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谍战是怎样的 说谍隐秘而伟大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因为“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全境沦为了日本侵略者的殖民地。其殖民土地直接与当时的苏联接壤。因为历史上的原因,日苏之间的国际矛盾和对利益争夺从来相互觊觎并防范着。苏联红军总参谋部情报部面对日关东军图谋大举进攻西伯利亚地区的形势,开始借助彼时共产国际的力量,在中国各个城市布置了各类情报人员。这个可以从《苏联情报机关在中国》书中可窥端倪。
但很少提及的是,当时,苏联军事情报部门以共产国际的名义选调大批中共优秀党员和进步青年分批送到苏联莫斯科各类情报学校进行专业培训,有的送往苏联境内的伯力的情报学校进行特种训练。
回溯历史,其实,中共和共产国际之间的情报合作从中共自身的情报保卫系统成立后不久就已经开始。著名的如“佐尔格小组”最初在中国上海第一次初建的时候,就借助了中共的力量的才扎下了根,打好了厚实的基础。
我们今天能找寻到的很多前辈,如毛主席的亲家母张文秋、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社会学家陈瀚笙,就是当年佐尔格的左膀右臂。还有号称“远东第一女谍”的吴先青烈士、解放前最后一任南京市委书记陈修良女士、上海解放前夕和李白烈士一起牺牲的秦鸿钧烈士、解放后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的李正文,1955年少将刘鹤孔等这些先烈、先辈们都是当年曾在共产国际情报系统里出生入死,为反法西斯做出过卓越贡献。
回到前文,这些经过专业训练的中国特工之后陆续派回中国东北境内,建立起了遍布东北、华北,甚至包括华东地区的共产国际所属的国际情报网(当然,针对日伪满的情报,一般都交由苏联总参情报部门)。其中,在东北特别残酷的条件下,这些红色特工收集日本关东军和伪满军队的军事情报,与日伪展开隐秘的特工密战,执行烧毁日伪经济储仓、军火库、破坏机场、铁路等特种行动。
杨佐青
这些情报网隶属于共产国际联络处领导,业务上直接归口由苏联红军总参情报局和伯力远东红旗军情 报部门(即远东红旗军司令部第四科)指挥。在彼时的中苏边境,苏军边防部队中均设有对接的情报机构,负责与中国东北国际情报网的各个负责人联络。
国际情报网在东北地区主要分为:
苏子元领导的齐齐哈尔西线军事情报站;
张永兴领导的齐齐哈尔东线军事情报站、哈尔滨国际情报站
纪守先领导的满洲第一情报组;
杨佐青(即杨殿坤,中共著名军事将领,民族英雄杨靖宇烈士的这个化名即承袭杨佐青,以其兄长的名义接受游击队,即后来的抗联基干队伍)、张逸仙领导的满洲第二情报组;
张永兴烈士
共产国际远东局另外还在中东铁路沿线建立的相应小组并派驻人员,贯穿了东北全境,由其为支点指导中国境内(基本为东北境内)红色特工们展开情报活动和交通传递。
这些各条块组成国际情报网承担了当时搜集日军在华部队和伪满军驻防和调动情况,军事物资的运输及作战计划等,踏冰卧雪他们往返于中苏国境线上。胜利的完成了各项情报工作。据现在的解密材料透露,共产国际情报网在中国东北境内至苏联开辟了六条秘密交通线
1.满洲里线;
2.扎赉诺尔线;
3.瑷珲线;
4.萝北线;
5.绥芬河线;
6.佳木斯线等。
