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杨家将最后怎么样了(四问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

提起杨家将,也许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们是北宋抗辽名将,经历颇为传奇,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历史上杨家将最后怎么样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历史上杨家将最后怎么样了(四问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

历史上杨家将最后怎么样了

提起杨家将,也许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们是北宋抗辽名将,经历颇为传奇。

《杨家将演义》更是让他们的英名流芳百世。但是小说多有加工,有很多的情节不一定就是史实。如穆桂英破天门阵等。

那么,真实的历史又是怎样的呢?近年来,史学家对杨家将做了许多研究,也有许多新的发现,但仍存在很多分歧。

一是杨业早年抗宋是对还是错?

根据山西代县杨忠武祠保存的《杨氏族谱》记载,杨业是汉太尉杨震少子杨奉的后代。杨业二十多岁到太原,受到北汉重用,任保卫指挥使、建雄节度使,骁勇善战,屡建奇功,国人号为“无敌”。

但当时,宋太祖赵匡胤已经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大宋王朝,全国统一大局已定。杨业向北汉皇帝刘继元提出了奉国归宋的建议,遭到反对。

但他深感刘氏厚遇之恩,并未变心投宋,而是舍命保卫北汉政权。

后来,北汉战败,杨业却仍在城南与宋军苦战。宋太宗早就听说杨业是一员勇将,便派北汉亡国皇帝刘继元的亲信前去劝降。

见到刘继元派来的劝降使者,杨业悲愤地大哭了一场,投降了宋朝。

宋太宗当即予以嘉奖,杨家将故地—陕西榆林杨家城恢复杨姓,名业,不久对杨业委以重任,任命他为右领军卫大将军、郑州防御史。

同年十一月,宋太宗以杨业“老于边事,洞晓敌情”,任命杨业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担负防御契丹的重任,并给予丰厚的赏赐。

但有人说杨业抗宋是一件很失判断力的事情。

因为经过数年战乱,当时的百姓都渴望过上和平的生活,而北宋出兵伐北汉,正是顺应民意。杨业率兵抗宋势必不利于全国的统一,让人民继续在水深火热中生活。

而持反对意见的则认为杨业是忠君爱国,他当时是北汉大将,当然是为自已国家而战。

如果他那时抛弃北汉而归宋,也许会遭到后世更多人的唾骂。而且当时五代末期并存的几个政权都有统一的资格,北宋也没有多大把握一定就可以统一全国。因此,对杨业抗宋不能太过苛责。

二是杨业之死是谁之责?

小说记载害死杨业的罪魁祸首是潘美。在雍熙三年宋军北伐时,潘美是西路军主帅,杨业是他的副手。

由于潘美对杨业的才能非常嫉妒,所以在杨业乘胜追击时,故意屯兵不动,又不给予粮草供应,最终导致杨业兵败身亡。

关于《宋史·杨业》中也有如此一段记载:“主将边者多忌之,有潜上谤书斥言其短,帝览之皆不问,封其奏以付业。”

当时杨业尚未伐辽,还在驻守雁门关,任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而在杨业之上的主将是谁呢?虽然没有说明,但应该指的就是潘美。

不过,也有人反对这一看法,因为《宋史·杨业传》中的记载:“美不能制。”

他们认为潘美在杨业之死这件事情中主要责任是他身为主帅却不能制止王优的轻敌妄动,其他的就不能过多的责怪什么了。

部分历史学者更认为,当时王优是监军,宋太宗时,监军权力很大,潘美虽是外戚和主帅,但也受制于王优,故此害死杨业的大部分责任应该在王优而不在潘美身上。

而且历史上的潘美是位老成持重、屡著战功的骁将,与杨业共事7年,一直配合默契,这次又何必对杨业蓄意陷害呢?

