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对联100副欣赏(才子给厕所写了一幅对联)

1

中国的对联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期,但对联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展现它无穷魅力的时候却是在明清时期。

明朝的朱元璋为了治理好国家,特意下令要求各家各户都必须贴上对联,以此达到宣传教育的作用。

果不其然,此令一出立即掀起了一阵对联热潮,每家门口都张贴着预示好运的对联。

三顾茅庐对联100副欣赏(才子给厕所写了一幅对联)(1)

可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有读书人,有些人家连字都不认得又怎么可能会写对联呢?这个时候,他们就需要花钱请当地有名的文人墨客挥毫泼墨,让自己的家里也沾沾喜气。

对联和格律诗里的对偶句息息相关,它保留着格律诗里的对仗特色,但又比格律诗短小精悍。对联要求一语中的,十分考验文人的文化素养。

但对于一些没有文化的地主商人来说,高雅具有格调的对联往往是他们欣赏不来的,也因此闹出了不少笑话。

更有一位钱多人傻的地主,竟然要给自家的厕所求一副对联,没想到还真有人答应下来了。

这个人就是风流第一才子——唐伯虎。

2

身为“吴中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他的才气在他幼时就已经展露出来了。“数岁能为科举文字”,“童髫中科第一”,此等成绩是全苏州城的读书人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度,可唐伯虎轻轻松松就做到了。

可唐伯虎不仅擅长应对考试背书,临时应变的能力也是一流。

三顾茅庐对联100副欣赏(才子给厕所写了一幅对联)(2)

有一年夏天,天气闷热难耐,唐伯虎便和好友祝枝山提议到附近的山中避暑。祝枝山听后欣然应允,二人手持折扇悠悠然就往山中去了。

两人同为“吴中才子”,虽是挚交好友但一见面也忍不住互相切磋,看看谁的思维更灵活,谁肚子里的墨水更多。

但毕竟大家是来游山玩水陶冶情操的,谁也不会背着文房四宝过来。所以,对联就成为了他们最佳的比赛方式。

两人路过一条小路时,祝枝山正巧看到一位农夫正在用水车引水。祝枝山稍一思索,一副绝佳上联便脱口而出:“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三顾茅庐对联100副欣赏(才子给厕所写了一幅对联)(3)

说完,祝枝山得意地看了看唐伯虎,示意他根据当时的场景想出对仗工整的下联来。

这幅上联看似简单,其实暗藏学问。祝枝山在上联里将名词动用,把第二个“车”字被当成了动词使,而后顺势连成了一副首尾相接的顶针联。

要想完美地对出下联,就不得不考虑这两处亮点。

唐伯虎知道祝枝山要考他,一边笑着一边摇着折扇轻轻松松地答道:“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祝枝山听后哈哈大笑,不禁为唐伯虎的聪慧所折服。

其实,无论是按照出名时间还是年纪来说,祝枝山都是唐伯虎的“前辈”。但祝枝山反倒主动结交比他小上十岁的唐伯虎,并与之结下深厚友谊。

三顾茅庐对联100副欣赏(才子给厕所写了一幅对联)(4)

不过,他们第一次见面并不顺利,唐伯虎竟然闭门谢客直接拒绝了祝枝山。

那个时候唐伯虎才刚刚十二岁,正处于年少轻狂的年纪。当然,此举和唐伯虎的家庭教育也分不开。

唐伯虎并不是出身书香世家,家中更没有富甲一方。唐伯虎的父亲年轻时念过书,但因为才疏学浅屡次落榜,不得已才在苏州开了一家酒馆维持全家生计。

也许是因为读过书,唐伯虎的父亲对孩子启蒙教育尤为重视。在唐伯虎还很小的时候,他不惜花重金请名师指导,只为唐伯虎未来可以一飞冲天光耀门楣。

三顾茅庐对联100副欣赏(才子给厕所写了一幅对联)(5)

唐伯虎果然没有令父亲失望,他的才情很快就得到了显现。

然而,在唐伯虎年少成名时却没有得到大人的训导。唐伯虎衣食无忧,又享受着众星捧月的待遇,因此不免有些恃才傲物放浪不羁。

可像唐伯虎这样才华横溢的天之骄子,怎么可能会给厕所写对联呢?

