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有机污染物有哪些(家长注意别让孩子接触这十三类有机污染物)

这里介绍几种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危害性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提高人们对这些环境毒物的警觉性,从而更好的保护自身健康和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厨房有机污染物有哪些(家长注意别让孩子接触这十三类有机污染物)(1)

一、 滴滴涕(DDT)

“问题”是从DDT身上发现的。

DDT(分子结构:二氯二苯三氯乙烷)是19世纪后叶由印度的科学家合成的,不过之后长时间没有得到使用。20世纪30年代由瑞士科学家发现DDT几乎对所有的昆虫都有很好的杀死作用,由此于1948年获得了诺贝尔奖。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不仅用于治虫,也用它防治疟疾等传染病,曾经被称为“划时代”的农药而风靡全球。在我国也曾广泛使用过DDT,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无论粮食、棉花还是水果、蔬菜,除虱子、灭跳蚤都离不开DDT。在农村30岁以上的人几乎都熟悉它、用过它,它确实给人类带来过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方便。农业的历史就是与病虫害做斗争的历史。过去人类往往处于守势,而DDT等大批有机农药的使用,大大地改变了这个局面。但是,人们万万没有想到一向被认为“最安全”的农药会在人及其他生物体内长期蓄积,并能不断地增加发病率。

发现这个问题的是1962年美国出版的一本书,书名是《寂静的春天》。作者是一位已退休的海洋生物女科学家雷切尔.卡尔逊。退休后用了4年时间作了大量的调查、观察,写了这本书。她在书中详尽描述了野生生物在自然界的反常变化,并得出结论:滴滴涕(DDT)具有在环境中不易分解,进入生物体会长期蓄积,具有可能会增加癌症、白血病的发病率。由此引起美国社会强烈的反响。这本书当时遭到化学工业界的一致攻击,但却激励了那些有良知的科学家对生物毒性进行研究,作者因患乳腺癌55岁时去世。

事例一,监于DDT对人体的健康有不可知的影响,美国政府在1972年取缔使用DDT。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机构测试了保留的1959-1966年之间有生育能力的2400名妇女血样中DDEDDT的衍生物)的含量。2400位女性总共生了582个婴儿,结果发现,怀孕妇女的血样中DDE的含量与这位妇女早产有关。血液中含有高浓度DDE的这些婴儿要么是早产,要么“虽是足月,但体重不够”。

事例二,在跨越美国、加拿大两国的五大湖(其中苏必利尔湖为世界最大的淡水湖)中,由DDT、PCB等有害化学物质造成的污染到今天仍很严重。有报告指出:在周边地区,畸形儿和癌症的发生率高的不同寻常。

事例三,20世纪80年代,美国佛罗里达阿泼普卡湖的湖水被DDT农药污染,死了很多短吻鳄,当时人们认为,只要以后水质复原,那里还可以成为短吻鳄的乐园。但是,残存下来的短吻鳄,却不断地有异常情况被发现:阴茎缩小、孵化率降低、幼体减少。在日本也发现受到污染的公园里的青蛙长出多余的腿。在英国的河流中发现一种欧洲石斑鱼变为雌雄同体等,在我国,畸形动物已不少见。

滴滴涕(DDT)已被禁止使用,但是,残存在自然界的100年也“消化”不完,欠发达国家仍在使用,与其同类的六六六粉仍在民间使用,污染仍在继续进行……

今天,我们对有机化合物危害的认识都起源于《寂静的春天》这本书,因此《寂静的春天》至今被称作“化学物质问题的《圣经》”。这件事反映出这样一个事实:有时科学上认为是“真理”的东西可能随着实践地不断检验会发生很大的或根本性的改变,对科学的盲从有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这也是今天仍有好多人愿用“老字号”中成药而不愿用新药的原因。科学技术具有两面性、两韧刀。

二、多氯联苯(PCB)——别让孩子摸

PCB不是农药,它是一种有机物溶剂油,是用在电容器、变压器等电器产品的绝缘油,印刷用油墨,各种机械用的精细润滑油等,用途十分广泛。由于PCB的化学稳定性好、有良好的绝缘性、耐热耐火等特点,至今仍在使用。1966年瑞典科学家从鱼和鸟的体内检测到了PCB,从而首次确定了PCB排放到了环境中的现实。现已确定,它对野生动物的免疫和生殖系统有损害。1968年在日本西部各地发生震惊世界的“卡内米油事件”——患者全身发疹子,手脚麻痹,原因就是北九州市的工厂制造的米糠油混入了PCB。现今,不少国家已停止生产和使用。

