习音节、巩固拼音的作用。安排儿歌的意义在于:学生学了拼音,就能学以致用,使学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在学习拼音的几个星期里,学生体验着由完全不能独立阅读逐渐到可以独立阅读拼音读物、由不自由逐渐到自由的成功感。拼音教材采用这种综合的编排方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另外,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体现出较大的弹性空间,引导教师在保底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发展。
(2)实践。汉语拼音教材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的口语实际和认识水平。学生得以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巩固,在实践中运用。以游戏的方式、活动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①联系生活学习拼音。在初学字母和拼音的时候,尽可能地借助学生熟知的事物,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音。如借助“猪八戒”和数字“8”学习bā的音。借助“拔萝卜”的图片学习bá的音。借助“打靶”的图片学习bǎ的音。至于代表bà的事物“大坝”,是许多学生并不熟悉的,恰好可以借助新学习的拼音认识它。拼音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学习拼音与认识事物相辅相成,相得益彰。②联系生活巩固、运用拼音。教材中安排了各种有趣的活动:用绳子或火柴棍摆出字母的形;想想同学的姓氏中有哪些声母……通过练习设计,引导学生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巩固拼音。同时引导教师变革教学方式,更多地通过设计活动和游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而不再是枯燥的朗读和记诵。例如,练习中有一道题目是:“秋游你想带什么?”孩子在拼读音节、词语的同时,也锻炼了独立生活能力。③人文。汉语拼音教材,不只有工具的一面,同时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教材中的插图和文字,使学生在初入学的汉语拼音学习阶段,就开始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感染,而不再是仅仅把拼音作为机械操练的工具。
拼音教材通过优美的图片和富有感染力的文字,使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熏陶。如“zh、ch、sh、r”一课,教材中安排的情境图是公园的早晨。图中的词语有“竹子”“日出”“读书”“骑车”。这些词语都是学生可以自己拼读出来的。学生巩固拼读、积累词语、观察图画、练习说话,在发展口头语言、巩固汉语拼音、认识汉字的同时,深深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无需教师赘言,一幅美好的画面在学生面前展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学生的心底埋下种子。又如“ai、ei、ui”一课,很简单的一句话“你栽树,他培土,我去提水”,既大容量地巩固了本课和前面几课学习的拼音,又通过图片和文字渗透了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合作意识。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起始阶段,不再将拼音作为唯一的学习内容,而是把学拼音、识汉字、积累词语、发展语言、培养观察能力等诸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初入学就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个基础,不仅是知识的、能力的基础,更是兴趣的、习惯的基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础。
2.识字教材特色
人教版教材要求的识字,分别编排在三个部分。一是结合汉语拼音识字。要求认70个字。二是归类识字。也就是集中识字,是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及学习心理的迁移规律,把汉字归类,适量集中,教学一批汉字,阅读数篇课文。这种编排的优势在于通过集中识字为阅读打基础,再通过阅读巩固生字。三是随课文识字。也就是分散识字。坚持以语言教学为中心,以识字为重点,运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原则,把生字的音、形、义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识字方法的优点是,能使学生正确地感知事物,准确地理解字义,避免枯燥无味地死记硬背。
在低年级归类识字部分,采用了多种形式,体现汉字规律,体现汉字表意的特点,体现儿童学习汉字的规律。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形式:
(1)利用汉字造字规律编排识字教学内容。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在古代有“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假借和转注)造字之说。它们体现了汉字各种各样的构字规律,对于理解汉字意义、掌握汉字字形有很大帮助。虽然理解“六书”内涵并正确区分某一汉字所属造字法,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但在小学生识字过程中适当借鉴一些“六书”构字规律,可以提高他们的识字效率与识字数量。人教版教材在识字编排中借鉴了“六书”造字法,编排了一部分利用“六书”构字法识字的内容。例如:
①形声字:一年级下册《识字4》将“蜻、蜓、蚂、蚁、蚯、蚓、蝌、蚪、蜘、蛛”等字成组编排,就是利用了形声字有声旁、形旁的特点,将相同形旁的字归到一起编排。
②象形字:一年级上册《口耳目》在教“口、耳、目,日、月、火、羊、鸟、兔,木、禾、竹”等字时,把这些字在古代的象形字写法附在旁边,同时画上这些字所代表的事物,把几种因素结合起来,大大提高识字效率。
③会意字:一年级上册《日月明》在呈现“明、鲜、尘、尖、灭、男、休、看、林、森、从、众”等字时是这样设计的:“日月明、鱼羊鲜,小土尘,小大尖。一火灭,田力男,人木休,手目看。二木林,三木森,二人从,三人众。”
