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鲮鱼养殖技术(麦鲮侵入南方水系)

说起麦瑞加拉鲮,广东的钓友肯定都很熟悉。麦瑞加拉鲮简称为麦鲮,是珠江水产研究所于1982年从孟加拉国引进的外来物种。上世纪90年代,麦鲮在广东、广西两省得到了大力推广,现在已经成为南方地区的重要养殖品种。

麦鲮鱼养殖技术(麦鲮侵入南方水系)(1)

麦鲮

没想到的是,养殖的麦鲮逃逸到野外之后便迅速繁殖扩张,分布范围越来越大。在短短的30年间,麦鲮几乎遍布了整个珠江流域,是目前华南地区最常见的外来鱼类之一。

麦瑞加拉鲮侵入珠江,数量排在第一位

在2019年8月,上海海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珠江流域多个支流对外来鱼类进行了调查。这次调查共采集到5867尾鱼类样本,其中外来鱼类的数量达到了927尾,占渔获物总量的15.8%

经统计,珠江流域最常见的外来鱼类主要有10种,分别是麦瑞加拉鲮、露斯塔野鲮、罗非鱼、革胡子鲶、短盖巨脂鲤等等。其中,数量最多的是麦鲮,以407尾的数量占据榜首,是绝对的优势物种;紧随其后的是尼罗罗非鱼(360尾)、齐氏罗非鱼(118尾)。

麦鲮鱼养殖技术(麦鲮侵入南方水系)(2)

珠江部分支流中外来淡水鱼的数量排名

这次调查结果大体上能反映出珠江流域外来鱼类的现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当地钓友也反映,麦鲮、食蚊鱼、罗非鱼是出现率很高的几种外来鱼,比当地的四大家鱼还要常见。在北江、东江、西江等多个江段,麦鲮的种群数量都能排进前三位,是入侵最“成功”的外来鱼类之一,比罗非鱼还要难缠。

麦鲮鱼养殖技术(麦鲮侵入南方水系)(3)

珠江罗非鱼

值得注意的是,在北江的临武、佛山九江等多个采样地点,发现并登记的外来鱼类只有麦瑞加拉鲮一种,这似乎意味着——和罗非鱼等外来物种相比,麦鲮有着更广的分布范围以及更强的适应能力。

麦鲮鱼养殖技术(麦鲮侵入南方水系)(4)

麦鲮

比如在北江的临武码头,研究人员共采集到1533尾鱼类,经鉴定后将其分为23个物种,其中外来鱼类仅有麦瑞加拉鲮一种,数量足足有300尾,占渔获物总量的19.6%。这种结果也在意料之中,在麦鲮的生态特性上也能找到“端倪”。

麦鲮为什么会在珠江泛滥?

麦鲮是生活在亚热带地区的温水性鱼类,不耐低温,在北方地区无法顺利越冬,这一点和罗非鱼相似。而麦鲮能在南方(尤其是珠江流域)混得风生水起,与很多因素都有关系,这其中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

麦鲮鱼养殖技术(麦鲮侵入南方水系)(5)

珠江

从自然因素来看,麦鲮的生态特性决定了这一物种的扩张能力。

麦鲮食性杂,幼龄期以浮游动物为食,随着体型的增加还会转变食性,多方位收割底层资源。成年麦鲮以植食性饲料为食,比如水生植物的茎叶、碎屑等,这些食物资源在珠江流域“唾手可得”。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麦鲮也能够取米糠、豆饼、花生饼等饲料,几乎不挑食,很容易成活。

麦鲮具有耐低氧、生长快、抗病力强、食性杂等特点,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这些特点均是麦鲮迅速扩张的主要原因。

麦鲮鱼养殖技术(麦鲮侵入南方水系)(6)

还有一点,麦鲮的自然产卵量也很高,一条一公斤重的成熟雌鱼能够产下10~15万枚卵子,而且体型越大,产卵量就越高。还有资料显示,野生的麦鲮寿命可达12年,在南方地区大部分时间都能自然繁殖。

麦鲮鱼养殖技术(麦鲮侵入南方水系)(7)

麦鲮的受精卵胚胎

从人为因素来看,两广地区大规模的人工养殖也会源源不断地为野生群体提供“后备资源”。因此,想要彻底消灭麦鲮并不现实,最好的情况也只是控制现有的种群规模,防治进一步向北方地区扩张。

麦鲮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即便泛滥也没关系?