三、二噁英——最危险的有机毒物

二噁英的正式名字是“聚氯化二笨并对二噁英(PCDD)”,人们通常习惯使用二恶英或它的英文读法——戴奥辛。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聚氯化二笨并对二噁英(PCDD)、聚氯化二苯并呋喃(PCDF)、Co-PCB三种物质以及由这三个种类结构上氯的数量和结合的位置的不同而生成的200多种异构体统称为二噁英类物质。

二噁英是环境污染物中毒性最大的有机污染物。它来自于垃圾焚烧、纸张漂白、废旧金属回收熔化、汽车尾气、有机氯合成及其他有机化学制造过程。火山活动、森林火灾等亦可形成二噁英。这些物资通过食物链进入人和动物体内,亦可通过皮肤接触、呼吸进入体内。进入体内的二噁英,多积蓄于肝脏和脂肪组织内。1997年国际肿瘤研发机构发表公告,确认二噁英为人类致癌物。人类流行病学也证实,肌体内二噁英的负荷量与癌症发病率呈正相关;当人体内脂肪二噁英负荷量达到百万分之五时,每百万人会出现0-40位癌症患者。二噁英还可以损害生殖和内分泌系统。当年美军在越南战争中洒下了大量的枯叶剂,当时使用的是有机氯除草剂2,4,5-T。之后,出世的孩子不少是畸形儿,(有报道说5万人),而士兵中患癌症和生殖系统疾病的人也很多。后来才清楚,原来是因为在生产2,4,5-T的过程中生成了二噁英类的杂质惹得祸。特别是四氯二噁英(2,3,7,8-TCDD)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入“对人有致癌性”的最高等级别。

二噁英主要是通过肉类、乳制品、鱼等食物链进入人体内。

四、邻苯二甲酸盐(酞酸酯)类物质——塑化剂

邻苯二甲酸盐类物质是生产氯乙烯及所有塑料制品的增塑剂(即塑化剂),广泛存在于塑料等产品中。所谓增塑剂,就是为了使塑料更柔软、更有弹性而不可缺少的物质。这类物质有很多种类。被怀疑有环境激素作用的有5种,即二乙基已基邻笨二甲酸酯(DEHP)、酞酸丁苄酯(BBP)、邻笨二甲酸二丁酯(DBP)等5种物质。其中,DEHP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致癌性评价中被评为2 B(也许对人有致癌性),并有不少报告认为它有环境激素作用。

DEHP广泛存在于大气、水、生物体中,在大气中的浓度为最高。可引起脊椎动物畸形、睾丸萎缩、性周期延长、排卵障碍等方面的变化。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评价为2B级,即“也许对人有致癌性”。

2008年5月19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出题为:塑料带来更多问题。文中指出,男性的尿道开口处应该在阴茎的顶端,但每300个男性婴儿中有1人的开口处却在其他地方。一种普遍存在的被称作“邻苯二甲酸盐”的有机物质会导致龋齿类动物发生尿道缺陷。邻苯二甲酸盐被广泛应用于塑料产品中,甚至在某些化妆品、药品、食品、酒和其他许多产品中都能见到其踪影。毒物学专家几十年来一直在研究各种邻苯二甲酸盐,其中DEHP、BBPH 和DBP能够导致各种生殖系统缺陷,如尿道下裂,睾丸癌、精液质量下降、阴茎缩小等。在某种情况下,它们还能导致男性生殖系统之外的其他生理缺陷。如体内DBP和BBP水平高的孕妇所生男孩往往会失去某些男性特征,而且生殖器也较小。最近对成人所作的研究结果显示,大量接触某种邻苯二甲酸盐与精液质量低下和腹部肥胖症有关。科学家认为,孕妇、儿童和想要孩子的年轻夫妇应避免接触邻苯二甲酸盐。

五、双酚A(BPA)

