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未来公园社区双流(成都需要怎样的未来社区)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吴亚飞 程文雯 蒋君芳

● 成都塑城

2017年: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提出了2035发展战略和2050发展目标。

2018年:实行片区综合开发,以“一个片区承载一项功能”理念推动城市功能的中尺度片区映射。

2021年:提出创构未来公园社区,以“全要素、场景化、集成化”理念夯实城市活力的小尺度社区基础。

社区是城市的微观细胞,未来社区究竟什么样?

8月24日,成都召开研究未来公园社区规划建设和片区综合开发工作专题会,用“未来公园社区”描绘出成都的未来社区样貌。“十四五”期间,成都将在全市建设200个未来公园社区。

成都未来公园社区双流(成都需要怎样的未来社区)(1)

“未来”代表了理想范式,“公园”诠释了具体特质与形态,“社区”是落地场景和基础纽带。在新一轮城市建设管理趋势变革中,成都坚守人本逻辑,以未来公园社区抓手,既立足当前现实需求,又面向未来引领城市发展。

《成都市未来公园社区规划导则(送审稿)》中具体提出,未来公园社区以“一心十特征”和“三化七场景”为核心内容,通过全要素、场景化、集成式营建和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实现“人城境业”融合共生。

【谋略】

这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城市新型功能单元

城市不断发展,城市治理也随之动态调适。

未来公园社区是成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城市新型功能单元和幸福美好生活承载单元。对未来公园社区的探索,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城市问题,更在于尊重自然规律、城建规律,更好孕育未来、把握未来。

成都未来公园社区双流(成都需要怎样的未来社区)(2)

同时,这也是全面落实《中共成都市委关于高质量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高水平创造新时代幸福美好生活的决定》,让公园城市建设发展成果在未来公园社区中具化为人们可感可及的美好生活体验。

成都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未来公园社区应集人文化、开放式、复合型、低密度、空间美、包容性、高智能、有韧性于一体。

在具体的实践路径上,成都系统分析了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民生诉求意见、调研分析等,导出了未来公园社区的生态融合、健康医养、人文教育、绿色出行、休闲消费、创新创业、共建共治共享“七大场景”,既契合了群众诉求,又回应了民生热点。

七大场景为未来社区建设指明方向。如,未来生态融合场景,未来公园社区将构建绿色开放、安全韧性、低碳节能的宜居环境;未来健康医养场景,要打造运动健身空间,植入智慧健身设施,建设健康教育场景,普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未来人文教育场景,要人人皆有感受艺术之美,尽享学习之乐,织密文化设施网络,打造社区阅读美空间,增强社区文化识别度。

【行动】

全市启动25个示范点位建设

按照全市统一部署,今年成都将启动25个未来公园社区示范点位建设,具体包括高新区瞪羚谷未来公园社区、锦江区白鹭湾未来公园社区、郫都区石犀生活未来公园社区等。

示范点位的选择和确定,有其自身的逻辑可循。

以郫都区举例,石犀生活未来公园社区属于新建类社区。郫都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点位位于锦江公园和环城生态公园交汇处,生态宜居优势突出;点位周边环聚电子科大等9所院校17万师生,就业创业前景广阔;同时紧邻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等3个市级产业功能区,拥有50万产业人群就地休闲消费需求,生活消费潜力巨大。

成都未来公园社区双流(成都需要怎样的未来社区)(3)

示范点位如何建设?当天的专题会上,各区(市)县都带来了自己的示范点位建设方案。

川观新闻记者了解到,面积约4.7平方公里的石犀生活未来公园社区,先期启动了1.5平方公里核心起步区建设,对功能服务、生态景观等进行了深入策划设计。

成都高新区的方法,是对照标准找差距,找方向。“对照未来公园社区的十大标准,瞪羚谷未来公园社区还存在早晚通勤效率不高等问题。”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示范点位建设中,成都高新区将加快建设总长8.6公里的铁像文旅环,串联3大城市级公园,整合19块社区绿地,整合2条区域级绿道,串联公共建筑31处,构建全线人车分离的“空中绿道”,让“上班的路”“回家的路”更加舒心美好。

项目支撑,是成都未来公园社区的共同特点。

“白鹭湾未来公园社区近期将实施14个项目,具体分为生态项目、配套项目、住宅项目、产业项目4大类。”锦江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产业项目中,“AI”是重要特点,包括AI创新综合体、AI发展活力谷、AI总部企业园等。

【建言】

以人为本 顺应城市管理趋势变革

“成都在新一轮城市建设管理趋势变革中,以未来公园社区抓手,坚守人本逻辑,既立足当前现实需求,又面向未来引领城市发展,顺应了发展大势,走在了发展前列。”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张圣海说。

会场上,《成都市未来公园社区规划导则(送审稿)》引起热议,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社区工作者齐聚一堂,为成都未来公园社区建设出谋划策。

成都未来公园社区双流(成都需要怎样的未来社区)(4)

“人本”成为不少人共同提及的关键词。专家建议,成都未来公园城市社区,既要绿色低碳,又要做好文化传承,围绕“天府文化 未来 公园 社区”四个维度,突显城市内涵特征与城市创新结合。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区数字政府首席架构师、数字经济首席专家、智慧城市首席专家聂俊宇用“感”来解释人本。他建议,以“人产城境感”五个维度为发力重点,推进社区、景区、厂区、园区、校区“五区共建”。“‘感’的打造,就是要注重各主体的参与感、认同感、归属感、存在感、安全感。”

成都基准方中景观规划设计公司董事、总经理、总设计师欧阳爽的建议更加具体,“在社区慢行体系规划中强化步行友好,特别要关注残疾人出行友好,在社区中强化儿童友好城市理念。”

另一个与“未来”紧密相关的词是“智能”。

“智慧化的最高境界是‘无感’,要将技术藏在人看不到的背后。” 知优科技创始人孙上说,他建议,未来社区建设中由社区管理运营部门确定未来社区设计,并提出明确需求和功能点后,由数字化服务商提供“最优方案”,“而不是用最先进、最革新的技术进行设备堆砌。

杭州瓜沥七彩社区操盘手、七彩控股高级合伙人齐钊斌则从打造杭州未来社区——瓜沥七彩社区的实践经验出发,建议成都解决好两对矛盾。“一是解决好建设短期成效和长期坚持的矛盾,建议采用打样与批量相结合的模式,谋划快速领跑型、长期领跑型、长期普适型三种创建类型,有节奏地推进。二是解决好政府长期投入与企业短期利益的矛盾,倒逼企业注重建设期的资金平衡和运营期自持资产的管理绩效。”

成都市委社治委 供图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