彼时,“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共和苏联针对日本企图蚕食中国领土,并且对苏也有扩张势态迅速做出了反应。红军总参情报局命令伯力远东红旗军司令部情报科在中国东北建立情报网,收集日本在满军事情报。当时的中共满洲省委决定和苏联伯力情报科一起建立以齐齐哈尔为中心的情报组。
今天美丽的齐齐哈尔
齐齐哈尔地下军事情报站的负责人为苏子元。辽中人,在苏华侨。
1926年,加入中共,原本在东北地区从事中共地下斗争。
1927年5月,奉命至符拉迪沃斯托克(即海参崴)接受无线电、情报等科目训练。
1929年,入莫斯科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其妻朱绍华同为中共党员,与其一起在苏联接受无线电收发报技术。
苏子元
1931年7月,苏子元受远东红旗军司令部情报科派遣回到东北,负责建立情报网,搜集东北军的军事情报,其和负责电台报务的妻子朱绍华携带着建立情报站所需的经费和电台,潜入齐齐哈尔,在现在的东五道街办事处的地点建立“龙江医院”,作为情报站的中心联络站。利用医院各级部门人员作为身份掩护,如门诊,住院处等,安插了情报人员7名,他们是“院长”杨允中、“医生”杨醒夫 (杨允中的儿子)、“事务员”周泰、“护士 ”朱绍华等人 。
龙江医院开业后,苏子元利用可靠的社会关系继续联络人员,发展了孙乐天、谭连成、纵精博、白瑞等情报骨干。包括其兄苏宗元、胞妹孙亦元、母亲苏南民都成为情报站成员。情报站的结构关系相对稳固,有的是父子,如杨允中、杨醒夫;有的是夫妻,如苏子元和朱绍华、周泰,丁彩霞、李庆丰(其妹夫),孙亦元;有的是师兄弟,如孙乐天、谭连成;有的是同学,如梁梓桥、柏德明、孟昭然等 。
1932年4月,苏子元依靠中共隐蔽组织,利用各种可靠关系在齐齐哈尔建立多处交通点:
伪满军南大营,负责人孙少筏;火车站,负责人梁梓桥;伪满第三军管区,负责人白瑞;全福胡同七号,负责人孙明德;东五道街纵家小铺,负责人纵精明;裕顺兴煤场(二马路附近),负责人韩林富等。
满洲里交通站
另外,苏子元在靠近苏联边境的满洲里、扎赉诺尔、绥芬河、瑷珲、萝北等地也建立起情报交通站。在城市之间,由原来在苏联海参崴列宁党校任教务主任的孙科总负责沈阳、哈尔滨、博克图三个点。其中,沈阳又由安希伯、赵石羽、边赉清负责;哈尔滨由宋伯祥、曹盛传负责。哈尔滨情报小组至1936年已经发展为四个情报点,分别是福瑞号石灰厂、道外合顺祥煤场、道外十字街一家小铺、顾乡屯木袢 厂;在博克图,由孙科派遣中共党员赵某某负责。
还有,长春、洮南、昂昂溪、泰来、讷河、嫩江、肇东、北安、佳木斯等地都建立起了情报支点。
长春交通站,傅文衡负责;
洮南交通站,苏宗元、陈永宅负责;
昂昂溪交通站,戴某某负责;
泰来交通站,孙寿鹏负责,
讷河交通站,王玉峰负责;
扎赉诺尔交通站,张济公负责。此站下面还设有分站,由张济公派任扎赉诺尔煤矿工人王久安,再由王久安介绍在二卡地区的某菜农作为二卡交通站负责。
齐齐哈尔老照片
各情报站获取的情报,以每条各自的秘密线路,汇总到齐齐哈尔龙江医院苏子元手中,他根据情报的机密程度和文字长短等情况来处理如何转送境外(人力或者电报)。情报主要收集日本关东军的军事情报,如日本关东军,伪满军的编制、番号、武器装备、特种兵器装备 、军队的驻防和调配,以及新建铁路、兵营、航空基地和军事物资、日军高层军官及伪满高层官员的往 来和作战计划等。另外还承担着用人力把情报安全送往苏联及护送去苏联学习和回国人员,并负责从苏联情报机关带回活动经费和任务指示(活动经费每月由交通员从苏联带回,有美金、日本金票或伪满币各种,美金或金票要到安全的银行兑成伪满币,再下发使用)。
