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就错过了这部冷门佳作(拍完这部勇气之作)
为了表达对作品的不满,观众常常会留言「给导演寄刀片」。
从字面上理解,这是一种死亡威胁。
但其实,仅仅是一种调侃和吐槽。
不过,历史上还真发生过这样真实的悲剧。
意大利著名大导帕索里尼,将法国最臭名昭著的色情作家萨德的著作搬上了大银幕。
也就是位列世界十大禁片之首,影史最遭非议的《索多玛120天》。
电影刚在法国上映没多久,帕索里尼就被一个17岁的男妓乱棍打死,震惊世界。
由此可见,导演也是一份非常危险的职业。
鱼叔要介绍的这部以色列新片,导演就被寄死亡威胁信。
《狐步舞》
Foxtrot
一开始,鱼叔是被它骚气的封面吸引过去的。
年轻人的士兵,仰头做作的姿势,这自嗨的状态莫非是嗑药了?
那只莫名其妙的骆驼,以及车上斑驳的曼妙女郎画像,怎么看怎么欢乐。
然而鱼叔错了。
明亮的颜色下,隐藏着的是整个国家的悲痛故事啊。
这部影片在以色列国内引发了极大争议。
以色列的文化部长公开指责这部影片,因为其中有一个段落,描绘以色列国防部士兵误杀了巴勒斯坦平民,并用大卡车掩埋了罪恶的证据。
有人认为这是在恶意抹黑国防部,导演塞缪尔·毛茨因此还收到了死亡威胁信。
(塞缪尔·毛茨)
不过《狐步舞》还是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极好的声誉,获得了 2017 年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虽然被以色列文化部长点名批评,但依然作为以色列的「申奥片」,参加了今年奥斯卡角逐,并拿到了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的最佳外语片奖。
就连一向对文艺片苛刻的豆瓣,也给出了 7.8 的不错分数。
《狐步舞》用三幕式的戏剧结构,讲述了一则荒诞幽默的战争故事。
1、儿子的噩耗
高档公寓内,一对夫妻被2个士兵告知,他们参军的儿子约翰森执行任务时死了。
这个噩耗,一瞬间击倒了母亲。
士兵对这种情况似乎习以为常,极其熟练地给她注射了镇定剂。
来不及伤痛,母亲就昏睡过去。
士兵们随即对一旁的父亲进行检查,给他开药,让其镇定。
「多喝水对你有好处」,他们说着,把左手按在他的肩膀上,右手端着杯子,几乎命令式的,让他喝水。
父亲几乎没有时间悲伤,就要被推上去处理一大堆出殡事宜的繁琐细节。
这是连悲痛的缝隙都不留给这个家庭啊。
看似体贴入微式的关怀,透露出的精确控制,最令人感到不安。
这种强力压制下,父亲只能将自己锁在卫生间里,任由滚烫的热水灼烧皮肤,用自残的方式转移感情上无法承受的剧痛。
然而在伤心了几个小时后,赫然发现是军方弄错名字了,儿子还活着。
2、跳跳舞杀杀人
一处荒芜戈壁的岗哨,驻扎着四个年轻士兵,其中就有约翰森。
他们对来往的车辆人员进行检查,剩下的就是漫无边际的无聊和闲扯。
偶尔皮一下,脑补曼妙的音乐,与自己的重型机枪翩翩起舞,鲜亮明快地仿佛并不在战场。
题眼「狐步舞」,就出在这里。
这是一种用于社交的双人舞,尤其婚礼上新人常跳,轻盈欢快,简单而不失优雅。
然而战场上的年轻士兵,只能和自己的重型机枪共舞。
这个看似宁静的气氛,被一次意外打破。
约翰森用机枪错杀了一车的巴勒斯坦平民。
这也是被以色列文化部长指责的地方。
3、弄假成真
父亲动用关系,让约翰森退出驻守,赶紧回家。
谁料,约翰森在归途中出了车祸,当场死亡。
母亲认为是父亲的偏执造成了儿子的死亡,二人分居,无法撼动的悲剧感笼罩这个家庭。
三段故事,环环相扣。
狐步舞的步伐很像在地面上画一个方块,几个角轮流走。这其实像极了本片的叙事,闭环结构。
三幕剧都发生在小范围的空间内,对白极少,安静得不像是一部战争片。
一般人对于战争的想象,大概是《珍珠港》那样的大场面,无坚不摧的坚船利炮,硝烟滚滚里走出英雄。
穿着笔挺制服的英俊军官,甜美性感的女护士,再来段物是人非的三角爱情,轰轰烈烈。
(《珍珠港》剧照)
又或者像《拯救大兵瑞恩》,就算死,也是悲壮的牺牲,供后人追悼。
然而看完《狐步舞》之后,鱼叔十分怀疑战争大片里所渲染的这种「浪漫」的真实性。
大部分时候,战争或许只是茫然的枯坐和守候呢?
