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民1960年(1984年种地32年的老农)

1984年9月12日,《四川日报》刊登了一则消息:寻找战斗英雄柴云振

过了半个月,一四川男子柴兵荣偶然看到了这个非常熟悉的名字,他拿起报纸就跑回了家。

爸,这上面找的人是不是你?”柴兵荣指着寻人启事激动不已地问父亲柴云振。

比起兴奋的儿子,柴云振这个当事人只是淡淡说道:“同名同姓的人多了,我就是一个种地的农民,怎么可能是英雄?”

可柴兵荣看过父亲的复员证也听过一些他当兵的事,和报纸的描述都对得上,这找的人分明就是他。

在柴兵荣的不依不饶的追问和亲友的再三劝说下,柴云振无奈答应去找一找部队。

而让柴云振没有想到的是,他来到部队才发现,邓小平和秦基伟将军都在找他。

老农民1960年(1984年种地32年的老农)(1)

那柴云振当初究竟发生了什么事?邓小平和秦基伟为什么会找他?

寻找柴云振

1982年,朝鲜领导人金日成来访中国,由邓小平和秦基伟等中央军委领导人全程陪同。

9月18日,邓小平带着金日成来到了自己的家乡四川参观,俩人在谈话间,金日成谈到中国志愿军对朝鲜的帮助,不由的提起了邱少云、黄继光、和柴云振等朝鲜战场上的英雄人物。

当时这几位英雄的事迹已经被列入了朝鲜课本和军事博物馆,可其中的柴云振始终下落不明,不知是生是死。

邓小平看着金日成很惦记这这件事,随后就询问了在一旁陪同的秦基伟将军,看他是不是知道什么情况。

秦基伟作为柴云振当初的上级领导,确实知道他的一些事迹,但他也不知道柴云振在战后的下落。

老农民1960年(1984年种地32年的老农)(2)

邓小平听着这话皱着起了眉头,当下就说道:“只要柴云振还活着,就一定要找到他。”

在邓小平的指示下,秦基伟开始联系到柴云振曾经共事过的战友,从他们口中得知柴云振应该是大西南那边的人。

确定基本的方向后,云贵川各省的日报和中央各大报纸纷纷都刊登上了“寻找特等功臣柴云振”的寻人启事。

同时,秦基伟又指示如今在武汉的原15军部队,要求他们也组织力量,尽快找到柴云振。

在这样铺天盖地的寻找下,柴云振的儿子柴兵荣在拉煤的时候偶然注意到了那张四川日报上的寻人启事,他立刻就想到是有人在找自己父亲,忙回家询问。

但柴云振起初死活都不肯承认他就是报纸上的这个英雄,他也确实没想到部队在找他。

柴云振既然是战斗英雄,又为何和部队失去了联系,下落不明?

老农民1960年(1984年种地32年的老农)(3)

抗美援朝战斗英雄

1926年,柴云振生于四川省岳池县,一个世代为农的家庭,因为家境贫寒,柴云振从小就没读过几天书。

12岁起,小小年纪的柴云振就已经挑起了养家的重担,在村里的地主家当长工,勉强维持温饱。

到了1947年,解放战争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20出头的柴云振在一片混乱中被国民党军队抓起来当了壮丁。

那段日子里,柴云振没少被国民党折磨,对于国民党折磨人的手段他是深恶痛绝。

由此,在国民党军队对上解放军的时候,柴云振总是浑水摸鱼,经常躲起来不向解放军开枪。

老农民1960年(1984年种地32年的老农)(4)

就这么混了一段日子之后,随着国民党在辽沈战役中的战败,国民党队伍里的很多士兵都不愿再上前线当炮灰,柴云振同样如此。

在淮海战役期间,柴云振眼看着不少国民党士兵弃枪而逃,他自己所幸就趁机投靠了共产党,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当时他们的军长就是秦基伟。

随后在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中,柴云振所在的部队负责为全军开路,他正好是连队里的机枪手,理所当然地冲在了最前面。

在这一战中,柴云振因为奋勇杀敌还缴获了重机枪和枪支弹药,荣获二等功,成为了一名渡江英雄。

此后柴云振跟着大部队在秦基伟的带领下,辗转在华中和华南等地区和国民党残余势力作战,就这样一直打到了解放战争结束。

老农民1960年(1984年种地32年的老农)(5)