双酚A是2.2-二(4-羟基苯基)丙烷的俗称,又称为二酚基丙烷。它是由苯酚、丙酮在酸性介质中合成的。是聚碳酸酯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酯、不饱和聚酯树脂、阻燃剂等产品的重要原料。因其塑料制品具有耐久性、耐热性、重量轻等优点,近年来发展很快,除了用在餐具上以外,还广泛使用在CD光盘、汽车灯罩、OA机器、罐头食品的内膜、某些塑料瓶子和容器、购物小票和补牙材料等日常生活用品上。这些用具受热时能释放出双酚A。动物实验表明,双酚A 不易在体内残留下来,但有轻微的女性激素作用。在日本已经限制生产、使用由聚碳酸酯(PC)为原料的餐具,特别是儿童用的奶瓶和微波炉用加热器皿绝对不允许使用这类物质。

最新研究发现,双酚A对小鼠的染色体产生损害,并对其后代产生影响。华盛顿大学分子遗传学资深专家帕特里夏.亨利表示,在为志愿者验血后发现,人体中双酚A水平和小鼠血液中的双酚A水平相当。研究人员惊奇的发现,怀孕的母鼠如接触了双酚A将会影响其后代雌性小鼠。这些雌性胚胎体内尚未发育的卵子中出现了染色体异常现象:这些卵子中,多达40%的卵子均出现了染色体数量异常问题。染色体异常一般意味着卵子无法发育成能够存活的个体。研究还显示,双酚A对第三代小鼠染色体的正常几率产生了影响。专家指出;虽然人类身上尚未发现类似问题,但并不能就此排除双酚A会对人体产生长期影响。双酚A是常用化学物质,产量惊人,在生活中,从包装食物的塑料、树脂制品到饮料包装,双酚A无所不在。

来自美国数字表明:95%的船舶涂料、杀虫剂、食品和饮料罐头等中双酚A的含量达到或超过了影响动物发育的含量。密苏里大学生物学教授弗雷德里克.冯扎尔等人发现,在发育阶段接触小剂量的双酚A会激活促进脂肪细胞活动的遗传机制,使身体发胖,这对幼儿的发育是一个极坏的消息。

2011年10月24日,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份研究报告称,与双酚A水平低较低的女性所生下的女孩相比,胚胎发育期接触到较多化工原料双酚A的女孩长到3岁时会表现出更多的行为问题。报告指出,母亲怀孕时体内双酚A食品越高,她们的女儿在长到3岁时就越有可能出现行为问题,“妊娠期双酚A浓度的提高与女孩表现出更多的极度活跃、挑衅性、焦虑和消极行为以及较差的情绪控制力有关。”这份报告首次证明妊娠期接触双酚A是导致儿童行为改变的关键渠道。

六、苯

苯的结构为6碳6氢。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具有特殊刺激气味的易挥发无色液体。苯的用途极其广泛,除了用于有机合成原料、绝缘油、石油提炼、染料、涂料、黏合剂、合成橡胶、合成皮革等多种化工产品外,为了提高辛烷值,在汽油中也要添加大约3%的苯。苯广泛存在于大气中,作为大气污染物质它不亚于二恶英类物质。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美国环保署(EPA)等机构都将它列为毒性评价的最高级别的致癌物质。1997年日本政府将苯与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二恶英类物质同列为“指定物质,”优先对其进行处理。苯造成的大气污染状况已经“在一般环境中,给平常生活的人们造成了威胁,不可忽视”。2004年12月2日,中美两国研究人员发表报告称,“安全”含量的苯也会损害免疫系统细胞,并可能导致癌症或其他疾病。报告称,即使是微量的苯也能影响骨髓细胞和红细胞——这意味着这种化学物质比人们认为的要危险得多。研究人员称,大量损害发生在干细胞上,干细胞是不同组织细胞之母,这可能是造成基因(DNA)受损而致病的根源。

七、甲醛

甲醛是无色、易溶与水的刺激性气体,属于超挥发性物质,其40%的水溶液为“福尔马林”。甲醛用途很广,是化工行业的主要原料,广泛用于塑料合成、防腐剂、阻燃剂、黏合剂及化妆品、清新剂、杀虫剂、消毒剂、油墨等。在今天的家庭装修中,甲醛、苯是主要污染源。甲醛还具有加强板材硬度及防虫、防腐蚀的功能,所以目前生产人造板使用的黏合剂都是以甲醛为主要成分的尿醛树脂。

甲醛致癌。在IARC(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致癌性评价中被列为2A级(很可能对人有致癌性)的最高等级。专家认为,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甲醛能引起人的鼻因癌、鼻腔癌、鼻窦癌,并有证据证明它还可以引发白血病。

