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经典折戏 川剧的前世今生第27集
在戏曲界,川剧素来以文学性强著称,这是因为自20世纪初开始,便有一批知识分子参与到川剧创作中,或改编、或创作了数量众多、质量上乘的川剧剧本,积累了丰富的优秀剧目。《四川省志 川剧志》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被世人誉为川剧的“莎士比亚”的川剧作家黄吉安。
黄吉安,名云瑞,别号余僧。1836年出生于湖北江夏,清代中期随家人一起定居成都。黄吉安从小就聪颖好学,少年时考童子试中了第三名。18岁时,黄吉安因家中贫寒而辍学,去了军中做文书,30岁时,他离开军营到了璧山县衙做幕僚。60岁时,黄吉安因不愿与上司在粮赋征收中作弊,愤而离职,随后举家迁至成都,定居于成都羊市巷。
黄吉安(图片来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都市委员会网)
黄吉安在成都时,经常游玩于茶坊酒肆,他喜欢听评书艺人钟晓帆说《三国演义》,喜欢听扬琴,更喜欢听川戏,久而久之,黄吉安就与很多的川剧艺人交了朋友,1901年,65岁的黄吉安开始尝试自己编写川戏剧本,从此开始了他的川戏创作生涯。1905年,黄吉安受聘于戏曲改良公会编写“改良剧本”,短短的时间里,他就写出了7个本子,作为当时的样板印发全川。这些剧本“对后来的川剧文本的创作、演出起了规范作用,为川剧在二十世纪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很高的文学起点。”辛亥革命之后,黄吉安又应邀为三庆会剧社写戏。该会的不少“窝子戏”以及一些著名演员的代表作,都出自他的手笔。
当时的中国处于极度动荡、风雨飘摇的年代。作为一位具有正义感和爱国心的文人,黄吉安为祖国的国势日衰而忧心如焚,他希望借助自己手中的笔抨击朝廷的腐败、呼唤治世的能臣,希望能唤起国人的奋发图强之心,挽狂澜于既倒。为此,他以历史故事为自己创作的主要题材,连续写出了一系列烁古震今的历史剧,如歌颂民族英雄的《金牌诏》《三尽忠》《柴市节》《林则徐》,揭露昏庸帝君的《春陵台》《闹齐宫》《江亭战》,赞扬侠义之士的《闹秦庭》《审吉平》等,想要通过历史剧的传演起到以古喻今、以古励今的作用。
黄吉安写历史题材的剧本有一个特点,就是他虽忠实于历史却又不拘泥于史实。如他在三国戏《江油关》中,写蜀汉叛将马邈被杀,被人指责与史实不符,对此,黄吉安回应称:“叛国者人人得而诛之”,他说:“别人不杀他,我要杀他,不然何以辨忠奸、判曲直?”黄吉安的爱国之心,以及他对叛国者的厌恶之情,由此可见一斑。
《柴市节》是黄吉安剧本创作的一个顶端,也是他一生中最为得意、影响最大的作品,这部剧讲述的是南宋末年的政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事。宋末元初,宋朝右丞相国公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元世祖忽必烈囚禁了文天祥三年,这三年不管他如何威逼利诱,文天祥都不肯投降,最终,忽必烈担心留着文天祥会引来更多宋民的反抗,决定在柴市口将文天祥斩首示众。文天祥在慷慨就义前,从老家院口中得知两个儿子殉国的消息,黄吉安在此处写了一段文天祥与老家院十分动人的对话(插入川剧选段):
文明:启禀相爷,我家两位少爷都在途中… …
文天祥:在途中怎样?
文明:先后殉国了!
文天祥:你怎不早说?
文明:恐怕相爷怄气。
文天祥:我怄什么气?我才欢喜得很呐… …
这段台词可以说是本剧中的神来之笔!黄吉安用这段台词,把文天祥那种大忠至孝、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描述得淋漓尽致!1952年,川剧名家贾培之、周企何到北京为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大会献演《柴市节》,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观看演出后为之热烈鼓掌。毛主席评价说:“作者就是文天祥!”
黄吉安之所以能成为川剧文学的奠基人,是因为他具有博大深沉的爱国情怀,贯古通今的历史知识,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以及高度的语言驾驭能力,他所创作的剧本寓意丰富,质量上乘,被时人称为“不可轻易增减一字”的“黄本”,深受川剧艺人及广大川剧爱好者的喜爱。黄吉安一生共创作川剧剧本80多个,扬琴曲本20多个,他的代表作,如《闹齐宫》《春陵台》《柴市节》《金牌诏》等,至今仍在川剧舞台上常演不衰。
《四川省志·川剧志》带您感受川剧的魅力。
本节目由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成都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
感谢“杜建华工作室”对杜建华研究员特别指导!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指导: 杜建华
监制:王 祎
策划:凌 飞
撰稿:杨 睿
主持:葵 葵
配图:方志四川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