导演毛茨本人,就是战争的亲历者:他曾在 20 岁的年纪,作为一名坦克的瞄准手,参加 1982 年的黎巴嫩战争。
毛茨的第一部长片处女作《黎巴嫩》就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蓝本,用极端个人化的视角,还原了一种真实的战争体验。
(《黎巴嫩》剧照)
《黎巴嫩》获得了当年威尼斯金狮奖。
是的,就是这么牛。处女作就拿下金狮奖,第二部作品拿下银熊奖。
影史上像毛茨这样的导演,也是绝无仅有了。
他的两部作品都是关于战争。
上战场,是需要杀人的。
如果你稍微细想一下,就会发现其中诡异之处:
在正常社会里,「杀人」被看作罪无可赦的恶行,然而战场上「杀人」的军官回到国内是被热烈欢呼的。
对于普通人而言,这矛盾似乎不需要被咀嚼,因为反正是保护自己安全的手段,灵活一点又何妨?
总而言之:又不是我杀人。
身处其中的士兵,则大不一样。
你想,自己本来是一个善良懂礼貌的年轻小伙,左邻右舍夸你是个好孩子,然而这一天你被征召入伍进入血腥的战场,杀人的那一刻你就远离了原来的自我。
从一个提倡温和儒雅的环境,进入弱肉强食的丛林,在双手沾满鲜血之后又要重新装扮成和善的样貌承接文明社会的褒扬。
如果是你,难道不困惑吗:到底哪一头的世界才是真实的?
整个过程里,士兵们要经历价值观的撕裂与重塑,摧毁的很有可能是他们对于人类本身的信心。
所以有那么多人在经历战争后,患上应激创伤症。
这就是导演毛茨一直以来关心的议题:
当我们从小到大被教育的道德,礼貌和善良,在战场上被丛林法则迅速取代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当生存本能占据主导时,人类的灵魂要如何安放?
《狐步舞》中最震撼的场面,是约翰逊端着机枪,疯狂扫射的一刻。
当时他们还继续八卦着女人,讨论兔女郎跟兔子到底是什么关系这类问题。
一辆车过来,里面是几个同龄的年轻人,副驾驶坐着一位美丽的巴勒斯坦姑娘。
她惊恐地转过脸来,目光与约翰森相遇,两个年轻人顿时有点羞涩,好像滋生了类似心动的情绪。
证件检查完毕,姑娘的裙子被汽车门夹住了,她打开车门将裙角拉回来,不料从车里滚落一个东西。
车后的另一个士兵惊恐地大吼「手榴弹!!」
约翰森立马做出本能反应,用机枪疯狂扫射。
可事后人们发现,从车里滚出来的不过是一个空啤酒罐。
彻头彻尾的误杀。
刚刚下过暴雨,子弹发射的能量在车内蒸腾出绵绵不断的热气,像魔咒一般日后将会永远萦绕在约翰森的脑海里。
战场上,人的「年轻」就是这么一瞬间死掉的。
最后约翰森也因为一场意外而死亡。
当时他乘坐回家的卡车,一头骆驼出现在了路中央,卡车躲避不及,翻落在山谷里。
是的,仅仅是因为路中央出现了一头骆驼。
荒诞吗?
战争本身就是一出荒诞剧。
全片最有趣的一段,就是约翰森向战友描绘父亲给他的「传家宝」,一本色情杂志。
封面上是一个丰腴的金发女郎,全身赤裸,唯独乳房上画上了两个大叉叉。
传家宝是这么来的:
他们家的传家宝,本来是一本希伯来圣经,在家族中流传了十代人。
奶奶还在集中营时,从父亲手中接过来,并带着圣经从大屠杀中死里逃生。
约翰森的父亲 13 岁时,在街上看见了那个乳房上画着大叉叉的杂志,一下子被它迷上了。
他兜里没钱,于是回家把圣经偷出来,换来了这本杂志。
从此以后,这本杂志就成为了他们家的「传家宝」,父亲继而将其传给了上战场的约翰森。
这当然是对宗教意义的质疑。
在一个普遍悲痛和荒诞的时代,性欲反而能比宗教更能靠近人性,甚至,拯救人性。
约翰森死了,伤痛并没有消失,承担者是他的父母。
《狐步舞》运用了好几次鸟瞰镜头。
平静而压抑的画面里,士兵们的身体越来越小,他们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的一颗颗棋子。
这手是神明的,还是政府当局的?
渺小的普通人根本无法看清其中的奥秘。
有时候,人们会把战争当做达成经济利益甚至「出气」的手段。
当你在颅内代入了统治阶层的视角,「虽远必诛」才会听起来威风八面。
但对于每一个奔赴前线的个体来说,战争带来的伤痛是持续且致命的。
而且很有可能就如约翰森一样因为一头骆驼而荒诞地死去,毫无荣誉和崇高可言。
好的电影教会我们如何爱这个世界,以及警醒「以爱之名」的暴力。
当有人高声宣扬热爱什么的时候,请你一定一定要退一步好好想想:
它真正想表达的,是爱,还是控制呢?
助理编辑:春大鲸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 · · · ·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