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ulia踩油门消灯(何必在意故障灯亮不亮)
➤书接上回(传送门:《20000km之后,我对Giulia的看法是怎么样的?》),相对细致地讲过了Giulia在驾驶方面的表现之后,这次来聊聊用车方面的体验以及作为车主对阿尔法·罗密欧这个品牌的理解。
首先来说说乘坐空间……不会吧?不会真的有人想了解Giulia后排空间有几拳几指吧?
Anyway,反正基本上是同级最小了。但需要强调的是,Giulia前排和后排的待遇是有明显落差的,前排座椅的软硬度比较适中,后排座椅则偏硬,而且是硬得有点单薄的那种感觉。
不仅在座椅方面,在音响效果上,后排也会明显不如前排,无论怎么调都无法满足后排音质需求的那种。
当然了,以上所说的前后排待遇差别仅基于低配的豪华版来评价,如果你能买到高配的豪华运动版,前后排座椅都会不一样,音响也会从8扬声器无贴牌音响升级到14扬声器的哈曼卡顿。
实际上,座椅也是我自己对这辆低配的豪华版比较不满的一点,包裹性略差就算了,还不支持座垫的倾角调节,只能调高低,并且椅面是没有打孔的,对我这种怕热体质的“汗族人”来说实在不友好。
好了,正文开始——故障灯。
大问题没有,小毛病有吗?
作为意大利车,故障率想必是大家最好奇的一个地方,其实我在买这车之前也很好奇,也做过一些功课,先前了解到的信息汇总起来大概是这样的:
2017款的Giulia、Stelvio亮发动机故障灯的几率相对来说会高一点,自从2019款切换到国六之后,就基本上没什么故障灯的情况了。而2017款亮故障灯大多数也是来自于各种传感器的故障报错,发动机的大硬件是没有问题的。
虽说国六之后的阿尔法·罗密欧基本没啥亮故障灯的案例,但我也是做好了心理准备的。
提车那天,销售人员也特意给我打了“预防针”——说这车从意大利运过来油箱里装的还是意大利的汽油,第一次加了中国的汽油之后可能也会亮起发动机故障灯,但只要回店消除故障码就可以了。
事实是第一次加油之后并没有遇到故障灯。
但我后来着实是遇到过两次故障灯。
第一次是在12500多公里的时候,第二次是在接近16000公里的时候。
第一次亮灯时,4S店通过读取故障码判断是空气流量传感器的报错,可能是偶发性故障,处理方法是消除故障码再继续使用观察。
第二次亮灯读取出来的也是同样的故障码,于是4S店提出拆洗空气流量传感器的处理方法,拆洗之后到现在20000多公里也没有再亮灯了。
另外在更早期还遇到过另一个故障,是在5700多公里的时候,在某一次启动的时候,仪表板屏幕亮起了所有与刹车相关的警告灯,比如ABS、ESC、坡道辅助、电子手刹、主动刹车系统等,这个时候刹车脚感也变得非常软,在停车场开了十来米,发现刹车力度也是有问题的。
听起来还挺恐怖,但,遇事不慌,重启大法好!
重启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这个问题了,这可能是由于车辆发动时对于刹车系统自检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总之还是电子系统的问题,有时候也会出现车辆解锁之后车内照明灯没有亮起的情况,但重新解锁一次也就亮了。
我遇到的唯一一个与硬件相关的问题在于车灯。
某一场瓢泼大雨之后,路面上出现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坑洞,我就不小心让右前轮压到了一个,不过并没有出现爆胎、轮毂变形甚至跑偏等以前开阿特兹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的后果,反倒是右前大灯的照射角度在受到冲击之后发生了改变。
我用车辆自带的大灯高度手动调节功能试了下,发现左右两个大灯依然能够联动地调节高度,但两个大灯之间始终存在比较明显的高度差。
按理说这对老司机来说也不是个问题,大多数车型都有一组调节大灯角度的螺丝,于是打开发动机舱盖,探索之。
非常顺利地找到了一个螺丝,拧了拧,发现这是调节左右位置的,而不是调节高度的,最后找了半天,才发现它在非常深入的位置,工程师也把螺丝刀通道预留了出来,但很遗憾,我一直都没找到一把合适十字螺丝刀,要么不够长,够不着,要么太粗大,没法卡准十字位。
嗯,这很意大利。
▲ 图中左上方螺丝用来调节大灯照射的左右位置,右下方那个深不见底的洞就是通往调节高低位置螺丝的预留通道
大家可能会说了,为什么不回4S店解决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我觉得这是个自己能解决的小问题,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二是4S店有点距离,关键是效率实在是低,这就是接下来要说的了。
敢不敢再慢亿点?