(2)利用《三字经》编排识字教学内容。《三字经》是古代家喻户晓的蒙童识字教材。由于它影响深远,所以与《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一起并称为蒙学教材的“三、百、千”。《三字经》的特点是:前后两句大致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人教版教材的一部分识字内容就借鉴“三字经”的语言形式,利用三字经的押韵上口、好记易读的特点,编排教材。如:
①一年级下册《识字2》:在教学“懂、貌、父、母、教、认、错、事、改、愿、碗、筷、扫、夸”等字时,就采用了“三字经”的编排形式:“小朋友,正年少,尊长辈,懂礼貌。父母教,认真听,做错事,即改正。长辈错,要提醒,态度好,心意诚。家务事,要承担,洗碗筷,扫庭院。家爱我,我爱家,好孩子,人人夸。”
②二年级上册《识字3》:教学“神、州、川、诵、岛、隔、峡、与、陆、民、族”等字时,采取的也是“三字经”的形式:“我神州,称华夏,山川美,可入画。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各民族,齐奋发,争朝夕,兴中华。”这样编排,一改单纯识字枯燥乏味的弊端,让小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读书中学习生字,同时也能受到一定的人文教育。
(3)利用“对子”编排识字教学内容。对对子本来是传统语文教育中私塾先生训练蒙童作文时采用的一种方法。训练顺序先从一字对开始,以后逐渐增加至二字对、三字对、四字对,直至多字对。人教版教材充分利用这一传统语文教育的精华,把它巧妙地借鉴到设计识字教学内容中来。例如:
①一年级下册《识字3》:安排“雾、霜、朝、霞、夕、蝶、蜂、碧、紫、千、李、杨、秀”等字时,就采取了对对子的方式,把这些要认识的生字以对子的形式出现:“云对雾,雪对霜,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花对草,蝶对蜂,蓝天对碧野,万紫对千红。桃对李,柳对杨,山清对水秀,鸟语对花香。”
②《识字7》:教“虚、骄、傲、诚、实、赢、赞、招、嫌”等字时,也以对对子的形式出现:“是对非,长对短,虚心对骄傲,热情对冷淡。诚实赢得千家赞,虚伪招来万户嫌。”
③二年级上册《识字6》教“恨、漠、忱、炭、贫、富、饥、索、奉、永”等字时,编了这样的对子:“美对丑,爱对恨。真诚对虚伪,冷漠对热忱,雪中送炭见真情,助人为乐献爱心。贫对富,冷对暖。饥寒对温饱,索取对奉献,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
由于这些对子语音上平仄相对、词汇上词性一致、语法上结构相同。小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因而也就兴趣盎然。同时在诵读对子、快速识字的过程中,他们还可学到一些日常生活常识与为人处事的道理,潜移默化地学习一些语法知识,这对今后的习作表达会有很好的帮助。
(4)利用“古诗”编排识字教学内容。古诗是我国重要的文学遗产,其精巧的对仗、高低的平仄、悦耳的韵律以及综合而成的优美意境,朗读古诗是一种美的享受。把识字教学与古诗的吟诵结合起来,既符合学生的天性,又能有效提高识字效率。人教版教材识字部分就采用了在读古诗中识字的方法。在一至三年级上册共安排了《一去二三里》《画》《静夜思》《春晓》《村居》《所上》《小池》《赠别景文》《山行》《回书偶书》《赠汪伦》等11首内容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古诗。但二年级以后编排古诗的目的,主要不是用来识字,而是让小学生了解一点关于诗歌的知识。
(5)围绕专题编排识字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的最大特点是围绕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便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如第二单元,在简短的导语之后,以“三字经”的形式编写识字课,既认了字,又使学生懂得要尊敬长辈、敬爱父母等道理。接着,编排了《看电视》《胖乎乎的小手》《棉鞋里的阳光》《月亮的心愿》等四篇课文,还配有同步阅读篇目《好孩子》。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尊敬长辈,乐于助人。在语文园地里,“读读背背”安排了反映温馨家庭生活的短诗《鞋》;“口语交际”安排讨论爸爸妈妈不让自己做家务事该怎么办。整组教材围绕“家庭生活”这个主题,把各项内容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识字教学角度讲,这实际上是创设的一幅幅生动、丰富的识字情境,要求学生学习的生字新词多次的重复呈现,这有利于低年级运用听读识字方法,在丰富多彩的语言情境中识字学词,使识字教学既轻松愉快又省时高效。
(6)引领拓展编排识字教学内容。人教版在每册语文园地里设有“展示台”,有的是“识字加油站”——我走在大街上,特别注意街道两边的招牌。这样也能认很多字呢?有的是“识字擂台”——我在数学书、美术书、音乐书上认了许多字。是吗?我来考考你!……这样的设计是从课本到生活、从课内到课外、从学校到社会的延伸,是引领学生到“外面”去学习,拓宽识字途径。
3.写字教材特色
对于要求写的字在第一册识字(一)开始安排,从笔画最简单的字开始,优先选择构词率高的字。每一课要求写的字,都有一些共同之处。如识字(一)第一课,要求写的字是“一、二、三”,练习最基本的笔画“横”。识字(一)第二课,要求写的字是“十、木、禾”,练习基本笔画“竖、撇、捺”,三个字在字形上有相近之处,有利于学生区分形近字,巩固识字成果。课文第2课,写“七、儿、九、无”,主要练写笔画“竖弯钩、和“横折弯钩”;课文第3课,写“口、日、中”三个字,主要练写笔画“横折”。每课要求会写的字有的是本课认识的字,有的是以前认识并在本课再现的字。这样按照汉字的字形规律编排写字教材,教师通过指导书写这些笔画最简单的字,有利于学生扎实掌握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有利于学生把字写对、写好,打下坚实的写字基础。教师教学用书后面附有基本笔画表和常用偏旁表,供教师指导认字、写字时使用。
4.口语交际教材特色
人教版教材口语交际编排的特色是:
(1)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话题,都与本单元专题内容有关,但各年级在编排上也有发展变化。
