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好书分享(敬畏每一粒粮食)

七一好书分享(敬畏每一粒粮食)(1)

我的奶奶是一名目不识丁的乡村妇女,她对粮食无比敬畏的态度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常常忆起儿时,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我们小辈有时会掉几粒米饭在餐桌上。奶奶总是一脸严肃地呵斥道:“伢呀,人靠粮食养命,糟蹋粮食是不对的。”说完,她伸出手指把米一粒粒捻到嘴里,脸上的表情很自然,一点也不觉得那些饭粒脏。有时候,奶奶看见我们碗里的饭没有吃干净,哪怕碗边只剩下几粒米饭,她也一定会命令我们把这些饭粒吃干净。我们懵懵懂懂不解其意,看见她神色庄重的模样,只好乖乖地吃完碗里的饭粒,再也不敢浪费一粒米。

后来上了学,我跟着长辈们下地劳作,对粮食来之不易有了切身体会。春天,奶奶和父母亲一起精挑细选种子,撒进精心整理过的土地中。在阳光雨露的呵护下,种子慢慢长成秧苗。炎炎夏日,长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佝偻着身子,忍着蚊虫叮咬,一步一个脚印走在水田里插秧,经常忙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下午放学后,我知道他们都在田里忙着插秧,也赶快跑到田里去插秧。

粮食的成长注定是一场漫长的旅程。农人不断施肥拔草打农药,从事各种田间劳动,像抚育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管理着。种子从春天里播种,在夏天里拔节和抽穗,在秋天迈向成熟,足足经历三个季节。当秋天水稻变得黄澄澄稻穗饱满时,农人又忙着收割。以前的秋收都是靠人力,费时费力,是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我们和长辈们一起用镰刀收割稻谷,然后捆扎、搬运、叠码、铺场、磙碾、翻叉、收草、扬壳……十几道工序下来,才变成谷子,再被父亲一担担地挑回家中。

记得那时家里完成秋收后,奶奶一刻也不得停歇,每天又忙着去地里拣拾被遗漏的粮食。自家地里拣拾完了,她就走向远方的地垄草窠中一粒粒拣拾,一点点积攒,每天能拣拾好几斤的谷子。她还是那句口头禅:粮食能养命,浪费不得,糟蹋粮食会遭天谴。

奶奶的经历让她深深体会到,没有粮食,活命就是一句空话。所以,她敬畏每一粒粮食,就像敬畏生命一样。奶奶不会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更不知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格言,她一直用自己朴素的行动,在日常的生活中践行敬天惜粮、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童年时代,我亲眼见证了稻谷的成长和农人为之付出的艰辛劳作。如今,即使实现了农业机械化耕种,物质已非常富裕,每一粒粮食依旧来之不易。从播种到收获,每一粒粮食都可以说吸附了天地日月之精华,倾注了农人无数汗水和心血。民以食为天,粮食,永远是芸芸众生最为依赖的生活物资,我们有什么理由浪费和糟蹋呢?

珍惜碗里的粮食,对天地心怀敬畏,对粮食心怀敬畏和感恩,我们方能以淡定的心态从容而优雅地过好每一天,这也是“碗净福至”的意义所在!

(作者系湖北省荆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七一好书分享(敬畏每一粒粮食)(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