本以为解放战争结束后,他就可以回家了,但没多久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强势介入,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向毛主席发来了求助信。

1950年10月,柴云振作为抗美援朝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来到了朝鲜战场,这也是他从军以来最重要的一场荣誉之战。

1951年5月起,美军的两个连队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来到了朴达峰山脚下,不断对我军发起进攻。

朴达峰是美军进入朝鲜金化的必经之地,同时也是志愿军第15军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一旦美军成功攻下朴达峰,后果不堪设想。

面对美军的猛攻,志愿军战士们只能拼死抵抗,守住阵地,但随着战线的不断拉长,志愿军接连倒下,美军已经成功占领了三个山头。

老农民1960年(1984年种地32年的老农)(6)

正在情况十分危急的时刻,45师134团3营的营长武尚志找到了连队的班长柴云振,命令他:“坚决给我把敌人打下去,把阵地夺回来。”

柴云振接到这么艰巨的命令后,当即就召集起了全班仅剩下的7名战士,雄赳赳气昂昂向他们动员:“当兵就得把脑壳别在裤腰带上,死了国家还给名分的。”

紧接着,柴云振将这七个战士分为两队,两组配合之下在夜间发起攻击,在他们不停歇的机枪扫射和手榴弹轰炸下,成功突袭夺回两个山头。

但等打到第三个山头的时候,柴云振才发现他身边已经没有战友了,他们都死在了敌人的枪火下。

柴云振身上同样是伤痕累累,可没等他缓和一会,四个高大的美国士兵已经来到了他的附近。

老农民1960年(1984年种地32年的老农)(7)

说时迟那时快,柴云振猛地扣动扳机,三个美国兵瞬间倒地,但不好的是柴云振的枪支弹夹也空了。

看着剩下的一个美国兵,柴云振丢下枪就扑了上去,双方扭打中,敌人狠狠地咬断了柴云振的右手食指

当时柴云振已经感觉不到疼了,只是凭着心中的一股气死死地掐着敌人。

正在二人焦灼之际,敌人抓起手边的一块石头就敲在了柴云振脑袋上,滚烫的鲜血顺着柴云振的额头直往下流,他双眼一闭晕了过去。

那个美国大兵以为柴云振被他打死了,转身就要离开,可他没注意到的是,身后的柴云振又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

柴云振硬撑着捡起敌人丢下的枪,用左手扣动了扳机,最后一个敌人倒在了他的枪口。

老农民1960年(1984年种地32年的老农)(8)

柴云振紧跟着也晕死过去,他闭眼的那一刻,甚至以为自己今天就要命丧此地,没想到他还是命不该绝。

复员回乡

柴云振晕过去没多久,后续就有其他兄弟部队赶到此处清扫战场,这时,警卫连的孙洪发同志发现了躺在地上一动不动的柴云振。

孙洪发随后上前在柴云振鼻子下探了探发现他还有一口气,当即就把他背回了后勤野战医院接受治疗。

在朴达峰这一场艰险的战斗中,柴云振率人成功歼敌200余人,守住了阵地,他所在的连队后来还获得了“特功八连”的荣誉称号,是名副其实的英雄部队。

但柴云振在这一战中,身上多了20多处伤口,还被打成了严重脑震荡,食指也少了一截。

老农民1960年(1984年种地32年的老农)(9)

因为柴云振的伤势过重,医生在给他进行简单的包扎之后,他始终都没有清醒,一直在昏迷状态。

当时志愿军的彭德怀司令、杨成武和杨勇等副司令员都专门前去探望过柴云振,指示医院要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他。

后来战地医院为了能让柴云振能到更好的治疗,很快又将还在昏迷中的柴云振送回了国内医院接受专家会诊。

但这么一转院,朝鲜那边的部队就不清楚柴云振的具体消息了,等柴云振再次睁眼的时候,他已经躺在了内蒙古包头市的绥远军区后方医院。

经过治疗,柴云振的伤势渐渐好转,但右手食指的缺失是不可挽回的,这意味着他以后再也不能拿枪了,这无疑是给一个军人判了死刑,而这时的柴云振还不到30岁。

老农民1960年(1984年种地32年的老农)(10)