一年级上册教材在编排上着重考虑的是如何搞好低、幼衔接,做好平稳过渡。教材是按照“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的板块组织的。在口语交际的安排上,主要是从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出发,安排了跟学生生活很贴近的话题,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愿意说。从一年级下册开始,在教材的组织上采用了以专题组织单元的方式,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话题,都与本单元专题内容有关。如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美丽的春天”,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春天在哪里”。第二单元“温暖的家”,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我该怎么办”。当然,随着年级的不同,口语交际在具体安排上也有所不同。①从一年级下册开始,在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栏目中,安排了写话练习。要求学生练习用口语交际的内容进行写话,将口语交际和写话结合在一起。②从中年级开始,有综合性学习的单元,口语交际成为其综合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③中年级的安排,还出现与习作紧密结合,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话题,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选择。如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安排“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等多项活动。
(2)目标要求循序渐进,体现年段特点。在口语交际教材的编排上努力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口语交际的总体要求和阶段要求。口语交际的总目标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各学段又有不同要求。
低年级口语交际的要求一般是鼓励学生大胆说,认真听。如一年级下册“该怎样做”: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评一评谁的做法好。二年级上册“我的想法”: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同学讨论讨论。“应该听谁的”: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跟同学交流交流。“我想这样做”: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学听,大家评一评,哪些同学的想法好。
到了中年级,口语交际的要求就有所不同了。例如,三年级上册“讲名人故事”:最近,你读了哪些名人故事?请把你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们听。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听了以后有什么想法,大家可以交流交流。三年级上册“秋天的快乐”:让我们交流一下在金秋时节所做的事情,以及从中感受到的快乐。讲的时候要有感情,使听的人受到感染。三年级下册“教你学一招”:听的同学如果有疑问,可以随时提出。最后评一评,看谁的本领最拿手,看谁说得最清楚。如果有兴趣,课后可以向他人请教。
(3)话题的选择贴近学生生活。话题贴近生活,学生才不会有距离感,容易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和欲望,也容易交际得起来,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话题贴近生活,倒不一定必须是学生经历过的,但一定是他们熟悉的,是在学生的生活范围之中的。人教版教材在口语交际话题的选择上,不仅注意努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有话可说,而且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围绕日常生活确定话题:“有趣的游戏”“我们的画”“怎么过‘六一’儿童节”“动脑筋解决问题”。话题的设计,既与当代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紧密联系,但又不是学生生活的简单重复,要给学生留下较大的思维空间,这样才富有挑战性。
(4)口语交际的形式活泼多样。把动手做与口语交际结合起来。例如一年级上册“我会拼图”,先用纸片进行拼图,再和同学交流自己拼成了什么,是怎样拼成的。二年级下册“我们的小制作”,先动手做小制作,然后再说自己是怎么做的,或做游戏。①先有体验,再进行交际。一年级上册“有趣的游戏”,二年级下册“伸出我们的双手”,三年级上册“秋天的快乐”。②先画后说。一年级上册,先布置学生画一幅自己最理想的画,再进行展示、交流、评议——“我们的画”。一年级下册“春天在哪里”——把画的春天给大家看,再给他们讲讲你的画。“未来的桥”——未来的桥会是什么样呢?我们分头想一想,然后把它画下来。“我们身边的垃圾”——把想法画一画。③先阅读,后交际。二年级上册,阅读“骑驴”,然后交流各自的看法。④先观察,后交际。一年级下册,学习伙伴先提出“快去找一找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二年级下册“春天里的发现”,二年级上册,“有趣的动物、植物”。一年级下册,观察了身边的垃圾,谈谈“我们身边的垃圾”。三年级上册,“观察中的发现”,图中伙伴的话只是一个引子,主要是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⑤通过游戏、讲故事、说见闻、进行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口语交际。一年级下册,看图“续讲故事”,“猜谜游戏”;二年级上册“我们去‘旅游’”,模拟生活,角色扮演;二年级上册,“应该听谁的”,要求想法一样的同学自由组合,按自己想的演一演。
以相应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依托,把活动的开展和口语交际紧密结合起来。如,三年级上册“我们的课余生活”和“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三年级下册“我们能做什么”,“谈谈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了合作意识,丰富了社会认知,增强了表达自信,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与人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提高了综合素养。
5.阅读教材特色
(1)单元组文。中高年级的八册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每单元由4—5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八册教材共编选了135篇精读课文。这些选文题材广泛,语言规范,文质兼美,内涵深刻,在内容、结构、语言、表达、写法、体裁上都具有典型性,在整个单元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2)注释。每篇精读课文的正文下方编排了注释,首页下方的注释一般是作者、国别、来源、出处、章节、选作说明等,其他注释一般是对课文中难于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的解释说明等。