对于王优陷害杨业的说法,理由如下:当宋军失利退守代州时,杨业首先提出不与辽军正面交锋、改由小路进袭朔州,但王优拒而不听,硬逼杨业率军迎战辽军主力,但自己又不按照原定计划策应,从而导致杨业全军覆没。

但是这些说法也有一些漏洞。首先,史书上并没有记载王优和杨业的矛盾。

《宋史·王优》只是简单地说:“优性刚愎,以语激杨业,业因力战陷于阵,优坐除名,配隶金州。”史籍也没有说王优敌的证据是什么,所以王优的决策仅仅可能是指挥失误。

另外,《宋史·杨业传》中明确记载“以西上阁门使、蔚州刺史王优,军器库使,顺州团练使刘文裕护其军。”也就是,当时同时为监军,还有刘文裕。刘文裕官职在王优之上,并且刘文裕是外戚,其沙场经验十分丰富。

也就是说刘文裕在军中权力,不应低于王优。潘美则是忠武军节度、韩国公、外戚身份、开国重臣。王优监军权力再大,也不可能只手遮天。

三是杨门女将真的存在吗?

余老太君是杨业之妻,杨府的老祖宗。后世传说她在百岁高龄,面临辽兵入侵宋境的局面时,仍能挂帅领兵,赶走契丹兵。但在历史中却没有关于余老太君的事迹记载。

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据学者考证余老太君确有其人,但她并不姓余,而是姓折,后人将其姓讹传了。

据毕沉的《吴中金石记》说:“折太君,杨业妻,折德底女。”折太君,原名折赛花,太君是后来的封号。折姓罕见,东汉有折象,其祖封折侯,因以为氏,聚居于陕晋边一带。

折赛花是陕北府谷人,自唐、五代、宋,折家都是将门豪族。折赛花曾祖父折嗣伦、祖父折从阮、父亲折德康、弟折御勋和后世的折克行、折可适等,皆为名将。

《五代史》有折从阮、折德底的传记。折家祖孙数代东抗契丹,西御西夏,号称“折家军”,“控扼西北,中国赖之”。

折赛花自然也是一名女将,据说她曾协助父兄把关御敌。后来由于杨折二家是通家之好,又兼杨业和折赛花自幼青梅竹马,志趣和爱好相同,于后汉乾韦占二年(公元949年)结为夫妇。

婚后折赛花随夫居住太原北汉“杨府”。平时,她组织杨府内女仆习武训练。康基田著《晋搜略》一书说:折赛花家中“婢仆技勇,过于所部。用兵克敌,如蕲夫大(梁红玉)之亲授桴鼓然”。

在杨门女将中另一个受人瞩目的就是穆桂英。穆桂英的名字在史书中未见记载,但她的辉煌事迹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戏剧《穆柯寨》《大破天门阵》、《穆桂英挂帅》等,就是根据民间传说的故事编演的。

但是不少人对穆桂英其人的存在提出了质疑,甚至有人提出观点说不仅穆桂英是虚构的,而且娶穆桂英的杨宗保也是虚构的。

但有人根据乾隆《保德州志》记载,杨延郎子“娶慕容氏,善战,今州南慕塔村,犹其故地云”,认为慕容氏家庭是我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鲜卑人,穆是慕容的音转,后来就直称为“穆”了,“桂英”也只是民间通俗的名字,戏曲小说本就允许改编,这样以慕容氏为原型的穆桂英这一形象就很快流传开来。

况且,慕容氏是当时鲜卑大族,也是世代习武,与杨家通婚也是不无可能,不过终归只是猜测,没有真凭实据。

四是杨业到底有几个孩子?

在戏曲中,杨业一共有九个孩子,七子二女。然而《宋史》中的《杨业传》记载说杨业共有七子,而南宋李焘所著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七中则说杨业仅五子。

至于南宋王称的《东都事略》中却只指出杨延昭一个儿子。也有人说杨业的两个女儿也是杜撰出来的,因为《杨家将世系表》中无此二人。而从这些记载资料来看,说法多自相矛盾。

杨业究竞有几个孩子,现在还是很难说清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