甲醛会引起肺炎等危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甲醛还可以引起女性月经紊乱、妊娠综合症和新生儿体质下降、染色体异常。甲醛对生殖系统亦有危害。据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提供的资料,该院近两年产前诊断中心检测的胎儿畸形病例中1/3的病因与室内装修环境污染有关。这一结果与北京儿童医院统计的90%的患白血病的儿童半年前家庭都有过装修的结论相吻合。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的研究表明,室内甲醛的释放期一般为3-5年。

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被人用做海参、鲍鱼、鱼翅、牛鞭、蹄筋、毛肚等水发物定型,不仅破坏了食品营养,而且人体可直接吸收残毒,危害很大;国内有不法分子以密胺材料制作盘子、托盘、奶油罐等塑料制品,这些制品都含有甲醛,有的甲醛超标十几倍,这是万万使不得。

八、有机锡——雄性环境激素

现在已经知道有机锡可引起海洋中的一种叫做“揖保螺”(食用螺)的海螺变性。所谓变性,就是在雌性个体的身上长出了阴茎、输精管等雄性生殖器并且发育完全的现象,也可以把它叫做“雌性的雄性化”。这种奇妙的现象最初是20世纪60年代末英国人报告出来的。1995年6月,日本科学家堀口等人发现并公布了他们对日本海域的调查结果:受到有机锡的影响,确定了有38种卷贝变性。贝类多为雌雄同体,但卷贝这种贝类大都是雌雄异体,它们是通过交尾来繁衍子孙的。堀口他们进行了全国性的调查,在调查的97个地点中,几乎所有的日本海区都确定了性变的发生。而且,性变的出现率在各地几乎都是100%。被确认为有性变的还有虾夷螺。

堀口他们还做了大量实验,实验结果确定出18种有机锡化合物导致海螺变性,其中影响效果最强烈的是三丁基锡(TBT)、三苯基锡(TPT)和三丙基锡、三环已基锡。三丁基锡已被认定是“会干扰控制动物脂肪细胞活动的基因”和“会造成海洋动物严重的性异常”。

有机锡化合物是被作为涂料涂在船体底部和鱼网上,目的是防止贝类和藻类黏附在船底或防止鱼网变脏。日本国对有机锡化合物的污染十分重视,1997年宣布不再生产和进口三丁基锡的涂料,而且将拆船业转移到印度、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这也叫“公害出口”。有机锡涂料世界各国继续在使用,因而这种污染是发生在所有的海洋里。日本人还在烹调纸(烹调锡纸)等产品中检测到高浓度(二丁基锡)的有机锡化合物。

1998年9月,日本公布了在人体、日本猴、獾、食鱼性鸟水老鸦、鲸鱼以及牡蛎、各种鱼类等都含有丁基锡化合物,而且人和鲸鱼体内的含量高。研究人员指出,三丁基锡和三苯基锡具有环境激素作用,二丁基锡也有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的危险。有机锡已列入“黑名单”被排在第23位了。但是,有机锡仍为世界造船业、餐饮等行业采用。

九、已烯雌酚(DES)和避孕药都是人工合成的雌激素

已烯雌酚(DES)是英国科学家于1938年合成的强效雌激素。在上个世纪用于治疗先兆性流产或者避孕,效果非常好,在当时服用这种药物的女性身上也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不良反映,所以人们把它称作“奇妙的药”。然而,后来发现,受害者是下一代,也就是曾服用过DES的母亲所生的孩子。DES是通过胎盘或者母乳转移到孩子们身上。已经确认,在青春期的女孩身上会出现生殖器官发育迟缓、畸形,甚至出现极其罕见的阴道癌等症状;而在男孩身上也出现了睾丸下不到正常位置的隐睾病、精子数极少等异常症状。这是“医学上确定无疑的见解”(日本环境厅)。

避孕丸(口服避孕药)同乙烯雌酚一样,也是人工合成的雌激素。现在还不清楚这种药物从女性体内排出以后,会不会作为环境激素对生态系统有影响。据说现在有不少女大学生、年轻女性把避孕药作为“青春素”来服用,这很可能是“犯下了一个无法挽回的过错”。英国科学家对1.25万名妇女所做的28项临床研究结果进行了评估,以确定在使用口服避孕药和造成子宫颈癌之间是否有着一定的联系。评估结果表明,与那些从不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妇女相比,那些使用口服避孕药不到5年的妇女患子宫颈癌的机会为10%;而口服避孕药已使用了5至9年的妇女的子宫颈癌发病机会为60%;如果口服避孕药的使用延长至10年以上,子宫颈癌发病率则可高达120%。还有人将避孕药添加在饵料和饲料中,这在肉类食品中已经检测到了。这些行为,最终会给人类带来不幸。2008年7月9日,中央电视台二频道直播了一则新闻:一中年男子李刚患大乳房症,体查,其他指标均正常,只有雌性激素极高。医生走访了他的生活起居后发现:他为了治疗脱发,每天早上用自制的、加有避孕药的洗发水洗头所致。

