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小时候吃的野山果(我们深圳人小时候吃过的野果子)
每当到这样闷热的月份
总是想起小时候一群伙伴去抓雷公马
当然了
还有那些我们都吃过的野果子
▼
寒莓
它也叫“茅莓”,为蔷薇科植物,落叶小灌木,多以药用名薅田藨出现,以根或茎、叶入药。果子味道又甜又涩,它的花期通常是5-6月,果期是在7-8月。这个小时候我真吃了好多啊。因为它很像宝石的样子,小时候我都叫它“宝石果”。
割舌果
海南话叫“割嘴罗”,也有叫“马令公”。手指般大小,外形像葡萄,皮软而
厚,中间有甜而略酸的汁液,内有一颗带细软纤维包裹的种子。掰开后只能尝尝其果汁,然后把果核吐掉,“马令公”不能多吃,吃多了舌头会有像被刀割到一样的痛感。解除痛感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含着它的叶子,疼痛才会逐渐减轻。以前有次我就是吃多了,难受好几天。
文定果
俗名“冬瓜茶果”,因为这个果子吃起来有股冬瓜茶的味道,整个扔嘴里大嚼,味道又香又甜。这种果子长在高高的树上,远处望去,红彤彤的一片。以前,只要看到树上有,我们一定会立马爬上树去采摘,几个在上面摘,几个在下面接着。
红姑娘
又名“灯笼果”。在海南一般叫它帕帕果,把摘来的灯笼果放在两掌之间用力一啪,会嘣一声响,我觉得这是我自己最喜欢的一种野果了。听说它的药用价值很高哦,对糖尿病有一定的疗效。因为多数是野生的,平时通常会把它当成野草处理掉,加上没有专门种植,所以现在的灯笼果的数量已经非常稀少。
龙珠果
龙珠果:这是海南一种非常常见的野果,因为外形很像西瓜,所以我们也称它为“西瓜果”。西瓜果熟透时是黄色的,味道很甜,但是果子里的小籽会有点酸。对它真是印象深刻呐,每次去抓雷公马的时候,都一定会装一口袋回家。
山坭
很多人叫它“罗坭”,它学名叫“桃金娘”,海南农村的孩子大概都吃过。有没有成熟看其颜色便知,如果表皮完全变紫,那证明熟了!味道甜中夹点酸,吃多了舌头和牙齿会染上了一层墨紫色。山坭可以养血,可以酿酒,还具补肾功能,不过不能吃多哦,会便秘。这个吃了真是满嘴巴都是紫色的。
火碳母
它还有个很形象的名字,叫“露珠果”。成熟后,会变成一粒粒黑乎乎的果子,不过不是真的黑,其果肉是半透明的,里面的核才是黑的。其味道一般,纯粹尝一下它的汁水味道而已。乡下常用的中药,一般长在园地的边上,现在已经基本看不到了。
山小桔
也叫“山柚桔”。粉红粉红的外表,长得非常好看,但实际上吃起来的味道不是很好,有一股桉树的味道,至于桉树是什么味道……也就是有点类似汽油的味道类,而且山小桔量少,成熟期是每年的8月份左右。
刺莓
刺莓:刺莓的树枝细长,具柔毛,疏生皮刺。小树枝上子通常会长3-5枚的果子,其果实椭圆形或长圆形,浅红色,无毛,味道非常甜。它的花期在4-5月,果期通常在6月。这种还有一种是黑紫色的,好像比较甜一点。
释迦
释迦果,也称番荔枝,果实清甜,果肉乳白色,以其独特香味,被列为热带名果之一。成熟果呈淡绿黄色,外表被以多角形小指大之软疣凸起(有许多成熟的子房和花托合生而成),恰似佛头,故有佛头果、释迦果之称。其实这个现在外面也有卖咯,买回来通常要放在米缸里等熟一点几天再吃。
紫玉盘
紫玉盘又名油椎、香蕉、酒饼子、牛刀树、牛菍子、牛头罗,海南也有叫山芭蕉,海南话念山咯,有健胃行气,祛风止痛之功能。适宜栽于庭园周围或作盆景。这个吃的不是很多,也比较少见,不过小时候确实是有的。
破布叶
破布叶,是常见的腋生植物。树皮也可以编绳,据《生草药性备要》载:叶味酸,性平无毒,解一切盅胀,清黄气,消热毒,作茶饮去食疗。闻广州知名的王老吉凉茶即有本种树叶掺杂在里面。海南80后小时候应该都用它放到竹子里当果子枪玩,海南话我们那叫打luoi。搞到衣服上就很难洗掉啦。
刺葵
多年生常绿乔木,原产于加那利群岛、印度、缅甸、泰国等,中国亦有引种栽培。由于刺葵株形挺拔,富有热带风韵,常用以盆栽作为室内布置,另外也可室外露地栽植,无论行列种植或丛植,都有很好的观赏效果。我印象中这个果子好难吃。。。
龙葵果
又名山茄枣。果实呈类球形,黑褐色、橙红色或黄绿色,顶端有一圆形土褐色花柱痕,下端有时带一细果柄,干的果实易破碎,破后可见内含多数黄白色圆扁形种子。其实这个果子好像不是海南本土的,可是小时候我们确实吃过挺多的,也不知道它怎么来到海南的,有些村里的爷爷会用他来泡酒,这种果子听说也可以镇咳祛痰。
好多果子现在都看不到咯
都是小时候去玩的时候在各种地方摘来吃
至于。。。。
胡乱吃过那么多野果子,
却依然活下来的我们
果然是棒棒哒
-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