这其中不仅和他的性子有关,也和他的人生经历有关。

3

唐伯虎从小就是一个自由散漫的人,凭借着一点天赋在身上就更加无法无天。他爱玩爱出风头更爱戏弄别人。

一次,有一个商人主动找到唐伯虎,希望唐伯虎可以为他家的店铺写一副吉利的对联。

唐伯虎想都没想,大笔一挥,在纸上写道:

生意如春意

财源似水源

这是一副中规中矩的对联,意思就是希望商人的生意可以像春天一样欣欣向荣,财运可以像水流一样源源不断。

三顾茅庐对联100副欣赏(才子给厕所写了一幅对联)(6)

但商人见唐伯虎写得这么快,觉得自己的钱花得不值,于是非要挑点毛病出来,一会说这联字数太少,一会儿说这联不够通俗易懂表达地不明显。

面对商人的无理要求,唐伯虎也有些烦了。没办法,唐伯虎只好又新写一副对联:

门前生意,好似夏月蚊虫,队进队出

柜里铜钱,要像冬天虱子,越捉越多

把客人比作讨人厌的蚊子,铜钱比作讨人嫌的虱子,怎么看这幅粗鄙的对联都不应该出自唐伯虎之手。

但商人没什么文化,一见这副对联字数多,比喻也比上联更加具体,当即便高高兴兴地领着这幅对联回家了。

自那之后,商人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毕竟谁都不想当夏天的蚊虫。

不过,这幅对联是因为商人的无理请求,所以唐伯虎才这么写的。但在唐伯虎晚年时,却是他主动找到地主并答应为对方家里的厕所写一副对联。

三顾茅庐对联100副欣赏(才子给厕所写了一幅对联)(7)

这就不得不提一下唐伯虎遭遇到的人生巨变——“科举舞弊案”

在唐伯虎前二十四年的人生中,他拥有举世无双的才情和不愁温饱的家庭,是人人都羡慕的对象。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仅在唐伯虎二十五岁那年他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子,就连出嫁的妹妹也都相继去世,只留下他和弟弟守在家中。

接连丧亲的打击令唐伯虎一蹶不振,没有人知道唐伯虎此时的内心有多么绝望。幸好,祝枝山赶来安慰唐伯虎。在祝枝山的劝解下,唐伯虎决定考取功名。

在苦心读书一年后,唐伯虎果真在应天府的乡试中高中“解元”。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以他的学识一定可以顺利摘得“会元”的桂冠。

但此时的唐伯虎却做错了一件大事,他没有听从挚友祝枝山的劝告磨练心性,而是结交了一位新的友人徐经。

三顾茅庐对联100副欣赏(才子给厕所写了一幅对联)(8)

徐经身上毫无才学,只是家里有些小钱,平时就爱摆些排场。

唐伯虎原本就喜欢饮酒作乐,还喜欢与青楼女子泛舟湖上,一见到同样爱吃爱玩的徐经立马就臭味相投起来,和他一起寻欢作乐,好不痛快。

在平时,这些做法可以被称作“风流”,可在风头正盛的时候这么做那就是“活靶子”。更何况,徐经并没有拿唐伯虎当真朋友。

徐经私自找考官买题,然后以模拟题的名义先请唐伯虎做一遍。唐伯虎并不知情,等到了考场见到有一道题一模一样,也以为是压中了题目并没有多想。

考完之后,唐伯虎与人喝酒之时不小心将此事说漏了嘴,一下子被人抓住把柄。不仅功名没有考上,还落下了“作弊”的名声。

三顾茅庐对联100副欣赏(才子给厕所写了一幅对联)(9)