可能有人认为,麦鲮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因此即便泛滥了也没关系。这种观点对吃货们而言确实有一定道理,但是对广东河道的本土鱼类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

在广东的土著鱼中,最典型的“受害者”莫过于本土鲮鱼。

和麦鲮一样,本土鲮鱼也属于鲤科鲮属,这两种鱼不仅亲缘关系较近,而且分布区域也高度重合(鲮鱼主要分布在珠江、闽江、澜沧江等南方水域)。鲮鱼的食性也很杂,有“水中清道夫”之称,和麦鲮位于相同的生态位,种间竞争在所难免(而且相当激烈)。

麦鲮鱼养殖技术(麦鲮侵入南方水系)(8)

本土鲮鱼

然而,麦鲮的适应能力却比我国本土的鲮鱼更胜一筹。麦鲮的抗寒能力更强,当水温下降到7℃时,本地的鲮鱼就会因温度过低而死亡,而此时麦鲮还能够存活。这意味着在水温较低的水域,麦鲮能够取代本土鲮鱼,进而对后者产生抑制作用。生存竞争虽然不至于导致本土鲮鱼走向灭绝,但种群数量却会因此大幅下跌。

国内有研究显示,麦鲮的临界致死低温为3℃,在广东北部的山区中能够自然越冬。更强的耐寒能力使得这一物种可以适应纬度更高的自然水域——包括长江。

麦鲮鱼养殖技术(麦鲮侵入南方水系)(9)

今年4月份发表在《生态学报》上的一篇研究指出,研究人员在长江安庆江段发现了野生的麦鲮,根据数量将其定为“一般种”。在湖北段以及下游的镇江段,麦鲮也均被发现,种群数量亟待评估。

麦鲮鱼养殖技术(麦鲮侵入南方水系)(10)

2016年,长江安庆段水位暴涨,市民纷纷到江边捞鱼

长江流域的麦鲮虽然不会像珠江麦鲮一样在30年间就成功“上位”,成为绝对的优势种,但泛滥的风险同样不容小觑。目前长江流域正处于十年禁渔期,严禁一切生产性捕捞。因此在未来10年,长江流域的麦鲮数量必然会越来越多。至于是否会发展成为优势物种,还需要进一步调查。

养殖的麦鲮是“宝贝”,合理规范是关键

麦鲮比本地鲮鱼生长速度更快,产肉更多,因此更受养殖户们的青睐。当年繁育的麦鲮鱼苗只需经过8个月的养殖,平均尾重就能达到0.4~0.5公斤;而在当年年底,麦鲮的平均尾重就可超过1公斤,效益不可谓不显著。

麦鲮鱼养殖技术(麦鲮侵入南方水系)(11)

麦鲮起捕

在拉网捕捞时,麦鲮会产生应激并转移到水体的中上层,如果池塘水深在1米之内,单网的起捕率可达85%以上,捕捞的人力成本更低,这一点也是麦鲮比本土鲮鱼更有优势的地方。总之在养殖端,麦鲮是名副其实的“宝贝”。

然而,人工养殖同样也是麦鲮逃逸事件增多的主要原因。由于鱼苗供应充足、养殖规模越来越大,麦鲮的失控风险也会随之升高。因此,对麦鲮养殖业进行合理规范尤为重要。

麦鲮鱼养殖技术(麦鲮侵入南方水系)(12)

草鱼、麦鲮混养

一方面,渔业主管部门可以加强技术指导,通过利用防逃设备、推广室内养殖、教授配套技术等措施来减少逃逸事件;另一方面,在珠江洪涝灾害的高发时节,提前让养殖户加强防范,及时上市处理或因地制宜错峰养殖,减少洪水灾害带来的生态隐患,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预防手段。

对于鲮鱼的泛滥与防控,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我要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