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宝玉出家最后说的话(红楼梦贾宝玉的禅悟)

红楼梦贾宝玉出家最后说的话(红楼梦贾宝玉的禅悟)(1)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是非常耐人寻味的一回。这一回的回目里有“听曲文宝玉悟禅机”。这一回里的经历对于贾宝玉来说是很重要的一次成长。

贾宝玉之所以会开悟,起因有两个。第一个是听薛宝钗念了《寄生草》,第二个是他被史湘云和林黛玉挖苦了。

我们先来看看《寄生草》。

“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这首曲子的确显得十分潇洒,表达的是一种放下之后的坦然自适。意蕴悠长,让人觉得回味无穷。这首词里没有看破红尘的无奈,也没有四大皆空的飘渺。有的是一种悲悯,一种达观,一种顺其自然。

再来看看让贾宝玉对人生产生幻灭感的第二件事。史湘云口无遮拦,说出林黛玉像小戏子,刺伤了林黛玉的自尊心。贾宝玉好心给史湘云使眼色,史湘云却觉得贾宝玉不够尊重自己。

林黛玉和史湘云都是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人,因此性格都有点敏感。两个人也都是性情中人。林黛玉被比作戏子,自然觉得怄气。史湘云看惯了叔叔婶婶的脸色,自然不愿意再“看家人的鼻子眼睛”。贾宝玉怜香惜玉,结果却两边不讨好。这自然让贾宝玉心里面不痛快。

红楼梦贾宝玉出家最后说的话(红楼梦贾宝玉的禅悟)(2)

对于别人来说,这件事无足挂齿。可是对于把女儿看作天地精华的贾宝玉来说,这是大事。贾宝玉最大的心愿就是做好护花使者。结果,他十分看重的林黛玉和史湘云他都得罪了,他当然会有挫败感。贾宝玉对于儒家修齐治平的理想是不愿意去实践的,他在乎的就是姐姐妹妹们的喜怒哀乐。结果,他发现自己连这件事都做不好。很自然地,他就对人生产生了幻灭感。

贾宝玉也爱读书,对于《南华经》也很熟悉。像“山木自寇,源泉自盗”,“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等句子就对他产生了影响。老庄思想最核心的观念就是无为而治,就是追求自由,就是对社会功利价值不屑一顾。深受其影响的贾宝玉在经历了挫折之后就悟了。

于是,贾宝玉面对袭人的软语温存,毫不动心,反而是痛心不已,大哭起来。在心情抑郁的情况下,就写下了这样的偈子:“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但是贾宝玉还是没有开悟。因为贾宝玉只是觉得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原来可以如此脆弱,想要脱离这种关系而已。这种心态不是了悟,而是消极的。

至于他写的《寄生草》就更加消极了。“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这首词完全消解了人生的意义,也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质疑。

结果,林黛玉等人看到后,就觉得贾宝玉这样想不妥。薛宝钗觉得“道书禅机最能移性”,想要把这首词烧掉。林黛玉聪明,决定去“打击”一下贾宝玉。她问贾宝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贾宝玉无法作答,遭到了奚落。林黛玉又说出了“无立足境,是方干净”这样的禅语。林黛玉从来不参禅,却彻悟了。

什么是“无立足境,是方干净”呢?其实和“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是一样的。就是堪破一切色相的虚妄,不再执着于本相,和“无所持”差不多。体现出一种真正洒脱的,无所依傍的,独立自主的人格。

红楼梦贾宝玉出家最后说的话(红楼梦贾宝玉的禅悟)(3)

林黛玉清高狷介,悟性不俗。她不是那种有生存压力的人,而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仙姝寂寞林”。她不想依附于任何权势,重视个人的意志。她不是生活艰苦的刘姥姥。刘姥姥绝对悟不到林黛玉这个境界。其中没有高下,只有选择。

贾宝玉在听完薛宝钗讲的六祖慧能的故事之后,心服口服了。他不再自寻烦恼,不再钻牛角尖了。林黛玉的智慧和薛宝钗的博学让他不再执着于参禅。其实参禅也只是一种形式而已。心中有大爱,有佛心的人是否出家,是否参禅其实不重要。就像是慧能的偈语一样,“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只要我们的心是清白的,是淡泊的,是高尚的,我们不必远离红尘,我们不必吃斋念佛。佛教真正的价值不在于清规戒律,而在于对人性的升华。

佛性本来就是空的,想要成佛,就要真正堪破。至于神秀写下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其实并不具备佛教当中空性,不是彻底的堪破。就是说人要修身,要时刻反省自己。和孔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差别不大。

不过,现实的污浊,晴雯等人的遭遇最终让贾宝玉放弃了这种略带消极的彻悟。他开始反思佛教那种圆融的,温润的心态,开始真正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于是,他写下极有批判性和抗争性的《芙蓉女儿诔》。其中的“呜呼!固鬼蜮之为灾,岂神灵而亦妒。钳诐奴之口,讨岂从宽;剖悍妇之心,忿犹未释!”真的是字字血泪,声声控诉啊!贾宝玉在看清了现实黑暗之后,没有逃避,而是选择了直面。但是他又没办法抗争成功。他只能放下,在了无牵挂之后,他选择了以出家的方式去自我救赎。但是他出家了,就真的解脱了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