售后其实是我对阿尔法·罗密欧这个品牌最不满的一方面了,倒也不是因为保养价格,其实阿尔法·罗密欧的保养费用还是非常合理的,如果是更换机油、机滤的小保养,费用为1068元,跟宝马3系基本是同一个水平,也就意味着是不贵的。
在20000km的保养项目中,更换发动机空滤和空调滤(也就是俗话说的“机油三滤”保养),总费用则为1803元,按物料单价来看,也都是比宝马便宜的,美滋滋。
只是长远来看,阿尔法·罗密欧是需要定期更换变速箱油的,这是一笔较大的费用,而宝马则一直号称变速箱终身免维护。嘿嘿,不知各位宝马车主是不是真的敢终身不换变速箱油……
言归正传。
阿尔法·罗密欧在售后的效率这部分才是让我最不满的,我在已经预约,且是工作日的情况下,上午趁着刚开始营业的9点出头到店,做个小保养竟然要等到接近中午12点才能取到车。
我曾经开过好几个品牌的车去做保养,马自达是肯定不用说了,还有雷克萨斯、沃尔沃、日产、丰田等,除非有特殊问题需要解决,否则正常的小保养加洗车一个半小时基本都能完成。
我也听说过宝马有推出58分钟小保养的服务标准,之前跟朋友去买斯巴鲁的时候也跟销售聊到我这辆车保养巨慢的问题(斯巴鲁的销售都相对比较懂车,可聊性比较高),他也表示他们店做小保养一个小时出头就能完成。
一般消费者对于如此低的效率可能只会感到迷惑或不满,但作为车辙君,我们会比较了解保养的大致流程,也大概清楚每个步骤所需的时间,在漫长的等待时间中除了到汽车城其他品牌展厅里看看车试试车,或是敲敲键盘码码字,也会想要去探索他们的问题到底在哪。
当我开车到店时,首先是保安会指引我停在相应位置,然后等了个十来分钟才有售后接待前来接车开单,我看了看预约板,当天该时段也只有两辆车预约了保养。后来开单又花了十来分钟(期间他也在处理其他客户的事项),相当于我的车来到之后就在停车位停了半小时。
但开单完成并不意味着保养开始,因为他们还要等挪车调度员把车开到四楼车间。我也上去观察过,环境整洁,布置合理,怎么看都不像是效率低的样子。
当我觉得时间差不多了,我就提前来到售后接待的办公室等候,我已经看到挪车调度员把我的车钥匙放在他桌上了,但他人却迟迟不出现。等了几分钟之后,我打电话找他,他告诉我的是他正在楼上跟进其他车辆的定损,他安排其他同事给我结账交车。于是我再等,等了几分钟还是没有人出现,我又打电话,他说:“马上就下来了,两分钟!”最终我又等了五分钟。
所以我最终发现的问题就是各个流程衔接安排的不合理,实际上保养作业环节并没有用很多时间,只是我的车有一小半时间都是停在那里。
虽然我的遭遇可能仅代表我去到的这家4S店的问题,但阿尔法·罗密欧现在在深圳也就只有这家店了,因此也不能说我的案例不具有代表性。
当然了,如你所想,玛莎拉蒂也是同店的,不仅如此,这家店还承接了特斯拉的售后服务,特斯拉在深圳的保有量是很大的。虽然电动车保养起来比汽油车简单,但由于效率低的主因是流程衔接问题,于是效率低就被进一步放大了。嗯,这还是很意大利。
对了,前段时间雨季来临,由于在积水路段过水太快,扬起的水花把右前轮轮拱内衬冲破了,不得不说它有点脆弱。上次保养的时候售后接待说这个内衬没货要从意大利订,我让他给我报个价,当时他还有别的事情要忙就说等有空了查好再告诉我。
两个多月过去了,想必他是把这事忘了……其实后来我还提醒过他一次,然而还是没有报价。兄台,你又不是意大利人。我还是想办法自己粘回去好了。
不过最终,我觉得可能还是我自己的问题,因为我发现玛莎拉蒂的车主们前来保养或维修,多数都是把车一放就走了,并不急于当天甚至一两个小时内就要把车开走的,大概是玛莎拉蒂的车主在各方面都比较自由吧……(陷入沉思)
阿尔法·罗密欧也是一股清流?
