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电键朱泓瑞(爷爷的电键朱泓瑞)
2022 年 07 月 31 日
杭州学习平台
父亲的书柜中央放着一个老物件,它只有手掌那么大,看上去像订书机。父亲说,这是爷爷当年工作时用的电键。
电键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爷爷毕业后,只身来到位于曹娥江畔的浙江省绍兴市上虞邮电局工作,成为一名邮电报务员。后来他认识了做话务员的奶奶。父亲从小就在邮电局大院里长大,在他的记忆里,除了在食堂吃饭的时候一家人能聚在一起,其他时间是很难相见的。
那个年代,人们主要的通信方式就是写信和发电报。电报可称得上“一字千金”,只有大事和急事才用。为了省钱,电报的内容经常被人们简洁化。据说,当时流行“一字电报”和“两字电报”,比如说家里有急事要他回家,要么是一个字“归”,要么是两个字“速归”。
报务员的工作十分辛苦,因为要保证24小时不断线,所以基本采用“四班三运转”模式,还得随叫随到。爷爷也常常加班加点,尤其在遇到重要电报时,那就是一夜无眠。
工作时的爷爷
报务员的工作不能有半点马虎。爷爷曾经给我讲过一个“事故”:
有位先生给老家的亲戚介绍对象,请对方在约定好的日子到浙江湖州见面。当时对接这项事务的是爷爷新带的一名小徒弟,当他把电报的内容交给爷爷审查时,爷爷让他必须跟发电报的人再次确认时间地点是否正确。结果一对才发现小徒弟把“5月8日”写成了“5月18日”,差点毁了一桩姻缘……虽然是因为顾客在填写单据时字迹太潦草所致,但是爷爷仍旧反复叮嘱小徒弟要谨记这次教训,作为发报员,一字一言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有时甚至是整个社会,一定要仔细审核,千万不可大意!
家里的电码本
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爷爷奶奶作为操作熟练的老师傅,已经带出了很多徒弟,院子里的人看见他俩都亲切地叫“朱师傅”“章师傅”,这样的称呼伴随了爷爷奶奶的一生。
后来,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通信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人工发报到固定电话,从传呼机到智能手机……电报行业谢幕了,但是这个电键被留了下来,因为爷爷说:“这可是见证了中国通讯行业崛起的物件!”
37年的电报员生涯,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对爷爷来说却是一生。他把人生最精彩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报务事业,把“人民邮电为人民”当作无悔的追求!他们那种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严谨工作的精神,一直激励着父亲,也将激励着我的成长。
我又一次凝视着这个发报机的电键,轻轻地用右手按了几下,仿佛听到了“嘀嗒嘀嗒”……
(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丁蕙实验小学学生;指导老师:江珊)
责任编辑:易苏情 黄添奕 王剑 魏心佩 卢强
总平台审核编辑:崔莹
转发:孙燕
审核:郝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