(3)识字和写字。每篇精读课文后一般安排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要求认识的字排在横条里,要求会写的字排在方格里。精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课后练习、资料袋、阅读链接里不认识的字,只在全册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均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
(4)练习题。每篇精读课文后一般编排2—4道思考练习题,第一题常常提出朗读要求,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第二题或第三题一般以不同方式引导读书,启发学生思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揣摩关键词句含义,学习遣词造句的方法,领悟表达效果、引导合作学习等;最后一题常引导学生关注积累,通过背诵、摘抄、有感情朗读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5)学习资料。根据教学需要,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文字或图片形式的“资料袋”和“阅读链接”,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和一些知识,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6)课内外联系。部分课文后面安排“选做题”“小练笔”或“综合性学习”栏目,引导学生关注课内外结合,加强实践与探究,使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7)插图。多数课文中编排了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这些图画形象、直观地再现了课文情境,有利于激发阅读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6.习作教材特色
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中没有专门的、系统的作文教材。以前作文主要是“老师出题学生写”的传统办法。后来虽然比较重视了作文指导,但仍然属于教师自发安排。
课本中作文教材的内容,主要分为四种:看图说话、看图写话、习作例文、读写例话。其他的作文基本训练内容则分散、交错、有计划地编到“基础训练”之中。
(1)看图说话。看图说话,是一种听、视、想、说、评的综合训练。这项训练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用口语把图画的内容说出来,训练学生选词造句,表情达意的说话能力。①听。对低年级学生,特别是对刚刚开始练习看图说话的小学生,一般在看图说话之前,先要进行启发谈话,可以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也可以采用讲述故事、儿歌、提出问题等方式进行。②视。教师出示图画,指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边看边思考,这是看图说话的关键一步。指导看图,首先要从图的整体入手,引导学生按顺序全面地观察整幅图画,使学生对整幅图先有一个总体的了解。了解画面的主要意思,为进一步思考、设计说话或对话内容,确定话题打下基础。如果是多幅图画,要让学生将几幅图连贯起来观察、思考,对故事的内容先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分别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再仔细、深入地观察画面的各个部分。最后,让学生从对各个部分观察、思考中,再回到图的整体上系统观察。运用多幅图训练说话,可以先出示第一幅或其中的某一幅,让学生观察思考图意,启发学生想象下一幅图的内容。这样,伴随学生的合理想象逐一出示其他几幅图,既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可以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③想。根据话题中心,结合画面的内容,看准体现主题的主要内容和动人细节,仔细观察,分清主次,全面、细致、有序地观察,并逐步发展到抓住事物的特点,突出重点。在把握主题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情景同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展开适当的联想和想象,想象出画面上的丰富内容,想象出人物具体思想感情和可能说出的话语。经过讨论之后,要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知道的内容进行安排,确定好先说什么,后说什么。④说。这是前面教学的继续和发展,不是截然分开的,只是训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前面侧重于观察,而这一步则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对各个部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把整幅图连贯起来练习说话。要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要先同桌说,分小组说,再指名在班上说。一个学生说时,其他学生要认真听,做到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纠正。多幅图说话训练,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时,可以简单地板书表示事情发展顺序的说话提纲,以便学生说得清楚、连贯。⑤评。以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总结说图的内容。对学生的说话情况进行评议,达到鼓励再学习的目的。