好吧,该吐槽的也吐槽完了,无论是车辆本身的小毛病还是售后的低效率,在成为意大利车车主之前也早有心理准备,即便不能理解也还是得接受。接下来就该升华升华了。
其实在阿尔法·罗密欧这个品牌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之前,我对这个品牌也是仅仅停留在“听说过”的层面,毕竟此前几乎没什么机会能够接触到,了解相当有限。不妨直说,即便你现在问我阿尔法·罗密欧历史上有哪些惊世骇俗的经典作品,我都是说不出来的。
所以买Giulia这款车更多是看重于这款车本身的吸引力——从硬件规格到调校功底,都让它成为了今时今日能够买到的为数不多的“正义之车”之一。
而正义的车以后只会越来越少,包括Giulia在内,以后也不知道会不会有换代车型,即便换代,也难保证是否能够保持正义。
毕竟FCA和PSA合并成Stellantis,很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进行资源整合,在资源整合的背景下,即便是集团旗下不同品牌产品,也很可能会有很高程度的同质化,这一点,看看现在的欧宝新车有多么的像标致就知道了。
而阿尔法·罗密欧也说过,未来的新车将会基于新平台打造,换句话说,Giulia和Stelvio这两款车所共用的平台,就仅仅是给这两款车来用了。在21世纪的今天,这可谓奢侈。
不过阿尔法·罗密欧经费有限也是显而易见的,几年前就传闻要打造一款更极致、纯粹的两门轿跑(或跑车)GTV,最终随着活久见的四门两座Giulia GTAm的到来而画下休止符——终究是没钱去设计一套新的双门车身,也好在四门的Giulia在车身工程上的造诣已经足够的高。
作为车系终极升级版本,全球总共限量500辆的Giulia GTAm和Giulia GTA前不久刚刚正式宣布在中国市场发售,配额为40辆。GTAm没有后排,而GTA有,但不同于海外版本GTAm有大尾翼而GTA仅为小鸭尾,销往中国的这40辆无论是GTAm还是GTA,都会有大尾翼。
另外,GTAm和GTA在中国市场的价格策略也跟海外不同,在意大利,这两个版本分别为18万欧元和17.5万欧元,在中国则同为158万元。话说这辆在欧洲卖18万欧元的车来到中国才卖158万,你大概就知道为什么阿尔法·罗密欧会经费有限了,真的不贵(保时捷911 GT3在欧洲卖17万欧元)。
当然也有很多人会说这价钱可以买保时捷911啊blablabla……我倒是觉得没什么可比性,反正也就40辆,而且我认为懂这车且买得起的人在中国应该不止40个,我就不是这四十分之一了,尽管我懂它,但我买不起。再说了,能买GTA/GTAm和911这类车的人,他们大可以作出大人的选择:都要。
Giulia在中国市场上市已经有四年时间了,现在网络上关于Giulia的消息并不是很多,但时常还是能看到一些非常片面的解读,标题通常都带有“平民法拉利”、“打七折还没人买”等字眼,尤其是在各大短视频平台。最终都会以小毛病多、维修保养贵、空间小等要么不存在要么买它的人根本不在乎的缺点来一波高度概括总结。
写这些文案的朋友们,不怪你们没买过这车,但还是拜托你们去了解一下真实的行情呗。
不得不说,像这种小众品牌,大部分人都不了解,这是事实。但相比网上那些张口就来的主观臆测党,我更喜欢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场景——开着Giulia去到各种场合,都会很容易引来围观,小区的保安员会凑过来问我这是什么车,我都会直接告诉他们:“这是阿尔法·罗密欧,名字有点长不好记,是个意大利车。”当然了,他们更关心这辆没怎么见过的车要多少钱,我会答道:“三十多四十吧。”对于大部分不了解的人来说,这个价格似乎远低于他们的想象……
有些对车略有研究的人可能知道这个意大利品牌,但也会好奇,于是就会凑过来问我这车好不好开,怎么没买宝马等问题。
嗯,这就像以前开阿特兹的时候,会有很多人问我怎么不买锐志一样,尽管在我看来无论是Giulia和3系还是阿特兹和锐志,都不太具有可比性,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在现实中我也还是会尽可能在他们的理解范围内把两者之间的区别讲明白。
好吧,眼看着字数就要赶上Giulia的车身长度了(其实在你看完这个括号内的文字后就已经超过Giulia车身长度的数字了),这篇就此打住吧。对Giulia或是阿尔法·罗密欧这个品牌还有什么疑问或是看法的,不妨在评论区里大胆抒发。
我们只专注原创汽车内容的生产,想要变得更懂车,可以订阅我们的车辙(ID:cartracks)。目前已经集聚了数十万的粉丝,等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