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全靠九字真言定天下(自古能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

伟人说:自古能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朱元璋全靠九字真言定天下(自古能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1)

朱元璋出身于一个贫苦家庭,从社会最底层的放牛娃、四处讨饭的小和尚,全靠自己的奋斗,逆袭成了一个统一王朝的开国皇帝。这是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事情,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励志的典范。另外,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也没有停止步伐,他在位三十多年,成功地建立一个强大统一的明帝国。

关于朱元璋的画像:流传在世朱元璋的画像版本众多,能见到的画像主要集中于一丑一俊这两类。据民间传说,朱元璋其丑无比,一副麻脸,下巴很长,额骨稍凸。还据说,朱元璋还因为宫廷画师把自己画的太真实,顿时大怒,把画师推出去斩了。

有人对长脸丑相的朱元璋画像,真实性持怀疑态度。从生理遗传学角度看长相,更看重那张慈眉善目、丰满而富态的脸。

而《明史》里描述他的长相时说:“姿貌雄伟,奇骨灌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前八个字说的是外貌,后八个字说的是气质。朱元璋相貌不凡,给郭子兴留下了好印象,马上被收入军中,还把义女马姑娘许配给他。

现有资料表示,那些丑陋版本的画像,绝大部分版本系明亡以后民间所绘,有的版本极不严谨。

根据遗传学来看,相貌会遗传,朱元璋生有朱标、朱棣等二十四个儿子,从明朝诸帝的画像来看,都与朱元璋那张国字脸相似。但丑版画像,在服饰形制上也不符合时代背景,如翼善冠上的帽正、龙袍上的龙纹等,疑为剃发易服后,不了解明制汉服的清代人所绘,所以官方版画像更贴近史实。

关于忌讳:野史记载,朱元璋忌讳“光”、“秃”、“僧”等字眼;也不喜欢别人说“贼”、“寇”,连和贼读音相近的“则”也厌恶。但是,经学者考证,此类记载多为不实,缺乏一定的可信度。

朱元璋从未忌讳谈及自己曾为和尚,在《大明御制皇陵碑》里,朱元璋本人也没有隐瞒自己出家和参加起义的旧事,坦陈了这段人生经历。

关于“文字狱”:关于“文字狱”的记录,不见于《明史》、《明实录》等较正式的史书,经王春瑜、陈学霖等历史学家考证,多为不实记载。譬如,野史记载,徐一夔为朱元璋所杀。但是,徐一夔在“被杀”的第二年,居然还给人写过墓志铭,事实是,他平平安安地活到八十多岁。据《杭府志.职官表》和《杭州府志.古今守令表》,徐一夔直至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仍然在世。徐一夔所写的《故文林郎湖广房县知县齐公墓志铭》,日期为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因此,“朱元璋因文字而杀徐一夔”为误。

还有僧来复(见心)的《应制诗》中有诗句触怒朱元璋,被斩。然而,考证《补续高僧传》《继灯录》,可得知僧来复是因为胡惟庸谋反时,与胡惟庸互通消息而被杀,告发者为僧智聪,而并非为诗句。

所谓的文字狱,其实是涉及到明初标准措辞问题。实情是,户部尚书茹太素等人所写的奏折过于冗长,字数一万多,朱元璋为防止再次发生,设立了文体规矩,改善文风、提高效率。

朱元璋所设立的文体规范,有“二名不偏讳,嫌名不讳”“除凶恶字样以外,无其他应避忌讳”的规则,意思是说如果皇帝的名字为两个字,使用此二字中的任何一个字无需避讳,也无需避讳皇帝名字的同音字。

所以,明后诸帝对朱元璋评价甚高。清顺治帝:“朕以为,历代贤君,莫如洪武。何也?数君德政,有善者,有未尽善者。至洪武所定条理章程,规划周详,朕所以谓历代之君不及洪武也。”

清康熙帝立碑“治隆唐宋”赞誉朱元璋。还说:“明太祖天授智勇,崛起布衣,纬武经文,统一方夏,凡其制度,准今酌古,咸极周详,非独后代莫能越其范围,即汉唐宋诸君诚有所未及也。”;“洪武乃英武伟烈之主,非寻常帝王可比”。

伟人说:“自古能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朱元璋的明孝陵,坐落于江苏省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于此。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命中军都督府佥事李新,主持陵墓的营建工程,此年八月,马皇后去世,九月,葬入此陵,定名为“孝陵”。孝陵之名,取意于谥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也说是因马皇后谥“孝慈”,故名。

(本篇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