(2)看图写话。①认真看图,培养观察力。看图写话之前只有经过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有深厚的理解,才会在大脑里形成清晰的印象。学会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就等于交给他们一把认识世界的金钥匙。首先引导他们看图要有顺序,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从近到远;或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或从中间到四周。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先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再从画面中人物的形体、相貌、服饰等,弄清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从人物的表情、动作,推测人物的思想,以及他在干什么,想什么;还要观察周围环境,弄清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等等。使学生做到言之有序,使整幅图或多幅图画变成一个完整的、连贯的事物,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逼真,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②合理想象,培养想象力。看图写话的画面是一个个静止的人或物,而且比较单调,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画面,以老师适当的提问为支点,进行合理想象,使静止的画面尽量动起来,活起来,使单调的画面充实丰富起来。③看图说话,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是语言实践的重要工具,是书面表达,即写作的有力基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应该把看图说话当作一个重点来抓,把它作为培养其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看图说话”教学,可使学生在认识事物、口语表达的反复实践过程中,提高读写能力,增强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而发展写作能力。④看图写话,培养书面表达能力。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开始要求他们只要用一两句话写清“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就行了。慢慢地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的提升,再要求学生不仅要写完整,更要写得具体、生动。写出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等。
(3)习作例文。习作例文是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全部编排在中年级,在教材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习作例文既是阅读课文,要进行阅读训练,又是写作范文,要为写作打基础。但是,习作例文的双重任务应该要有向“写”的教学倾斜的体现。这个“倾斜”,必须有具体的内容和规定: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写”的教学时间要多于全课书教学时间的二分之一(习作例文的教学一般安排两课时);在“读”与“写”的关系上,阅读理解要为写作指导服务,根基要落在写作指导上。①属于阅读课文性质,要求通过教师的指点启发,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方式读懂课文。②体现写作训练的重点项目,是引导学生迈进作文大门的向导。中年级阶段安排了五个重点训练项目,即:仔细观察、言之有序、言之有物、突出重点、抓住特点。每篇习作例文都体现其中的1—2个训练重点项目。教师可利用这类课文,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作文基本功训练。③习作例文和讲读课文、基础训练形成读写训练的序列整体。
(4)读写例话。“读写例话”是小学高年级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年级,教材把在小学阶段需要训练的读写基本功,列成几十个训练项目,依据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进程,排出先后次序。围绕每个训练项目,尽量选编比较适宜的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最后附上读写例话,组成一组。就每册课本看,一册有若干组,每组大体都有三类课文,配上读写例话,在基础训练中还安排有训练作业与之配合。就高年级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初步构成了有计划的读写训练系统。
读写例话是让学生自己理解的,属于独立阅读课文性质,但仍需要教师的指导。为了能够指导学生比较深入地读懂例话,高年级老师要一组一组地备课。备课时,一要搞清楚本组读或写的训练重点,例话讲的主要内容;二要考虑三类课文的教学怎样围绕训练重点进行,把这个重点逐步透露出来,做到箭在弦上,引而不发;三要考虑如何引导阅读读写例话,实现学生认识上的深化,用来指导今后的读写。如果不把三类课文和读写例话看成一个整体,统筹安排,而是就读写例话备读写例话,教读写例话,便容易把读写例话教成知识短文,难以达到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进行读写训练,培养读写能力的目的。
读写例话的学习指导该怎样进行,一般的做法是先联系例话,复习重点讲读课文,而后重点提问、展开讨论,最后联系读写,运用于实践。
以第八册《静态和动态》这则侧重指导作文的读写例话为例。有的教师的做法是,先让学生复习《鸟的天堂》(学生自学能力比较强的,还可以联系《火烧云》的教学),谈谈这课哪些地方写得好,读了收获大。因为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是围绕着训练重点进行的,学生的回答多半比较集中,但他们大多仍停留在感性认识上,这时,教师便让学生读读例话,看例话是怎么说的,对照比较,有什么问题。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提出不少问题。教师将学生提的问题进行分类,有的属于概念不清,如对什么是静态,什么是动态还搞不大懂,就启发学生结合实例互相帮助,把概念搞清楚;有的属于对例话的内容有不同看法,如认为写同学聚精会神听讲,写的是动态而不是静态,就放到理解例话内容时统一认识;有的属于需要理解的关键问题,如为什么要注意事物的静态和动态,就组织同学讨论清楚。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自己课前设计的问题加以综合,交给学生,让他们结合阅读例话,准备讨论。这位教师提出了这么几个讨论题:①举例说说什么是事物的静态,什么是事物的动态。②《鸟的天堂》哪些地方是静态的描写,哪些地方是动态的记叙?你是怎么区分的?③读文章和写文章时注意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有什么好处?讨论重点放在2、3题。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一直很活跃。通过讨论,取得了一致的认识。最后,联系学生的读写实际,指导实践。教师结合学生作文,使他们知道可以从形状、大小、位置等方面描写事物的静态,从活动变化等方面记叙事物的动态,还在课上做了描写静态、记叙动态的片段练习。
