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瓷是怎么制作的(成品率超低的秘色瓷)

秘色瓷,一种神秘的翠色瓷珍,曾经一度仅仅见于诗文史籍,直到千年后才随着法门寺地宫的开启和人们相见。

据地宫中的石碑记载,这座地宫修建于唐懿宗咸通十五年 (公元874),也就是说作为贡品的秘色瓷在晚唐已经确定存在,并非五代时期吴越国新创。

不过,秘色瓷和吴越之地以及钱家的缘分却是十分深厚的。

玲珑瓷是怎么制作的(成品率超低的秘色瓷)(1)

法门寺地宫内景

钱氏墓葬里的秘色瓷

在此前报道的新闻当中,钱镠墓被盗走的文物里有秘色瓷。其实除了钱镠墓,钱家其他成员的墓葬里也出土过秘色瓷。

吴越国王钱氏一族对于家乡是十分眷恋的,不少钱家人的墓葬就在临安城内(今杭州市临安区),其中就有钱镠的双亲钱宽夫妇之墓和第二代吴越王后马氏的康陵。

钱镠的父母亲分别逝于唐乾宁二年(公元895)、天复元年(公元901),马氏则葬于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40),这几座墓葬都已经被抢救性发掘。

玲珑瓷是怎么制作的(成品率超低的秘色瓷)(2)

由于被盗扰,在钱宽墓中仅出土盏、洗、壶三件秘色瓷(颜色上偏青黄,不如法门寺里的青翠),而他的妻子水邱氏墓中则有二十五件,其中既有熏炉油灯、碗罐之类的生活用品,也有油盒、粉盒一类的妆台用具。这里顺带一提,钱宽和妻子水邱氏采用的是同茔异穴的合葬方式,两人没有埋葬在同一个墓穴里,而是各有墓室,比邻而葬。

在这些制作精良的青瓷中,我们可以看到最为杰出的当属水邱氏墓中的青瓷褐彩云纹熏炉。这座熏炉足有66厘米高,包含盖、炉和座三部分,盖钮是含苞莲花的样式,盖身上还有用于散香的镂空;炉体由五个足制成,均有兽首装饰。

玲珑瓷是怎么制作的(成品率超低的秘色瓷)(3)

从上到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盖子部分的釉色是最青翠的(标准的秘色瓷色),炉子及底座颜色更多呈青黄色,略有不足。不过这件器物体积大、造型复杂,兼有镂空和釉下彩工艺,已经是同时代的巅峰之作了。

在第二代吴越王后马氏康陵中,共出土秘色瓷44件,这个数量即使在吴越国王氏成员中都是很惊人的。这些瓷器种类更多,造型大方优雅,釉色也更均匀,明显看到越窑烧瓷技术的成熟和进步。

玲珑瓷是怎么制作的(成品率超低的秘色瓷)(4)

康陵出土的秘色瓷

考虑到生产秘色瓷的越窑正在吴越国境内,钱镠的上一辈和下一辈对秘色瓷都有明显喜好,那么钱镠墓中随葬秘色器当然是合情合理的。

这样的秘色瓷,它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

这个问题,仍然由考古工作者做出了解答。

秘色瓷的奥秘

根据史料中的线索,秘色瓷是在浙江地区越窑烧制的。于是,考古学家“顺藤摸瓜”, 在浙江慈溪上林湖一带对唐代的窑炉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考古工作者对上林湖的后司岙遗址进行了发掘,这次还真就找到了秘色瓷的制作场地,并破解了秘色瓷的奥秘

玲珑瓷是怎么制作的(成品率超低的秘色瓷)(5)

废瓷片的堆积

考古工作者在后司岙的发掘面积近1100平方米,揭露了房址、窑炉、贮泥池、排水沟等作坊遗迹,由于常年使用,这里堆积的废品堆积,也就是古人没烧好不要的瓷片,竟然有5米多厚。虽然是古人烧坏的废品,但是对于今天的研究来说就是无价之宝。在后司岙遗址中,出土了包括秘色瓷在内的大量晚唐五代时期越窑青瓷精品。

考古工作者在清理地层后发现了“大中”(公元847~860 )、“咸通”(公元860~874 )与“中和”(公元881~885 )年款的窑具,窑具就是在烧制时必须使用的支垫匣钵一类的小部件,使用过后也会被废弃。

玲珑瓷是怎么制作的(成品率超低的秘色瓷)(6)

各式窑具

据这些纪年可以确定在“大中”年间前后,人们已经开始生产秘色瓷了。 此外,后司岙窑址出土的秘色瓷产品与法门寺地宫和钱氏家族墓中出土的秘色瓷在器型、胎釉特征上几乎完全相同,装烧方式也一致。那里出土的大量碎瓷片和秘色瓷非常接近,有的甚至可以说一模一样,只是这些碎片是烧造失败的残次品,遗憾落选。

由此也可以推测,后司岙是晚唐五代时期烧造秘色瓷的主要窑场。

经过对遗址的研究,考古学家们彻底弄清了秘色瓷的烧制密法:

第一道考验是烧造的火候。古代没有今天的电炉或气炉,烧窑时要靠人工烧火添柴,火候的掌握依赖窑工的深厚经验和高超技术。如果火候掌握得不精准,很容易烧过了或者没烧透,通通得砸掉销毁;

玲珑瓷是怎么制作的(成品率超低的秘色瓷)(7)

匣钵里的瓷器

第二道考验是烧造的气氛。青瓷的烧造必须在“还原气氛”下进行。 釉料中的氧化铁“恪守原则”,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中才肯“变成”氧化亚铁,使瓷器呈现青绿的颜色。气氛稍有改变,瓷器的颜色就会发黄变暗,降为次品。

因此古代的工匠也开动脑筋,使用了一种看似寻常但颇为有用的工具——匣钵。秘色瓷的诞生和匣钵的使用脱不了关系,这种密闭的瓷土制作的钵像一个“隔离层”,能够在窑炉冷却时把空气隔绝在匣钵之外,保证了匣钵里面的还原气氛,烧制出来的瓷器青翠莹润。

玲珑瓷是怎么制作的(成品率超低的秘色瓷)(8)

后司岙出土秘色瓷器

而且,匣钵还像一个“保护层”,避免了炉渣、烟灰的威胁,使瓷器釉面光洁无斑。匣钵与瓷器一起入窑烧造,烧造完成后,只有打碎匣钵,才能取出里面的秘色瓷器,制作成本之高可想而知。

“发窑火以坚,百裁一二占”,古代瓷器的烧成率本来就不高,何况是代表时代最高水准的秘色瓷呢? 而只有那些精中选优的绝佳作品才会进献给皇室享用,这也是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法门寺地宫及钱氏墓葬中秘色瓷的数量都十分有限,同时也说明了为什么后世再难得见秘色瓷。

参考资料:

沈岳明,郑建明. 浙江上林湖发现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N]. 中国文物报,2017-01-27(008).

郑建明.浙江慈溪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J].大众考古,2017(03):12-15 98.

本文由本号特约作者李子供稿,欢迎关注评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