科研工作者最初提出激素和癌症之间的关系是在1947年。之后,又有很多的研究发表,人们才知道雌、雄激素与癌症之间有密切关系。被指出的主要相关癌症有乳腺癌、子宫癌、前列腺癌、睾丸癌、卵巢癌等五种。这些癌症近年来在我国也呈上升的趋势。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千万不要乱用激素药物。

十、三氯乙烯 三氯甲烷

1、三氯乙烯

三氯乙烯是有机氯化合物,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它是一类高级洗涤剂,广泛用于干洗和高精密度机器的洗涤剂,也可用于其他有机物的合成过程。三氯乙烯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致癌性评估中被列为2A级(很可能对人有致癌性)。人们已知的是它属蓄积性麻醉剂,其麻醉作用仅次于氯仿(三氯甲烷),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亦可累及周围神经系统和心、肝、肾等实质器官,可引起以神经系统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三氯乙烯渗入地下并不断的积累会长期污染地下水,有些靠近工厂附近的用户以为地上河水污染了而地下水是干净的,其实不然,地下水流动相对较慢,稀释和扩散的自然力量比较弱,一旦污染,以后的恢复就非常困难了。

2、三氯甲烷

三氯甲烷又名氯仿,外观无色透明,属重质液体,极易挥发,有特殊气味,只溶于醇类等有机溶剂。三氯甲烷的用途特别广泛,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用于制造氟里昂、树脂、脂类、橡胶、油漆、磷和碘的溶剂,也用于合成纤维、塑料、干洗剂、杀虫剂、地板蜡等有机材料中。

三氯甲烷对人体危害严重,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对心、肝、肾损害大并有致癌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主要是通过空气和水进入进入人体——水是三氯甲烷危害人体的重要来源。我国的饮用水长期沿用以氯气漂白消毒法,这在20世纪之前是完全必要的,因为氯气对水中的微生物,特别是大肠杆菌几乎有百分之百的杀伤力。但是今天水中的成分发生了变化,增加了大量的有机物质,空气中漂浮的各种各样有毒无毒的有机物都先后落入地面,再经风雨冲刷,最终进入水中。这些有机物遇到氯气后就会立即起反应,生成三氯甲烷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据美国国家环保局(EPA)调查结果显示,加氯处理后的饮用水95%~100%含有三氯甲烷,平均浓度在为20µg/L(µg读微克),最高达311µg/L。他们在检查了33例病人的205个血样,结果静脉血中三氯甲烷浓度在40mg/L~126mg/L。如果血液中三氯甲烷浓度达到250mg/L会导致心脏麻痹,心跳突然停止。 还是美国的一份报告,他们汇总了世界各国的水质检测结果显示,世界各国在水中已检测出2221种有机物。美国的自来水中有767种有机物,其中有109种为“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美国国力癌症研究所对自来水中109种物质进行了分类,确认的致癌物质20种,可疑致癌物24种,促癌物18种,致突变物47种。

我国仍沿用氯气处理自来水,还没有公布相关的污染数字。

十一、矿物油芳香碳氢化合物

矿物油芳香碳氢化合物是刚刚在纸盒装食品上发现的对人体危害物——纸盒装食品存在健康风险。

2015年10月29日,西班牙《阿贝赛报》报道,欧洲非政府组织食品观察组在巴黎宣称,大部分用来盛装食品的纸盒通常使用的是回收材料,这种包装会被有毒有害的碳氢化合物或石油衍生物污染,存在严重的健康风险。

该组织在法国、德国和荷兰展开研究,对上百种欧洲产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其中含有大量致癌物,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或导致基因变异。

研究结果显示,法国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该国有六种产品含有60%的有毒矿物油。该组织称,纸包装所含的碳氢化合物很可能具有致癌性,然而农产食品业的负责人和当局却对问题视而不见。

