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发是哪一年出来的(聊聊天津大发的故事)

很多70后、80后的儿时记忆里,肯定停留着这么一款车的形象,它堪称中国面包车的雏形,直到如今还能够在很多车型上找到它的影子,它就是天津大发,曾经的中产阶级出门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当“出门打的”还是流行文化的时候,你是否曾经是天津大发故事里的一角?

天津大发是哪一年出来的(聊聊天津大发的故事)(1)

那么天津大发是一款怎样的面包车呢?它采用了一款843ml的汽油引擎,匹配5速手动变速箱,最大功率29.4千瓦,峰值扭矩为59牛米,整车长宽高分别为3195*1395*1750mm,轴距为1820mm,整备质量仅仅为760公斤,限乘6人。

天津大发是哪一年出来的(聊聊天津大发的故事)(2)

相比如今的汽车,天津大发显得非常迷你,但实用性却毋庸置疑,也正是看上这样的优点,1983年国家香山会议,确定在天津建设微型汽车生产基地,引进日本大发汽车公司的技术,投产车型为Daihatsu Hijet,虽然不是当时最先进的车,但却非常符合国内所需,油耗低,经济实用,价格也相对低廉,载人载物均可,比起轿车来说,性价比要高得多,这辆车也是很多家庭致富的得力帮手之一。

天津大发是哪一年出来的(聊聊天津大发的故事)(3)

1984年9月25日22:05,我国第一辆由中日合作生产的微型汽车在天津市汽车制造厂顺利落地,虽然在前两三个月时间内,仅仅生产了几十辆车,但市场反响却相当不错,且车型定位准确,价格优势极大,因此,天津大发逐渐走上正轨,火爆的态势席卷全国,在车贩子的“帮助”下,一辆定价2.8万元的天津大发愣是炒到了5.2万元,这样的加价能力,是如今任何一辆爆款车型都无法达到的成就。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当时天津大发供不应求的局面。

天津大发是哪一年出来的(聊聊天津大发的故事)(4)

起初,天津大发采用了进口日本零件到中国组装的策略,但供不应求的局面推动天津大发需要尽快完成国产化进程,到了1987年底,天津大发零部件的国产化已由1984年的8%上升至85%,不过,后期天津大发不佳的质量也是快速国产化的隐患之一。

天津大发是哪一年出来的(聊聊天津大发的故事)(5)

80年代末,北京的出租车分为两种,一种是比较高档的皇冠、公爵,另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面的,就是这种采用厢式车型的出租车,为了响应北京“一人招手,几辆车等候”的行业发展政策,天津大发被大量引入出租车行业,由于数量众多,因此也得了一个不太雅致的诨号,“黄虫”。1992年的北京,已经有超过3万辆天津大发的出租车奔走于北京各个角落,而从1984年第一辆车下线到1999年,天津大发总共生产了30万辆,其中90%,都是供给于全国各地的出租车市场。

天津大发是哪一年出来的(聊聊天津大发的故事)(6)

以北京出租车市场举例,一辆天津大发出租车的起步价是十元,一块钱一公里,可以坐上5-6个人,短途折算下来的话,其实比公交车也贵不到哪里去,而且车小、灵活,许多狭窄的街道或者小巷子都可以挤进去。

天津大发是哪一年出来的(聊聊天津大发的故事)(7)

不过,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进步,更多好车进入国内市场,哪怕在出租车市场,也有了像夏利、富康、捷达等这样的好车来代替天津大发,很快,大发已经更不上汽车发展的潮流,于99年全面退出出租车市场,到2002年,天津大发全面停产,这款对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经典车型,也结束了它的使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