二、重点分析
1.汉语拼音教学内容
(1)拼音字母教学。包括:①单韵母的教学。单韵母是指只有一个元音的韵母,共六个,分别是a、o、e、i、u、ü。②声母的教学。声母是大多数音节开头部分,《汉语拼音方案》中声母有21个。小学汉语拼音教材变通了拼写规则,把起隔音作用的y、w当作声母,这样声母就有23个了。③复韵母的教学。复韵母由单韵母复合而成,发音呈动态复合的特点。复韵母共有八个:ɑi、ei、ɑo、ou、ui、iu、ie、üe,其中ɑi、ei、ɑo、ou四个复韵母的主要元音在前,后面的元音只表示舌位移动的方向,不一定是实际移动的终点,所以又称前响复合韵母。ui、iu这两个韵母的主要元音在中间,所以又称响复合韵母。ie、üe的主要元音在后,所以又称后响复合韵母。④鼻韵母的教学。9个鼻韵母中前鼻韵母5个,后鼻韵母4个,都是用鼻音作韵尾的复合音。前鼻韵母an、en、in、ün、un都是以前鼻尾音n作韵尾。前鼻尾音和后鼻尾音的区别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特别是在一些方言中in、ing,en、eng不分,教学中要指导小学生多读多体会,并注意运用到口语中去。
(2)声调的教学。小学汉语拼音声调教学是结合单韵母教学进行的。这一方面符合拼音中韵母定调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分散了声调教学的难点。教单韵母时,让学生了解每个单韵母都有四个声调。教ɑ时同时出现ā、á、ǎ、à这4个带声调的ɑ,教学时不要看成是一个ɑ加上4个声调,而要看成4个独立的个体,要把带声调的ɑ作为一个整体来学习,这对小学生随后学习拼读音节有好处。标调的一些基本规律,在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中一般不讲,可让小学生在实践中逐渐体会掌握。小学阶段不要求给音节独立标调。为了让学生能辨别音节的对错,防止抄写音节时出现错误,可简单告诉学生调号位置的规律。如可用歌诀帮助记忆:“有ɑ不放过,无ɑ找o、e,i、u,并列标在后,i上去点再标调。”抄写音节时,先写声母、韵母,后写声调。在进行声调教学时,还要注意轻声和变调,应结合朗读和词语教学进行。
(3)拼音方法。拼音就是按照普通话的语音规律,把声母和韵母拼合在一起,成为一个音节。在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中,拼音的方法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拼音的方法有拼读法和直呼法。拼读法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拼读法是将声母、韵母(有时还有介音)快速连续成一个音节的拼音方法。有两拼法和三拼法。
直呼法是不经过拼读,一口呼出音节的方法,所以又叫“一口呼”。这种方法读出音节比较准确、快速。直呼音节的训练与目标达成需经过较长时间,难度较大。《语文课程标准》对直呼音节没有提出要求,也是考虑到它的难度。当然,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教学直呼法,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实验。
2.识字教学内容
识字教学包括字音教学、字形教学和字义教学三个方面。
(1)字音教学。字音教学就是让学生利用拼音读准字音:先把生字的拼音直接板书出来,让学生拼读;读准字音后再出现字形,让学生联系拼音和汉字进行认读;然后去掉拼音,让学生看字形读字音,以建立音、形之间的联系。随着学生对汉语拼音掌握的熟练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学生学习了查字典以后,应逐步培养学生利用字典自学字音的能力,养成自学字音的习惯以及在课内外阅读中查字典学字音的习惯。
(2)字形教学。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关键,也是学生识字的难点。字形教学要根据汉字构字规律和学生掌握字形的心理特点,教给学生识记字形的方法,指导学生分析、综合字的组成部分,熟悉字的笔画、笔顺、结构和偏旁部首,完整地、准确地掌握字形,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辨别字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字形识记水平。
(3)字义教学。字义的理解,直接影响字音、字形的感知和记忆,而深入地理解字(词)义又是发展学生语言,培养理解能力和读写能力的起点。因此,字(词)义教学是识字教学的重要内容。一个汉字只有当它成为词时才有意义,大多数字在词中表达一部分意义,成为这个词中的“语素”。所以,字义教学和词义教学是不可分割的。字(词)义教学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领会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写字教学内容
(1)铅笔字教学。铅笔字是小学生正式接受写字教育的开始,教学要进行细致、科学地指导。包括:①正确的写字姿势,包括坐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②运笔的方法;③使用田字格;④掌握汉字的笔顺规则和间架结构。
(2)钢笔字教学。包括:①执笔和运笔方法;②钢笔字的结构;③写钢笔行楷字。
(3)毛笔字教学。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三至四年级“能用毛笔字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在七至九年级“用毛笔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毛笔写字的基本内容是:①正确的执笔方法;②写好笔画、安排结构;③摹书临帖。
4.口语交际教学要求
关于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对此作了具体而详细的要求:
(1)对小学第一学段的要求是:①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②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③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④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⑤与别人交谈,态度大方,有礼貌;⑥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2)对小学第二学段的要求是:①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恰当应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别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别人商谈;②听人说话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③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④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⑤能注意说话的语气、语调,能借助表情、目光等与人交流。
(3)对小学第三学段的要求是:①主动参与讨论和辩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②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简要转述;③听程度适合的叙事性作品,能够复述,作出简单评价;④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运用表情、手势、姿态辅助说话,增强表达效果;⑤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⑥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5.阅读教学内容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是围绕阅读教学展开的。小学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是:
(1)兴趣、习惯。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这一要求贯穿整个小学阶段,要坚定不移、自始至终地遵照执行。
(2)读书方法。包括各种形式的朗读,特别是黙读。不同学段对默读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第一学段:在教师指导下,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习略读,粗知大意。第三学段: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并要求“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可见,“默读”包括略读、浏览等,主要用来捕捉阅读材料中的重要信息,是学生个体阅读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训练、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
(3)词句理解。第一学段: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第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教材在课文中通过“吐泡泡”落实这一训练。第三学段: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语言表达。第一学段: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第三学段: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基本表达方法。高段很多课文后的“思考·练习”中兼顾理解和表达。例如,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后,提出“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旨在让学生明白选材与表达中心的关系。
(5)语言积累。第一学段: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积累课内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6.习作教学目标
小学各阶段习作教学目标是:
(1)第一学段(一至二年级)。
①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②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③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2)第二学段(三至四年级)。
①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②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③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④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⑤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⑥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⑦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⑧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3)第三学段(五至六年级)。
①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②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③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④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⑤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从以上学段目标对比来看,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螺旋上升的阶梯式要求。例如,在写作材料的应用上,第一学段是“词语”,第二学段为“有新鲜感的词句”,第三学段则为“习作素材”。第一学段“写话”教学的重点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第二学段的重点在于“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三学段的重点为“能写简单的纪实习作和想象习作”,“能写常见的应用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