有了“作弊”的前科,唐伯虎再想走入仕途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

唐伯虎的前半生都在吃喝玩乐中度过,他无法像他父亲那样开间酒馆养活家里人。他只能找机会为人写几幅字,作几幅画,勉强不让自己饿死而已。

那副为厕所写的对联,就是在唐伯虎走投无路之时写下的。但没想到,这幅对联却被广为流传,被认为是千古绝对。

4

被安上“作弊”污名的唐伯虎,好不容易从监狱里出来,却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可以回去的地方。

他的第二任妻子在知道唐伯虎出事之后,一点不顾及夫妻情分立马改嫁当地的豪绅。面对朋友的背叛,妻子的抛弃,唐伯虎只能苦笑着吟出一副凄凉的对联:

竹本无心,奈何节外生枝

落花有意,怎知情薄如水

他从未想过自己的人生竟然会走到如今的地步,比起亲人离去时的悲伤,他现在更明白命运的无情。此时,唐伯虎虽然才30多岁,但已然没有了年轻人的闯劲。

三顾茅庐对联100副欣赏(才子给厕所写了一幅对联)(10)

唐伯虎干脆放弃追名逐利的生活,开始过起了自由自在的日子。然而,此时的他失去了父亲的支撑,别说像以前那样游山玩水,连吃饭都成问题。

与其他文人不同,唐伯虎几乎不在乎儒家的种种规矩,因此他也没有文人雅客那般的架子。谁愿意给他钱,他就什么都可以写。

有一次,一个地主盖了一栋气派的院子,着急地想要向众人显摆显摆。地主钱大气粗,把院子里里外外都装饰了一遍,但还觉得缺点啥。

有天,地主上完厕所看见茅厕两旁光溜溜地木桩,忽然脑子里冒出个想法:

为什么不给厕所贴个对联呢?

三顾茅庐对联100副欣赏(才子给厕所写了一幅对联)(11)

说干就干,地主立马对外悬赏了10两银子给自家的茅厕求副对联。

给厕所写对联简直是闻所未闻,一般文人没有敢来尝试的,或者说也不想尝试。谁想为这个脏地方写对联呢?

这时,唐伯虎拿着一副对联找到了地主。地主一看,满意地点点头,当即就给了唐伯虎10两银子。这幅对联是这么写的:

且看来客多情,甘解衣带终不悔。

莫道此物无用,化作春泥更护花。

不仅对仗工整,全文还很高雅,没有沾染半点污秽,但却精准描述了厕所里发生的事,让人不得不惊叹唐伯虎的才学。

再一想到这样旷世奇才,只能委身于市井中卖字卖画为生,不禁令人扼腕叹息。

5

自这之后的唐伯虎就过着穷困潦倒却又放纵自我的生活,在这期间,唐伯虎的弟弟看不惯唐伯虎的“自甘堕落”,还和唐伯虎分了家。

而始终陪在唐伯虎身边帮助他安慰他的人,还是祝枝山。

三顾茅庐对联100副欣赏(才子给厕所写了一幅对联)(12)

在唐伯虎五十多岁时,某天忽然兴起要和祝枝山像以前那样游山玩水。二人拖着年迈的身子,晃晃悠悠地登上了颧鹊楼。刚爬上第二层,年过花甲的祝枝山就走不动了,嘴里念叨着:

到此已穷千里目

何须更上一层楼?

这幅对联化用了那个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祝枝山在这里添了几个字,告诉唐伯虎自己实在走不动了。

谁知唐伯虎玩心大起,拉着祝枝山道:

到此已穷千里目

谁知才上一层楼!

三顾茅庐对联100副欣赏(才子给厕所写了一幅对联)(13)

祝枝山见唐伯虎改了几个字,这幅对联的意境就全然不同,恍惚间记起二人年轻时互作对子的时光,竟来了精神,慢慢地和唐伯虎爬到了顶层。

二人望着眼前的风景,畅快地回忆着往事,似乎回到了最初无忧无虑的那段日子。

哪里想到,没几年,年仅54岁的唐伯虎就因病逝世。

一代天骄就这样落寞的死去,连送葬的钱都没有。祝枝山只好自掏腰包,将自己的好友唐伯虎安葬在桃花庵附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