1932年之时,齐齐哈尔军事情报站已有地下工作人员三十余人,建立了立体交叉、遍布各地的情报网络,日伪军的军事动向便从齐齐哈尔源源不断地传送到苏联伯力。
交通员每次去苏送情报或护送人员去苏联,都是由上级根据当时的情况临机决定选择哪条路线,每次联 络暗号各不相同。其中,满洲里、扎赉诺尔、二卡线为主要线路。苏子元曾多次经满洲里、扎赉诺尔、二卡出入中苏国境传递情报。期间,大多数在苏军情学校学习或毕业后回国的人员也是由这里出入境。
齐齐哈尔老火车站
由于伪满洲国实施所谓的《国境法》,进入满洲里地区须持有“通行证”,并且对往来人员检查十分严格,边境线附近建有大量的岗楼、嘹望塔,探照灯不间歇的扫视,戒备森严。为保证来往中苏国境人员的安全,苏情报部门避开日军控制严密的满洲里、扎赉诺尔,选择了满洲里附近、扎赉诺尔的分站,也就是日伪满力量相对薄弱的二卡地区为人员往来的主要通道。
经由这里出入中苏国境的红色国际特工有苏子元、黄铁城、杨佐青、张逸仙、李炳吾、陈冰岩、杨金涛 、王方、张永兴、张秀春、王君、陶立明、王耀南、阎荆璞、刘士恒、常杰男、赵羽石、费德尔多、孙 乐天等多位人员。
齐齐哈尔这个情报网的建立,并非是草就,沿用了较为正规的特工培训方式。为提高情报(交通)人员的思想素质、工作能力、技术本领,采取分批分期去苏伯力红旗军司令部受训或者去苏联海参崴中国列宁学校接受训练。通过各种必须的专业军事训练和特种训练,这些特工人员熟练的掌握了各种武器的使用、各种类型照相机技术及机动车驾驶技术,甚至是跳伞训练,为回国后提高情报工作效率,准确获取各种情报打下了基础。
其中,纵经博,东北军军人出身,1931年江桥失守,日军侵占省城齐齐哈尔(彼时黑龙江省省城,后成为伪满龙江省省城),其与同学朱国钧、孙少筏到哈尔滨寻找中共组织,被苏子元发展为国际特工。他是苏子元回国建立情报网后,首批被派至苏联受训的特工。1932年,日关东军在齐齐哈尔建筑新兵营、修建飞机场。纵经博化装潜伏在民工之间,用照相、画图、记录等方法,搜集到准确情报,他还侦查了由齐齐哈尔到北安、海伦、哈尔滨铁路沿线的桥梁和沿途各站的铁路建设情况以及齐齐哈尔到龙门的军用线路 、驻军情况。电台纵经博曾多次往返扎赉诺尔传递情报,经常活动于齐齐哈尔市内、克山、泰安、北安镇、海伦、白城子及安达一带。1934年12月,接替苏子元,成为该情报组织的第二负责人。
报务员潘毓文,在苏联接受了一年的无线电台训练后,1935年,派回齐齐哈尔情报站接替朱绍华工作。
朱国钧,1933年去苏联伊尔库茨克列宁学院学习,1936年被派至哈尔滨建立情报站 。
情报站从1931年建立到全面破坏,经过七年的隐蔽情报工作,齐齐哈尔情报站培养了一批数量可观、有能力、高水准的情报人员。在1937年,还根据上级的指示,情报站逐步把有能力强的精干人员派到北平、天津、保定一带做情报工作。
1937年,因日本关东军特务机关的侦破,共产国际这个重要的东北情报网中心,齐齐哈尔军事情报站被日本宪兵队破坏,苏子元及时撤出了骨干力量至符拉迪沃斯托克,扎赉若尔和二卡交通站也随之弃用。齐齐哈尔情报站的人员除派到华北一带从事情报工作之外,大部分人员都潜伏下来,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他们才重新寻找到中共有关组织,证实身份,恢复工作。
黑河老照片
