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教与学存在的问题(虽有嘉肴中的学)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虽有嘉肴教与学存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虽有嘉肴教与学存在的问题(虽有嘉肴中的学)

虽有嘉肴教与学存在的问题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要清晰明了地了解这篇文章的论述过程,我们首先需要找到这篇文章的结论。在这篇短文中,有两个地方很明显告诉我们这是结论的,那就是结论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第二个结论就是“故曰:‘教学相长也’。”

在这两个结论中,第二个结论是文章的最终结论,即中心论点,那么这两个结论之间有什么关联呢?我们回到文章中进行梳理。

“教”“学”相长的论述过程

在得出第一个结论之前,文章先说了“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在这里文章提到了“嘉肴”和“至道”,他们之间都具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嘉”“至”,也就是美好到了极点。但是他们还需“食”或者“学”才能品味到其中的“旨”和“善”。“食”和“学”强调的是亲身实践,在实践中获得其中的“旨”和“善”,也就是“真知”。正是因为亲身实践才能知道其中蕴藏的道理,所以学习之后才能知道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

文章用“食嘉肴”类比“学至道”,从而得出了第一个结论点:“学习之后知道存在的不足”。由这个结论进一步论述知不足之后的结果,即知道存在的不足之后,就能够自我反省。反省之后才能够明白“其旨”和“其善”。这是在强调学的作用。

在学的基础上伸到教育,学习之后能够知道存在的不足,那么教育也是同样的道理,之后才能明白其中存在困惑。而教之后知道困惑,不是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知道了困惑,而是说学生在老师教育之后知道(明白)了自己的困惑所在,就能自我勉励自己,从而得到提高。所以此时强调的对象依旧是学生。“不足”和“知困”是并列的,而“自反”和“自强”也是并列的。当“知不足”和“知困”得到的提高是学和教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就有了“教学相长”。

从“虽有嘉肴”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再到“教学相长”,文章层层递进,一气呵成。

“教”和“学”的作用大小

那么“教”和“学”在成长过程之中的作用哪个大哪个小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文章又引入了《兑命》这一份资料佐证。《兑命》中说“学学半”。第一个“学”通“敩”(xiào),为教导的意思,也就是文中的“教”。《兑命》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学和教在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各占一半的。

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教师的引导,)也仅仅占了一半,想要搞好自己的学业,一味依赖老师的教是不行的,还必须靠学生力学、乐学、善学,正所谓“弗食,不知其旨”;“弗学,不知其善”。从而结束本文的论述。

综上,本文先以“嘉肴”和“至道”做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正是因为学习是体验“至道”的最好途径,自然也就“知不足”“知困”,因而也就有了“自反”和“自强”,由此的处理本文的中心观点:教学相长。最后引用《兑命》中的话作为佐证,进一步加强论证。

#学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