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诗集笺释(韦绶传详细注解版)

1、韦绶,字子章,京兆人。

我想总会有一天,课外文言文的考查会把所有的史书都考遍,最后不得不从从原来选择过的文言文中选取然后变换题目让它重新回到学生的试卷上。这次全市期末考试的文言文选的是《旧唐书·韦绶传》,百度了一下,关于他的资料真的是少得可怜。百度百科关于他的介绍只有两行文字,而且不是白话文,直接被出题人搬到试卷上了。《全唐诗》没有韦绶诗,仅载诗句一句而已,“在室愧屋漏。”看来他的实在没有什么名气。

2、少有至性,丧父,刺血写佛经。

少年时就有纯厚的品性,父亲去世后,刺破手指用血书写佛经。这孩子真是孝顺的有点可怕了,我们给父母洗脚尚且做不到,人家还是个孩子就直接刺破手指用自己的鲜血抄写佛经为亡父祈福。小朋友千万不要效仿啊,你的爸爸妈妈会心疼的。

3、初为长安县尉,遭朱泚之乱,变服乘驴赴奉天。

韦绶一开始担任长安县尉,县尉负责抓捕盗贼。朱泚[cǐ]之乱,又叫泾原兵变,是唐德宗时期发生的一起兵变事件:建中四年(783年),泾原镇士卒兵变,攻陷长安;唐德宗仓皇出逃至奉天(今陕西乾县),并被叛军包围一月余,史称奉天之难。皇帝有难,韦绶自然要追随皇帝而去,不然留在这里极有可能被叛军给杀了,于是他脱掉官服乔装打扮一下就骑着他可爱的小毛驴去奉天找他的皇帝了。

韦应物诗集笺释(韦绶传详细注解版)(1)

4、入朝为工部员外郎,转屯田郎中。元和十年,改职方郎中,充太子诸王侍读,再迁谏议大夫。

皇帝一看这小子忠诚啊,提拔升官,进入朝廷干事。先是担任工部员外郎, 工部员外郎,唐代有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其中工部下设工部、屯田、虞部、水部四司,各司主官为郎中,次官为员外郎。 韦绶担任工部员外郎没有多久,就转任屯田郎中,升了一格。元和十年,改任职方郎中,属于兵部,同时充任太子及各皇子的侍读官,两次升迁做了谏议大夫。

5、时穆宗在东宫,方幼好戏。绶讲书之隙,颇以嘲诮悦之。尝密赍家所造食,入宫饷太子。

当初穆宗在东宫时,正值年少喜欢戏耍。韦绶讲授经书的间隙,频频用嘲弄讥诮的话取悦他。曾经秘密携带家中制作的食物,进入宫中送给太子。

3岁看小,7岁看老,唐穆宗李恒年少时如此贪玩,长大当了皇帝更是变本加厉,最后在和宦官内臣打马球时,有一位内官突然坠马,如同遭到外物打击一样。由于事发紧急,穆宗十分恐慌,遂停下来到大殿休息。就在这一当口,穆宗突然双脚不能履地,一阵头晕目眩,结果是中风,卧病在床,后来迷信丹药,中毒而亡,享年30岁,皇帝仅仅当了5年。李恒如此贪玩,作为老师不敢管教,反而为了保住官位说俏皮话来取悦李恒,韦绶这个老师不称职。为了取悦李恒,他甚至违反宫禁私自从家里带零食给李恒吃,这个老师是不是太没有原则了呢?

韦应物诗集笺释(韦绶传详细注解版)(2)

6、宪宗尝召对,绶奏曰:“太子学书,至‘依’字,辄去旁‘人’。臣问之,太子云:‘君父以此字可天下奏事,臣子不合全书。’”上益嘉太子之贤,赐绶锦彩。

唐宪宗曾经召见他对答,韦绶上奏说:“太子学习书法,到依字,总是去掉偏旁‘人’。我询问太子,太子说:父皇用此字来处理有关天下人的奏事,臣子不应该全笔画书写它”。皇上更加赞赏太子的贤能,赏赐韦绶锦缎丝绸。