1933年1月,日关东军占据黑河,黑河成为伪黑河省公署与伪瑷珲县公署所在地。日伪对辖区各县实施特别军事管制,他们以孙吴为要塞,在黑河一带大量驻兵,企图以此为基点之一,为进攻苏联做准备备。黑河与苏联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江相望,交通便利,国际远东情报局将这里作为了一个情报组的驻地,曾任苏联远东情报局谍报组组长的范革人是这个组的负责人之一。
范革人原名范丈魁,1905年出生,嫩江沐河人,曾先后就读于黑龙江省立第一师范和北平大学法律系。九一八事变后,他投笔从戎,回到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参加马占山领导的抗战活动。1934年3月,范革人越过国境,在苏联伯力,被远东红旗军第四科进接纳为特工,开始了职业谍报生涯。他返 回黑河后,发展学生王继尧、傅松岩为国际红色情报系统情报人员,组建“通苏抗日秘密小组”,范革人为组长。
最初,情报组的情报活动是通过各种关系了解黑河地区的日伪驻军及一般性军事阵地、防务设施等情报。情报组最初采用偷渡黑龙江的方法传递情报, 那是很危险的偷渡,除要防备日伪军的巡逻和哨所监视以外,还需要力量、意志和技术的考验。情报组成员曾几十次偷渡过江传递情报,多次受到上级的 表彰。
沦陷时期黑河街景
1936年春,日伪当局在边境地区加强管理,严密封锁国境线,范革人等情报人员往返黑河到布拉戈维中斯克的空间越来越小。远东情报局指示根据形势的变化改变了情报传递方式,采取发报的手段。该情报组成员王继尧奉命至伯力学习无线电技术一年 。
而范革人则奉命离开黑河,返回到嫩江继续情报活动。主要任务为搜集公路、铁路的战略情报。
嫩江日本开拓团照片
嫩江是日关东军的军事战略基地、空军基地、和后勤保障基地。彼时,关东军在黑河地区沿黑龙江段修建山洞多达1250个,大、中、小弹药库五百余处、兵营五十余座,建有983大仓库等战略仓库和10个机场,在嫩江驻有一个关东军旅团和一个伪满军旅,几十个开拓团。
这些的详情都是苏联红军急需的情报。当时,日伪满当局正在修建嫩江-霍龙门-黑河的嫩黑铁路。远 东局指令范革人小组着重调查嫩黑铁路,这已经达到战略级情报。范革人潜回家乡,以修铁路需要运输 队为由,组织大车队,参加嫩黑铁路的建设。他自己出任运输大队会计,利用车队拉脚运输管理的机会 ,随车到处跑,沿途实地了解日伪军的驻防情况、修建机场筹备情况及军事设施投放情况,在较短时间内,绘制了嫩黑铁路及沿线的山川、军事阵地图,出色地完成了这项情报任务。
同样,范革人情报组活动也引起日伪特务机关的怀疑。远东情报局抢先命令情报组停止活动,转移潜伏。范革人转移到林甸、巴彦等地。
嫩江日军老照片
1941年,范革人、王继尧等重返嫩江。范革人担任了嫩江塔溪村村长,积蓄力量,继续红色特工生涯。后因为环境变化和上级指令,再赴齐齐哈尔活动。
1945年8月,范革人接受中共东北委员会王明贵指示,从齐齐哈尔返回嫩江,与抗联干部夏凤林配合,于9月5日组建嫩江县民主大同盟任委员长。
从东北沦陷前后,包括后来的东北解放战争时期,这些加入过共产国际情报组织的红色特工们,大多数后来转回了中共系统,成为了中共东北和华北情报网的骨干力量。
他们的事迹很多都已经埋没了,他们的经历中因为历史上的种种因素,也有不少老前辈曾遭受到了不明真相的委屈。
但!作为一个甘于埋没自己,默默奉献,且在最残酷,最寒冷的环境中,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为中国革命最后的胜利作出杰出贡献的他们,那些至今还“无名”的情报英雄们,应该被历史所记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