柴云振对此事倒没有多在意,等他身上的伤基本痊愈后,他就直接从部队医院拿着他的三等乙级残疾证和500公斤大米的复员费回了四川老家,自此和部队彻底断了联系。

就在柴云振回到老家的时候,1952年5月1日,志愿军司令部和朝鲜最高国务会议发布了一项1号命令。

柴云振因为在朴达峰阻击战中的优异表现被授予了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同时还被记了一次特等功

但可惜的是,因为柴云振一直在医院养伤,所以他对自己获得的荣誉一无所知,也就错过了属于自己的功勋章,最后只带着一身疤痕回到了四川省岳池县的乡下。

柴云振回乡后,家里的老母亲就开始给他张罗着娶妻生子的事,没多久就托媒婆给他相了村里一个叫刘传琼的姑娘。

老农民1960年(1984年种地32年的老农)(11)

柴云振和刘传琼结婚后,二人一共生下一个女儿和三个儿子,柴云振就靠着种地产粮养活家中的一家老小,日子也算过得去。

平日里柴云振还会经常想办法接济一些揭不开锅的乡亲们,他的好心在村里可是有口皆碑。

在柴云振回乡务农的这30多年里,他还被乡亲们先后推举为生产大队长、村支书和公社党委副书记。

期间,柴云振一直是兢兢业业地为乡亲们工作,从来不向外人提起自己在朝鲜的功绩,大家最多只知道他是当兵出身。

就连整天朝夕相处的亲人也仅仅知道柴云振去朝鲜打过仗,但其他具体的事一概不知。

柴云振就这样不声不响当了30多年地地道道的农民,完全没有想到外面的战友们和领导都在找他。

老农民1960年(1984年种地32年的老农)(12)

找到柴云振

后来还是在家人的不断劝说下,柴云振才答应去报纸上写的地址看一看,1984年9月23日,柴云振和儿子来到了驻扎在湖北的部队。

部队的哨兵一听说是为了柴云振的事,直接就将他们带到了政治部温铁汉干事的面前。

双方一对部队的番号和在朝鲜战场上的具体情况,很快就确认了柴云振的身份。

柴云振找到了,那个属于他的勋章在时隔30多年后重新挂在了他的胸前,这是属于他的荣誉。

邓小平同志在知道柴云振的消息后也高兴地表示:“找到了他我就放心了。”后来在1985年,朝鲜领导人金日成更是亲自邀请柴云振前去朝鲜,先后两次接待他。

柴云振一时之间成了炙手可热的英雄人物,但面对记者的采访,他却始终称:“我不是英雄,没有回来的人才是英雄。”

老农民1960年(1984年种地32年的老农)(13)

不仅如此,柴云振还总是三令五申地告诉家里的后辈子孙:“少跟国家找麻烦,更不准打着英雄后代的幌子牟利。”

当秦基伟将军询问柴云振生活有没有什么困难时,他也只是笑了笑:“老首长,我过得很好,没有任何要求。”

在柴云振看来,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已经是对他最大的肯定的褒奖。

2018年12月26日,93岁的柴云振走完了他光荣又朴实的一生,他的革命精神永不消散。

柴云振这个老兵对部队的情谊很深厚,他的两个儿子早年间都当过兵,90年那会,他的孙女和外孙女都去参军入伍。

2021年,他的曾外孙女卢俞冰同样进了部队,这无疑是对一个军人最好的传承。

老农民1960年(1984年种地32年的老农)(14)

结语

“国家需要我,我就去打仗,打完仗就回家。”不图名利,只为保卫祖国,在我国,像柴云振这样自己隐姓埋名的英雄不是个例。

李玉安、张国富、井玉琢……他们都曾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都同样在战后选择隐姓埋名。

建国后,他们有的人被国家通过各种手段找到,得到了国家的照顾,但也有的人可能至死都是一个无名英雄。

所以说,老一辈的革命人是最值得令人敬佩的,如今的国泰民安,山河无恙,正是他们这些浴血奋战的前行者换来的。

老农民1960年(1984年种地32年的老农)(1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