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三代有关的成语典故(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

庖丁解牛

夏商周三代有关的成语典故(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1)

【释义】

庖:厨师;丁:厨师的名字;解:刨开、分割;

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出处】

先秦·庄周《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成语故事】

有一个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靠着的地方,脚踏着的地方,膝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的声音。这些声音十分悦耳,它合乎《桑林》舞曲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好啊!你的技术怎么能达到这种程度呢?”

庖丁说:“臣下所探究的是自然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所见到的没有不是全牛的。三年之后,再也看不到整头的牛了。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意念接触牛的身体就行了,而不必用眼晴去看。就像感觉器官停止活动了而全凭意念在活动。依照牛体的肌理结构,顺着(骨关节的)空处使刀,刀从来没有碰过筋骨聚结的地方,何况股部的大骨头呢?好的厨师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一般的厨师每月换一把刀,他们是用刀去砍骨头。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所宰杀的牛有几千头了,而刀口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牛的骨节有空隙,可是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了,因此,我这把刀用了十九年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既使这样,可是每当我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惕而不敢大意。集中精力,动作放缓,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和肉就剥离了,就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我提起刀站着,为此环顾四周,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一番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庖丁解牛》这则寓言故事包含的成语还有:

目无全牛。原句: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切中肯綮。原句: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切中:正好击中。肯綮qìng:指筋骨聚结的地方,比喻最关键的部位。全句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准,方向对,比喻切中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游刃有余。原句: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踌躇满志。原句: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善刀而藏。同上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