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鲁迅读后感(重读鲁迅小说阿Q正传)

众所周知,《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阿Q是大文豪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经典形象。一提到阿Q,人们往往会想起一个落魄不堪,整日浑浑噩噩的人儿。然而,阿Q这个人物的根劣性在于他“烂泥扶不上墙”,他从骨子里的卑微。

自己一个人惶惶不得终日也就罢了,他恶劣至极,对身边遇到的每一个人都轻视.阿Q他仿佛是鞋底的一撮泥巴,无论谁见了、无论谁听说他了,都要皱起眉头暗自骂几声。但就是这样的一个至微至陋“小人物”,也能凭着“咸鱼”式的生存技巧,活得自得其乐,实在是不容易,可他真的就是咸鱼难翻身吗?本文借《阿Q正传》,侧重于对阿Q这一人物的性格分析及其艺术色彩。

阿q正传鲁迅读后感(重读鲁迅小说阿Q正传)(1)

一、阿Q的身世

《阿Q正传》中的阿Q实在是一个登不上牌面的小人物。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有几大“没有”。首先,阿Q的名字来得简单,他甚至连个全名都没有。作者鲁迅先生在序言里曾说,阿Q也许本姓赵,但姓赵“不易”,有个大人物也姓赵。这位赵老爷子可不许了,不愿跟咸鱼似的阿Q做本家人,派人找阿Q的茬儿,不让他姓这个。于是,可怜的阿Q连姓氏都没了,更别提名字了。

其次是阿Q的籍贯。按姓氏来寻阿Q的籍贯的话,倘若他真的姓赵,那便能参考《郡名百家姓》上的注释。此书上写的是"陇西天水人也",或许真有此事,但这多半是不可靠的。尽管阿Q常常住在未庄里,但也多在别处休息,因此称阿Q到底是“何许人也”也难了。他显然不能算是未庄人,即使说是"未庄人也",也与事实不符。

最后是阿Q的名字的拼法。阿Q在世时,他的名字“阿Q”便只活在人们的口中,他离世之后便随着他生命的终结一起带进地里,至于究竟是怎样的两个字,连作者也毫无头绪。他这样的一个人,若是生在某个特殊节日,想必便会有个相应的名字;若是生在某个特殊的时辰,他想必也会有个更好记的名字,譬如立冬、申时这样的名字,起码还能算作是个能写出来的名讳。

阿q正传鲁迅读后感(重读鲁迅小说阿Q正传)(2)

二、阿Q“过街”,人人喊打

阿Q靠给别人打短工谋生计。他没有什么理想抱负,工钱微薄,更攒不住钱。平常,阿Q没有什么奢望,只要吃饱了肚子就行。若是哪天有了几文小钱儿,能喝喝酒、赌赌博,那便是他梦想当中的神仙日子了,他便能活灵活现、满足得很。他没有什么体面的住处,没有家,没有事业,也不会有女人愿意跟着他过日子。

阿Q生活在未庄,一个破落的土谷祠是他的住处。阿Q以去过城里为荣,自以为“中兴”了,消息传得众人皆知。他回到村里,首先去了酒店,一改往日求酒喝的卑微样子,满足、神气非常,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往柜台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阿Q不仅在生活上十分满足和得意,在精神上,也有其满足和自得其乐的地方。阿Q为人不实在,觉得自己进了几次城,就摆出一副看不起乡里人、自视清高的样子,自己就比那些乡里的人先一步阔气”;

愈加自负起来。可试问乡里有谁不知道,就阿Q这个生活条件跟人品,怎么可能会找到媳妇,更别提“有儿子”了。阿Q他还嘲笑未庄人,用“多么可笑的乡下人”来讥讽乡亲,但更可笑的是,这位自视“高贵”的阿Q居然不知到城里有煎鱼和条凳这种物件。

阿q正传鲁迅读后感(重读鲁迅小说阿Q正传)(3)

他更不会打麻将,这门的手艺也远远赶不上城里人。阿Q鄙视乡下人却反被嘲,“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于是,两面不讨好的阿Q,一边看不起乡下人,觉得自己高高在上,一边又鄙薄城里人,他甚至认为城里人把长凳叫条凳、煎鱼不用葱叶而用葱丝, 这是错的,可笑至极。

这样一来,在这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卑琐陋劣的生活方式下,阿Q以他那可悲的思维方式使自己陷入处于可怜的境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毫无希望地生活下去。他身上最明显的旧中国的国民劣根性就是精神胜利法和奴隶根性。

三、阿Q咸鱼翻身的可能

总的来说,阿Q有三大可憎之处一是自尊自大,二是自轻自贱,三是欺软怕硬。阿Q本身是个非常卑微而且贫贱的人物,但是他却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凭着自己的一套特异思维方式,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连连获胜。甚至是家乡有钱有势的赵太爷,他也认为,“我的儿子将来比较阔的多”。

阿q正传鲁迅读后感(重读鲁迅小说阿Q正传)(4)

赵老爷心急气盛,差下人对阿Q毒打一顿,而阿Q被暴打之后,心里也毫不在意,觉得赵老爷是不明事理的,最终他抱着自己胜利的心理,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悻悻离去。而且阿Q因为自己去过几次城里,甚至连城里人也看不起,放大别人的痛处来当成是笑话,拿别人的缺陷肆意嘲笑,之后用一种阿Q式的思维方式使自己心理上达到满足,自认为获得胜利。实在是"不能收其放心"

阿Q“能屈能伸”,能够拉下脸来自己贬低自己,并且在自轻自贱了之后,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处理之后,还能够认为这种轻贱使自己的“地位”更上一层。举个例子,当阿Q在被人揪住辫子往墙上撞头的时候,阿Q就自己说自己是“虫豸”,将自己贬低为“虫豸”希望别人放了自己。

并且在轻贱自己为“虫豸”之后,又犯了自尊自大的毛病,认为自己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他争当第一,阿Q所谓的“第一个”就是天大的光荣,于是阿Q又通过自己那套思维方式在精神上大获全胜了。自欺欺人也是阿Q常常用来安慰自己的表现之一,来让自己能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阿q正传鲁迅读后感(重读鲁迅小说阿Q正传)(5)

譬如,被别人打时,他可以想象成自己被“儿子”打了。于是在阿Q的小世界里,儿子打老子,而非“庭训”,便没了伦理,认为整个世界不像话,失去了家法。他又按照自己的意愿转败为胜,心满意足。阿Q本身就是非常卑贱的,瘦骨如柴、说话吞吞吐吐,一旦与人发生冲突,打架他肯定占不了上风,三脚猫的功夫不过几回合就被人给拦下。

骂人的技术也过不了关。于是阿Q在于是发生冲突的时候,就是先估量对手的力量,打得过就专门捡软柿子捏,老实人他就开口骂,瘦弱的他就下手打。如果碰上打不过的,就是那种他遇到打不过也骂不了的,就说“君子动口不动手”。这种典型的欺软怕硬的行为,也是阿Q精神胜利法的具体表现。

阿q正传鲁迅读后感(重读鲁迅小说阿Q正传)(6)

四、总结

说到底,阿Q这条众人眼里“翻不了身的咸鱼”从他自己的角度来说还是胜利的。或许是作者有意借阿Q来反应时代背景,通过为阿Q作“正传”,用辛辣讽刺的手笔写出当时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阿Q因作者给的机会,也能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正传”,想必他会更加满足,他取得了自我精神的完全胜利。

参考文献:

[1]《孟子》,孟子,2016年,中国文联出版社

[2]《论语》,黄甫林编,2012年,南方日报出版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