这个问题我查了很多资料,都不知道为什么太子到这个“依”字的时候为了避讳要故意去掉人字旁,有知道的还望不吝赐教。

7、绶无威仪,时以人间鄙说戏言以取悦太子。

韦绶没有庄重的仪表,时常用民间粗鄙的开玩笑的话来取悦太子。

8、太子因入侍,道绶语。宪宗不悦,谓侍臣曰:“凡侍读者,当以经义辅导太子,而绶语及此,予何望耶?”乃罢侍读,出为虔州刺史。

太子入朝奉侍(宪宗),学说了韦绶那些话。宪宗不高兴,对侍奉的大臣说:“所有的侍读官,应当用经书的义理辅佐引导太子,但韦绶说这种话,我还指望他什么呢?”于是罢免他的侍读官,让他出京做了虔州刺史。

当老师不容易,当太子的老师更不容易,你天天给太子讲乱七八糟的话,太子大概也没有什么判断能力,竟然把这些民间粗俗俚语讲个皇帝老子听,皇帝老子当然不高兴了,就免去了韦绶的太子侍读的职务,让他出京做了虔州刺史。

9、穆宗即位,以师友之恩,召为尚书右丞,兼集贤院学士,甚承恩顾,出入禁中。

穆宗登基后,因韦绶有师友之恩,召令他做了尚书右丞,兼任集贤院学士,还特别受到恩宠照顾,可以随时出入宫中。

当太子的老师是一个高投入高回报的职业,太子一登基为皇帝,立即提拔了自己的老师。

10、绶以七月六日是穆宗载诞节,请以是日百官诣光顺门贺太后,然后上皇帝寿。

韦绶因为七月六日是穆宗的生日,奏请在这天文武百官到光顺门恭贺太后,然后向皇帝祝寿。

从这点看来,韦绶这人确实有点阿谀奉承之嫌,此举明显是要取悦皇帝。

11、时政道颇僻,敕出,人不敢议。久之,宰臣奏古无生日称贺之仪,其事终寝。

当时施政方略偏颇,敕令出来,人们不敢议论。过了很久,宰相上奏古代没有在皇上生日当天贺寿的礼仪,这件事终于搁置。

唐玄宗李隆基是第一个正儿八经过生日的皇帝。重点是,这一天必须设宴奏乐,并且放假三天。中国有了第一个官民同乐的节日节。宰相之所以不同意给李恒庆祝生日,估计也是看皇帝太过贪玩,担心他趁着生日又祸国乱政吧。

12、绶在集贤,遇重阳,赐百官曲江宴;绶请与集贤学士别为一会,从之。

韦绶在集贤院,遇上重阳节,(皇上)赏赐文武百官在曲江亭宴饮,而韦绶请求跟集贤院的学士在另一处宴会,(皇上)答应了他。

在唐朝,一个读书人从参加科举开始到进入官场,有三场宴会必不可少,分别是:通过乡试考试,取得举人身份后,需要参加“鹿鸣宴”;通过礼部考试,取得进士身份后,需要参加“曲江宴”;吏部选拔之后,需要自己整一场“烧尾宴”,以此来告诉亲朋好友,自己不再是普通读书人,“神龙烧尾,直上青云”。

韦应物诗集笺释(韦绶传详细注解版)(3)

13、帝尝问:“禳灾祈福,其可必乎?”绶对曰:“昔宋景公以一善言而法星退之三舍,此禳灾以德也。汉文帝除秘祝,每于祠祭,尽敬而已,言无所祈,以明福不可以求致也。而二君卒能变已变之灾,享自致之福,著于史传,其理甚明。如失德以祈灾消,媚神以祈福至,神苟有知,当因以致谴,非祈禳之道也”时人主失德, 绶因以讽之。

皇上曾经问:“消除灾祸祈求赐福,这一定能灵验吗?”韦绶回答说:“从前宋景公因为一句好话而让主管惩罚的法星退避三舍,这是用德行来消除灾难。汉文帝废除秘祝一职,每次在祭祀时,只是敬意罢了,语言上没有任何祈祷,来表明福佑不能够靠祈求得到。但是二位君主最终能改变已经发生的灾异,享受自己招来的福气,这都在史传中记载着,这里面的道理很明确了。若有缺失德行来祈求灾难消除,靠讨好神灵来祈求福祉到来,神明如果有知,应当借机来给以惩罚,这不是祈福消灾的方法。”当时君主缺失德行,韦绶因此用这种方式委婉讽谏。