该组织称,在接受检测的三个国家的产品中,有43%受到矿物油芳香碳氢化合物的污染。这是一种能够导致基因突变的诱变剂。研究结果显示,在83%的受测产品中发现了矿物油饱和碳氢化合物,这是一种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的有毒物质。

专家指出,纸包装可能在生产流水线上、包装过程中、仓库存储和运输途中受到污染。

食品观察组织早在2011年就曾在一份法国杂志上撰文发出警告,但相关部门只知道相互推诿并没有解决问题。

随着食品供应的便捷化,各种各样纸包装食品盒随处可见,人们不知道那种包装有害,那种无害,最明智的选择是不选用纸包装盒食品。

十二、化妆美容品——是美是丑

化妆美容美体之风已刮遍中国,不仅在中老年女性中大兴其道,在少年女孩中已十分普遍,而男性美容也已“起步”。有些化妆是必要的,但一定要在安全的使用范围。西方的女性婚后变化大,似乎有腋臭的人也多,所以她们采取必要的化妆、美容、美体是“客观的”。但是,英国科学家对此提出了警告。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2007年6月21日发表了文章称:“女性如果每天使用化妆品,一年下来身体会吸收接近两公斤的化学品。许多女性为了保持靓丽的形象,一天使用超过20种化妆品,而且10人中有9人使用过期的化妆品。”专家指出,化妆品中含有的一些化合物跟一些不良反应有关,包括皮肤过敏、过早老化和癌症等。用了三年时间研究常规美容产品的生物化学家理查德.本斯说:“我们必须认真地对我们涂到皮肤上的护肤和美容产品提出疑问,而不要以为它们包含的化学品是安全无害的。我们无法预料这些化学品到一起后会怎样,其后果可能比单个产品分开使用要严重得多。”本斯认为,通过身体的皮肤吸收化学品比吞服化学品要危险的多。他说:“如果你吃进去一些口红,唾液和胃里的酶可以分解化学毒素。但如果化学品直接进入血液,那就根本没有办法防护。” 英国皇家验光师学院也已就使用过期口红和睫毛膏发出警告。该学院的研究人员认为,过期口红和睫毛膏是有害细菌的“温床”。研究人员对乳腺肿瘤取样跟踪分析发现,香皂、洗发水、剃须泡沫、牙膏和泡沫浴液等常常含有聚氧乙烯烷基硫酸钠,这种东西可能会引起皮肤过敏。中国人“跟风”很快如,丰胸、整容术也渐成风气——已经走进了“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小巷。

十三、毒品——家破人亡的杀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七条称:“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毒品属有机毒物。

1、罂粟,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花大鲜艳,其果实为蒴果,具乳汁,可提取吗啡、可待因、罂粟碱等20多种生物碱,可制做临床麻醉药,也是鸦片的主要原料。

2、鸦片,亦称阿片,俗称大烟,它是从未成熟的罂粟蒴果上划破后渗出的乳汁经加工成鸦片,褐色膏状,软硬如橡皮泥。鸦片中含有20多种生物碱,其中吗啡的含量约占10%。吸食鸦片,可造成吸食者在心理、生理上对鸦片产生很强的依赖性(即成瘾)。长期吸食,会导致人体各器官功能消退、免疫力丧失,尤其是破坏人的胃功能和肝功能以及生育功能,超剂量吸食鸦片会致人死亡。

3、吗啡,是从鸦片中提取制成的最重要的生物碱。味苦、有毒,其颜色因纯度而异,纯品为白色。吗啡在医疗上有镇痛等作用。但非法吸食、注射吗啡,严重危害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导致精神不振、消沉,思维和记忆力衰退,并可引起精神失常、肝炎等综合症。超剂量吸食和注射吗啡,会导致呼吸停止而死亡。

4、海洛因,俗称“白面”,又称二乙酚吗啡。它是用吗啡与其它化学药品混合加热合成的。成品为粉未或颗粒状。纯品海洛因为白色柱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未,加工品颜色可多样。吸食、注射海洛因比吸食、注射鸦片和吗啡更容易成瘾,而且对人体危害更大,长期吸食、注射海洛因,易感染病毒性肝炎、肺脓肿、艾滋病;会引起昏迷、呼吸减弱、体温降低、心跳缓慢、血压降低而导致死亡。

