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小满早安问候每日一祝(向无冕之王致敬)

5月21日小满早安问候每日一祝(向无冕之王致敬)(1)

他们,是文字,是声音,也是影像。

他们,是键盘,是小编,也是幕后。

是一批时刻走在路上的人,

哪里有新闻,他们就会第一时间出现。

11月8日,第17个记者节,想对广大同行们说,辛苦了,节日快乐。

5月21日小满早安问候每日一祝(向无冕之王致敬)(2)

“无冕之王”的由来

“无冕之王”的提法最早出现在19 世纪的英国。当时,《泰晤士报》被称为英国上流社会的舆论权威,主笔辞职后常被内阁吸收为阁员,地位很高。人们就称这些报纸主笔是“无冕之王”。

现多指新闻记者。称记者为“无冕之王”,其含义是记者虽然没有具体职务,但是在新闻活动中却处处高人一等。

5月21日小满早安问候每日一祝(向无冕之王致敬)(3)

2000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记协《关于确定“记者节”具体日期的请示》,同意将中国记协的成立日11月8日定为记者节。记者节像护士节、教师节一样,是我国仅有的三个行业性节日之一。按照国务院的规定,记者节是一个不放假的工作节日。

5月21日小满早安问候每日一祝(向无冕之王致敬)(4)

5月21日小满早安问候每日一祝(向无冕之王致敬)(5)

5月21日小满早安问候每日一祝(向无冕之王致敬)(6)

中国记者之最

中国最早的新闻记者

梁发(1789——1855),又名梁亚发,广东高明三洲古劳村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11岁就学于私塾,15岁到广州谋生。中国第一份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日统记传》在马六甲创刊时,梁发先是担任刻印工作,继而协助撰稿,在该刊发表过不少宣传教义的文章。1855年4月12日,梁发病逝于广州。

5月21日小满早安问候每日一祝(向无冕之王致敬)(7)

中国第一个女报人

裘毓芳(生卒年月不祥),字梅侣,江苏无锡人。1895年11月,与叔父裘廷梁合作,在无锡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白话文报纸——《无锡白话报》(五日刊),第五期改名为《中国官音白话报》,主持该报编务,从此开始了新闻生涯。

5月21日小满早安问候每日一祝(向无冕之王致敬)(8)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驻外记者

李何(1918 年——1962年),原名洪履和,福建省福州人,1938年从武汉到延安,不久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冬被派出新疆工作,改名李何,任《新疆日报》国际版编辑。1946年2月回到延安,在新华社工作。1950年3月,新华社在莫斯科建立了新华社的第一个驻外记者站,李何和夫人瞿独伊(瞿秋白之女)一起被派往莫斯科担任特派记者。

5月21日小满早安问候每日一祝(向无冕之王致敬)(9)

5月21日小满早安问候每日一祝(向无冕之王致敬)(10)

中国培养的第一个新闻博士

童兵(1942——),原名童宝根,浙江绍兴人。196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师从甘惜分教授攻读硕士学位。 1981年获文学(新闻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1984年攻读在职博士学位,1988年通过博士论文《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奠基人——马克思、恩格斯新闻思想研究》的答辩,获法学(新闻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个新闻学博士。

5月21日小满早安问候每日一祝(向无冕之王致敬)(11)

5月21日小满早安问候每日一祝(向无冕之王致敬)(12)

中国第一个广播节目主持人

徐曼(1940——),原名徐乃文,播音用名徐曼,山东掖县人,女。1940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班学习,1961年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部任播音员。1983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设对台湾广播“空中之友节目”,徐曼担任这个节目的主持人。她主持的这档节目深受台湾同胞的喜爱,被誉为 “和平的使者”、“知心的大姐”。

5月21日小满早安问候每日一祝(向无冕之王致敬)(13)

5月21日小满早安问候每日一祝(向无冕之王致敬)(14)

中国第一个电视播音员、节目主持人

沈力(1933年——),原名沈立环,江苏吴江人,女。1957年由部队转业,考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任播音员。1958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创办,她被选为电视播音员,从而成为中国第一个电视播音员。1983年,中央电视台开办了《为您服务》节目,她又担任了这个节目的主编兼主持人,从而又成为中国第一位电视节目主持人。

5月21日小满早安问候每日一祝(向无冕之王致敬)(15)

第一个建议“设立特区”的记者

连云山,《人民日报》军事记者、军事评论员、国际评论员。1962年秋冬之交,连云山深入到深圳边境和香港九龙等地采访考察后,写下包括建议在深圳边境一带建立“特别政策优惠区”在内的4篇内参送交中央政治局。由此,连云山成为第一个正式写出建议“设立特区”的中国记者。

5月21日小满早安问候每日一祝(向无冕之王致敬)(16)

5月21日小满早安问候每日一祝(向无冕之王致敬)(17)

发现世界第一大峡谷的记者张继民

1993年10月,中日组成科考队赴雅鲁藏布大峡谷考察。为写这一科学探险故事,1994年初,张继民参阅了杨逸畴、高登义、李渤生三人合写的 1987年8月发表在《中国科学家》上的题为《雅鲁藏布江下游河谷水汽通道初探》的论文。看到文内称“雅鲁藏布大峡谷平均切割深度在5000米以上”等文字时,他觉得这是一条深埋于科学家的论文之中十分重大的科学新闻,颇有报道价值。进而感到这是一个科学发现,于是,张继民偕同论文作者,把这一重大科学发现变成了现实。4月17日,张继民将其作为重大科学新闻,通过新华社向全世界播发。从此,雅鲁藏布大峡谷作为世界第一大峡谷,在国际上声名远扬。

5月21日小满早安问候每日一祝(向无冕之王致敬)(18)

5月21日小满早安问候每日一祝(向无冕之王致敬)(19)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赤峰文化网微信公众号(cfwhw047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