这段文字很长,涉及两个典故,第一个是“宋景公三句善言”,在史记中有一则记载,说宋景公以三句善言(三大善念)延寿21年的史实。当年宋国‘司星’(看星相,研究天文之史吏)看出星辰之相,不利于国君,有国君当亡之兆,所以宋景公相当忧愁。司星之官子韦就建议,可以‘作法’使灾殃转移于宰相。但是,宋景公一听,毫无自私之念,相反地,他立刻说:‘宰相,相当于我的手足股肱啊,怎能伤害他呢?’他愿意自己承当厄运。司星又建议可以‘作法’把灾殃转移于人民。宋景公虽死难当前,仍然保有仁慈之心,他马上说:‘国君是因人民而存在的,责任就是保护人民,怎能祸害人民呢?’他愿意独自承当。司星又建议,可以把灾害移至岁收,宋景公,还是一本仁慈说:‘人民是靠岁收生活的,如果农作物收成不好,人民就会困苦’,他不忍心人民困苦,他宁可独自承当。宋景公面对自己的死运仍有如此坚定的慈悲,这心力电波是很强大的,司星听了也很受感动,判断说:‘天高听卑,您国君能有这种君人之言,星相也会受感召而动移。(心念电波可以改变影相)’,不久,星相果然移动三度,依星相法则,延寿21年。

韦应物诗集笺释(韦绶传详细注解版)(4)

第二个是汉文帝除秘祝,所谓秘祝,就是用祭祠的办法祷告上天,将皇帝的过错转移到大臣身上,也就是嫁祸于人,这种行为国家中不方便提及,所以就以秘形容。

两个典故,都是为了劝谏品行不端的皇帝,你可以想想这个皇帝是多么荒唐了。

14、二年十月,检校户部尚书、山南西道节度使。辞日,请门戟十二,自将赴镇。又诉家贫,请赐钱二百万。又面乞授子元弼官。上皆可之。

二年十月,韦绶被任命为检校户部尚书、山南西道节度使。辞别当天,他请求朝廷给他十二门戟,自己带着前往镇守。又申诉家中贫苦,请求赏赐二百万钱。还当面乞求授予他儿子韦元弼官职。皇上都同意了。

检校户部尚书,不需要掌握实际权力的官衔,有点类似于如今的“名誉职务”。比如杜甫曾经担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为“杜工部”。但杜甫一辈子都没在工部待过,当时他的实际工作是剑南节度使严武的参谋。比如李元芳的“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就属于这种情况。因为他之前只是“千牛卫中郎将(正四品下)”,级别比“大将军(正三品)”低两级,不属于“兼领平级、低级官职”的情况;而且李元芳并不在“千牛卫”管事、不参与大型朝会、仪仗,只是跟着狄仁杰四处查案。

韦应物诗集笺释(韦绶传详细注解版)(5)

门戟:唐宋时庙社﹑宫殿﹑府州﹑贵官私第等门前陈列的戟。数目各有定制,用来表示威仪。韦绶给皇帝要这些,就是为了给自己撑门面。要面子,要钱,给儿子要官,韦绶真的是贼不走空。

15、绶御事无术,洎临戎镇,庶政隳紊。二年八月卒,赠尚书右仆射。博士权安请谥为“缪”,竟不施行。

御事,指治事。洎:jì,到,及:“~牧以谗诛,邯郸为郡”。庶政:各种政务。

隳紊:huī wěn,意思指败坏紊乱。

韦绶治事无方,等到了军事重镇,各种政务败坏而紊乱。二年八月去世,追赠尚书右仆射。博士权安请求追谥为“缪”,最终没有施行。

“缪”是一个恶谥,为什么要这样评价他呢?因为四个原因:①没有庄重仪表,用粗鄙语言来取悦。②为皇上祝寿时不能遵守古制,建议偏颇。③外出赴任时,给皇帝提出种种条件。④缺少治理政事的才能。

韦绶这人,和众多青史留名的人物相比,确实乏善可陈,无怪乎没有什么名声。

——《旧唐书·韦绶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