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霜降的说法(霜降节气将至农村俗语)

导读:霜降节气将至,农村俗语“霜降打了霜,来年烂陈仓”,啥意思呢?

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霜降也是秋季到冬季过度的一个节气,霜降三候分别指的是: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一候是五天,也就是说在二十四节气之外,全年还有七十二候,每五天为一候,通过万物的变化代表着节气的更迭。

关于霜降的说法(霜降节气将至农村俗语)(1)

在霜降到来后,《逸周书》中说:“霜降之日,豺乃祭兽”。又曰:“豺不祭兽,爪牙不良”。意思是说霜降节气之后豺狼开始捕获猎物,并以先猎之物用来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跟民间新谷收获后,用来祭祀天地有相同道理,也用于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用的是兽之义,其实讲的也是人之本。

二候则是漫天黄叶开始飘落,随着寒霜的来袭,树木逐渐失去了生机,一片片枯叶随着寒风的到来,开始飘落满地。到了三候期间,昆虫开始蛰伏于土壤之中,这也是冬天到来的象征,霜降带来的是明显的气温骤减,随着寒霜来袭,多地也将出现零度以下的天气,对于霜降这一天的天气变化,民间有许多俗语农谚做出描述,这些俗语寓意深远,能够通过节气的天气变化,预测出来年的年景如何。

关于霜降的说法(霜降节气将至农村俗语)(2)

霜降打了霜,来年烂陈仓。一夜孤霜,来年有荒,多夜霜足,来年丰收。

霜降来临,阳下入地,阴气始凝,昼夜温差加剧,白天晴空万里气温很高,但是到了夜间之后,寒冷的空气能够将水汽凝结成霜。所以“霜降”也是全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季节。农村有句老话叫霜降打了霜,来年烂陈仓。这句老话所说的是如果霜降这一天出现了寒霜,才符合节气的走向,这样的天气预示着天气走势良好,到了来年也将会出现风调雨顺的好年份,好年景自然会带来粮食的大丰收。粮食多的吃不完,新粮足够多,所以那些过去存放在谷仓里面的粮食将会烂掉。

一夜孤霜,来年有荒,这里所说的孤霜,指的是寒霜来的较少天气走势不稳定。气温并没有真正的降下来。霜降仅仅出现了一天,孤孤单单的一天霜降,让温度依然处于很高的状态,这样的季节如果天气依然还不冷。是不符合天气走势的,俗语说该冷不冷不成年景。所以说该冷的时候,气温就应该随之下降,所以说霜降节气如果能够出现连续多日的降霜。才会让气温真正的降下来,这样的天气走势,势必会带来来年的大丰收。

关于霜降的说法(霜降节气将至农村俗语)(3)

霜降见霜,立冬见冰。霜降见霜,小雪见雪;

霜降时节北方地区就应该看到白色的霜,一夜之间随之寒霜的来袭,农田一些没有收获的作物会大变模样。红薯藤叶前一天看上去绿意浓浓,会在一场苦霜后会迅速的枯萎,树叶会一夜之间掉落满地,早晨的气温会感觉到明显的寒冷。这也符合节气带来的天气变化,如果霜降的时候出现了霜,那么到了立冬节气来临之后,野外水域开始逐渐出现薄冰。而到了小雪节气的时候,北方多地也就能够看到零星的雪花飘落。

今年的天气是异常的,节气远未到小雪,在农历的九月多地就已经出现了降雪。有的地方降雪幅度还特别的大,这也是极端天气的表现。降雪来得过早,低温导致秋季收获扫尾难以进行,而且也会影响到秋播后庄稼的生长。所以说今年的天气是属于典型的不按照套路出牌,天气的反常越来越频繁,一夜入冬让很多地区失去了秋天。

关于霜降的说法(霜降节气将至农村俗语)(4)

九月霜降无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

这句农谚指的是霜降节气发生的时间早晚,带来的天气变化也各不相同,如果霜降节气出现在农历的九月,那么出现霜的几率一般会很小。农历的九月步入深秋,虽然气温已经开始了明显的下降,但并没有到达将水汽凝结的地步,气温还是稍高一些。所以霜很难出现,所以称为九月霜降无霜打。意思是出现霜的几率并不会很大。如果霜降节气如果是出现在农历的十月,则会正好相反,霜降的那一天,八九不离十白霜会准时出现。这也是节气发生的早晚带来的明显不同。

霜降有雨来年丰,霜降无雨兆荒年;

霜降节气这一天不仅对于是否出现霜,农谚有细致的描述,霜降这一天是否降雨,农谚也有这方面的解读,霜降这一天如果没有出现阴雨天气。那么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降水会比较的少。俗称:“霜降下雨连阴雨,霜降不下一冬干”。意思是指霜降如果出现了阴雨天气,之后降水频率将会增强。是一个降水充沛的冬季。如果霜降没有出现阴雨天气,那么随之到了的冬天,将会非常的干旱。冬天干旱无雨雪,自然不符合瑞雪兆丰年,所以来年粮食将会减产,农谚将其称为:霜降无雨兆荒年。

关于霜降的说法(霜降节气将至农村俗语)(5)

霜降节气马上就要到了,随着这几年的极端天气增多,不正常的天气上演得越来越多。所以说就连这些农村历史悠久的天气农谚俗语,也只能当做了参考使用,对于这些农谚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