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长女跟嫡女有什么区别(为何有嫡女和庶女之分)

古时候的人家,子女众多,虽说重男轻女,男女有别,儿子的地位远远高于女儿,但即便在女儿当中,仍有嫡女和庶女之分,那么,在历史上,嫡女和庶女到底是如何区分的,其地位又究竟有着怎样的区别呢?

古代长女跟嫡女有什么区别(为何有嫡女和庶女之分)(1)

中国古代,是传统的封建社会,在封建宗法制度之下,均实行一夫多妻制度,也可谓一夫一妻多妾制。按照制度,贵族男子可娶正妻一人,姬妾数人,妾还分为良妾与贱妾等,其它如通房等的更是多少不拘。

正妻,也称嫡妻,包括正妻早亡,或其它原因未生子女而另立妻妾的继室,也可谓之正妻。正妻所生的子女,都算嫡出,乃正宗之意。正妻所生女儿为嫡女,非正妻的侧室、偏房以及妾,她们所生的孩子叫庶出,所生的女儿称庶女,也叫旁支。

在古代大户人家或贵族人家里,虽然表面上来说,庶女与嫡女都是主人的女儿,千金小姐,二者在吃穿用度上有时差别不是很大,但庶女与嫡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利益和心理层面,却有着天壤之别。

在古代大户人家或贵族人家里,家里当家理事的,往往是正妻,像在《红楼梦》里,贾政府上管事的实际是王夫人,只是他委托侄女王熙凤管理而已,家里大事,最后都要请示他定夺的。正因为正妻的这个经济实权,对自己所生的嫡女高看一眼,或厚爱一层,这也是人之常情。于是,嫡女更受宠,便是十分自然的事了,而受宠,也标志着地位更高,利益更多。

古代长女跟嫡女有什么区别(为何有嫡女和庶女之分)(2)

庶女与嫡女的区别还表现在谈婚论嫁上。在古代达官贵族之间谈婚论嫁的时候,男方如果是门当户对的人家,男方家庭挑选对象,大都倾向于嫡女,因为嫡女代表了女方家庭的地位,而庶女则是没有嫡女或嫡女已嫁之后万不得已的选择。

与此同时,因为嫡女母亲一般也都是大户人家或贵族人家的女儿(个案另当别论),嫁入夫家时,大都带来丰厚的嫁妆,这些嫁妆包括金银细软,都是归嫡女母亲个人的,她自己的女儿出嫁,嫁妆自然丰厚些。而庶女母亲大多出身仆从,甚至有的还是从人贩子处买来的,嫁来时一般不会有多少嫁妆的,这意味着属于她的私产有限,所以她的女儿,也就是庶女出嫁时,嫁妆上与嫡女自然会有较大的区别。

而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心理层面。社会各阶层谈论女眷时,嫡与庶经常成为话题。而女孩自己,也往往因嫡出或庶出而在内心的优越程度很不一样。骄傲如公主的,往往是嫡女;失落如配角的,往往是庶女。

像《红楼梦》里的探春,虽是主人贾政的女儿,但她却是贾政的妾赵姨娘所生,因此常常因为庶出而生出莫名其妙的痛苦和怨恨,甚至因此对庶母非常不敬,母亲说起舅舅,她还说没有那个舅舅,这却是自卑心理产生的异常言行。而且,探春后来在婚姻上也非常不幸,被嫁到了很远的地方,作为嫡女的元春就不一样了,嫁给了皇帝,这就是非常明显的差异了,倘若探春也是嫡女,她虽然不一定会嫁皇帝,但婚姻状况肯定会因此而有所不同。

古代长女跟嫡女有什么区别(为何有嫡女和庶女之分)(3)

对于嫡女与庶女,之所以在经济、地位、心理层面造成千差万别的原因,关键是宗法社会在伦理上有着尊卑高下的排序,人一生下来就决定了贵贱高下,所以,嫡女与庶女的区别,既是传统造成的,也可以说都是人为造成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