5、大麻,别名火麻,系一年生草本植物。大麻的叶、花、茎含有大麻酚、大麻二酚和四氢大麻酚。吸食大麻的形式主要有:A、把大麻的花、叶和细小的茎枝进行加工后吸食;B、 吸食从大麻中提取的大麻脂;C、吸食从大麻脂中提取的大麻油。吸食大麻使人的脑功能失调、记忆力消退、健忘、主意力很难集中。吸食大麻不仅破坏男女的生育能力,而且由于大麻中焦油含量高,其致癌率也较高。

6、可卡因,又名古柯碱,是从古柯属的小灌木树的叶子中提取出来的,为粉末状的白色晶体。在医疗上可作为局部麻醉药,但滥用就会成瘾。可卡因能够打乱人体机能和肾上腺素分泌对人体的调节作用,使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系统产生强烈的兴奋源;使人瞳孔散大、体温升高、过分兴奋激动、周身颤抖、痉挛、肌肉扭曲、变形,严重时可出现癫狂的幻觉病。大剂量的可卡因能导致中枢神经传导受阻,甚至可导致窒息。

7、安钠咖,又名苯甲酸钠咖啡因。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在医疗上用作中枢神经兴奋药,主要用于对抗中枢性抑制和调节大脑皮质活动等。但滥用就会成瘾,成为毒品,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目前在国内市场流行的新型毒品主要是有一下三种:

8、摇头丸,其主要成分是MDA(3,4-亚甲二氧基安非他明)。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食用后引起颈部运动神经兴奋,使头颈摇摆不停,对中枢神经的破坏相当严重,正像警世句所说:摇头丸,摇断头。我国目前缴获的摇头丸外观各异,颜色多种,其成分多是混合型。经检验,犯罪分子在传统的摇头丸中添加了冰毒,麻黄素,氯胺酮,咖啡因,大大加大了它们相互的毒性作用。

9、冰毒,即兴奋剂甲基苯丙胺,因其原料外观为纯白结晶体,晶莹剔透,故被吸毒、贩毒者称为“冰”,由于它的毒性剧烈,人们便称之为“冰毒”。该药小剂量时有短暂的兴奋抗疲劳作用,故其丸剂又有“大力丸”之称。甲基苯丙胺是在麻黄素化学结构基础上改造而来,故有去氧麻黄素之称。甲基苯丙胺药用为片剂,作为毒品用时多为粉末,也有液体与丸剂。

冰毒兴奋中枢神经,具有欣快、警觉及抑制食欲之作用,重复使用会成瘾;中毒症状包括多话、头痛、错乱、高烧、血压上升、盗汗、瞳孔放大、食欲丧失。大剂量使用引起精神错乱,思想障碍,类似妄想性精神分裂症,多疑、幻听、被害妄想等;长期使用导致器官性脑症候群。

10、K粉即氯胺酮,是一具有镇痛作用的静脉全麻药。可选择性抑制丘脑内侧核,阻滞脊髓网状结构束的上行传导,兴奋边缘系统。氯胺酮可以产生一种分离麻醉状态,其特征是僵直状、浅镇静、遗忘与显著镇痛,并能进入梦境、出现幻觉。

毒品还有丁丙诺啡、三唑仑等。

以上只是简略地介绍了几种毒品及其对人体的危害,而目前市面上的毒品种类远不止这些,一般来说毒品都有4个共同的特点:一、不可抗拒力,强制性地使吸食者自己连续使用该药,并且不择手段地去获取它;二、连续使用有不断加大剂量的趋势;三、对该药产生精神依赖性及躯体依赖性,断药后产生脱瘾症状;四、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后果。

据2006年官方数字,世界有130多个国家、地区生产毒品,170多个国家或地区销售毒品。全球有吸毒者2.2亿人,毒品年销售额8000亿美元。2007年5月31日意大利的研究人员说:“他们通过取样调查发现,意大利首都罗马空气中漂浮着一定浓度的可卡因和大麻颗粒,每立方米大约0.1毫微克,给罗马市民带来吸‘二手毒品’的健康危险。”

我国有90%的县市区发现了吸毒者,吸毒人员几百万人,每年吸掉几百亿人民币。吸毒人员由吧厅、迪厅及歌厅的三陪女、企商人员到大、中专学生的加入,发展到公务员、工程师、明星、歌星……2016年3月,公安部一次取缔14万名吸毒司机驾照,禁毒难度越来越大。她(他)们不仅毁了自己的身体、前程,辜负了国家的培育、人们的期望,他们也毁掉了家庭、子女,是对父母的大不孝。全社会要动员起来——禁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